《成都》歌词赏析——赵雷,重生的柳永
让我掉下眼泪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 不止你的温柔
雨路还要走多久 你攥着我的手
让我感到为难的 是挣扎的自由
分别总是在九月 回忆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绿的垂柳 亲吻着我额头
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 我从未忘记你
成都 带不走的 只有你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喔哦...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成都》这首歌曲能火,要感谢电视台的歌手节目。
没有登上歌手舞台前,《成都》这首歌曲就像多数民间歌曲一样,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转一转,而不能靠歌曲自身的魅力而广泛传播到全国。为什么一首好歌无法靠自身魅力而被大家关注和传播呢?这是草根音乐人的悲哀!当然,赵雷已不是草根音乐人,而是凭借《南方姑娘》成名的著名音乐人。而且《南方姑娘》是一首很不错的好歌,连女生听了都会心动的民谣。
这是一个每秒中都能诞生上千首歌曲的音乐黄金时代。而且,在中国有太多的音乐舞台,每天的微信圈、网络音乐都在播放各种风格的新歌。歌曲创作和传播泛滥的年代,我们该感谢这个时代的科技如此高超,才能不断产生新歌,但也会因此烦恼,因为百姓不知如何选择了!如何才能大浪淘沙呢?只能靠电视台、明星来推荐,大家根据电视台和明星的推荐而选择。
电视台的导演和明星们的音乐品味如何呢?歌曲就像做菜,众口难调,即使是天王歌星、一流作曲家,他喜欢的,不一定就是大家都喜欢的。因为音乐风格也和人的性情一样,千百种,不同的性情喜欢的歌曲风格不同。
如今,中国百姓普遍喜欢民谣。这大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开始风卷,那时正是欧美民谣在中国大学校园热播时,也是台湾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民谣在大陆被狂热学习模仿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大学里听民谣长大的一代人,成了如今中国乐坛的创作主力,所以他们受当时民谣环境深刻影响,一直沉浸在民谣歌曲的创作中,势必影响着如今百姓的音乐选择导向。
既然我们都是被民谣喂大的,而不是50、60那代人是被传统民歌养大的,那么自然对民谣有一种亲切感,而50、60一代人则在民歌和民谣选择上,会情感偏重于民歌,这是时代文化造就的。文革时期成长的人,就对文革歌曲充满亲切感。在戏曲流行时代长大的人就受不了流行音乐,比如著名的园林学专家陈从周就在文章中说,昆曲慢慢地唱多优雅,现在音乐暴躁得很,声响太炸,肯定是不能在古典园林里播放的。所以一个人喜欢什么音乐,和他的成长时代环境密切相关。
民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高晓松的《同桌的你》、朴树的《白桦林》、老狼的《恋恋红尘》等,都火了一把,而且火得持久,因为那时的民谣歌曲总量较少。
中国好声音,好歌曲节目举办后,很多民谣歌曲都火了,比如去年的《南山南》,但很快就像泡沫闪现闪灭,因为新歌太多了,电视台要捧新人新作,电视台需要高收视率。
一首流行歌曲怎么红呢?排除外界因素,就歌曲本身而言必须有一首好词。好词必须有词眼。
什么叫词眼呢?就像文章有中心句,代表中心思想。诗词更是如此,高度的总结性概括性的语句,如果在歌词中没有表达出来,而是啰啰嗦嗦的絮叨,这样的词很难久经考验,成为经典。我们举例《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为何经久不衰,不只是旋律好,和歌名关系重大。歌名也是这首歌词的词眼——“月亮代表我的心” 让人一听就懂,一唱就动人心。歌词简单直白而优美。
《成都》的词眼在哪里呢?我没发现,大约是副歌的歌词: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喔哦...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如果没有这两句,这歌名冠以《成都》就很牵强。赵雷要和谁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呢?这是发生在成都的一段恋恋不舍的爱情。仅仅看歌词显得柔弱无力,所能令人想起的都是阴柔的情调,雨路、阴雨的小城,灯熄灭了,酒馆的门口……
歌词的情感如此绵柔、青春,一听就知道词作者所经历的感情还不够痛,不够深刻,属于年轻小伙子的爱情,即使是失恋,也只是淡淡的忧伤。或许他对《成都》没有爱到痛处吧?如果他很用力地爱她,爱一座城,产生的力量一定很大,歌词和歌曲的深度要比这更有震撼力。所以这样的歌曲要想和同样上过中国歌手节目,崔健创作,韩磊演唱的民谣《花房姑娘》比较起来,在艺术感染力上就显得单薄了。《花房姑娘》旋律风格独特,在同类民谣中没有相似的旋律,且难以模仿,所以是一首优秀作品。《成都》的旋律不够独特,容易出现雷同感,只能算作一首低吟浅唱的民歌小调。
但《成都》火了,人们会因此爱成都吗?歌词里的成都元素是什么呢?就是阴雨、酒馆,和一段无力的失恋。成都市民满意吗?成都的形象仅仅如此吗?
同样是和爱情有关的城市歌曲,《我在福州等着你》也是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歌词写出了福州的特点——福州蓝,三坊七巷、鼓岭、茉莉花茶,词眼是副歌歌词“一个人爱了一个城,一生一城一个梦,一个人为了一个城,一生一城恋一人,一直等”。人们听了歌词,就迅速了解福州了,也知道爱它是多么坚定的!可惜没有唱到中国歌手这样的节目上去,要让全国人民知道福州的美好,就很难了。这还得说草根音乐人的无奈!音乐人上一个名牌节目不容易,创作者本身还得唱得好,会表演,否则得找一个特别好的歌手来演绎,才能成功,比如李健的《传奇》。
喜欢《成都》歌曲和年纪有关,年轻的单身者,或者失恋者,会特别喜欢,因为赵雷正处于青春恋爱年纪,与他同龄的人正是歌曲的最大消费者,所以火起来是必然的。但这歌缺少阳光的元素,让成都像一座阴雨绵绵的湿淋淋的城市,而且令人一想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
不过,旋律并不像歌词那么阴郁,而是充满柔情,加上赵雷的低吟浅唱,电视节目营造的气氛,一个千古情圣——宋朝词人柳永的多情形象又出现了。于是观众疯狂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游吟诗人!
电视节目的推动效果,也因为民谣正流行……一首歌曲的红火,离不开宣传的推动。没有这样的节目,这首歌曲能火吗?凭借赵雷的名气,再怎么好,也是在成都本地低吟浅唱,很难走向全国。但歌曲火了,而且不断被填词,说明很多城市都缺一首城歌,但不是写城市美的歌曲,而是唱城市爱情的歌曲,像《成都》这样。
到底要怎样赏析一首歌词呢?不只是从文学去解读,而是要结合音乐来解析。音乐艺术的美,必定有温暖人心的部分。《成都》的词抚慰了某些在城市间流浪,在爱情中患得患失的人的心。而这样的人群,在如今房价高涨的大城市是一个大军,他们便产生了一种和爱情一起四处流浪的忧伤共鸣。
另外,民谣有一种独特的现场吸引力。如果你在某个很安静,气氛很好的文艺环境中欣赏一个人的演唱,即使歌曲很一般,你也会被那种浪漫情境所影响,觉得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美,于是歌曲也就令人难以忘怀了。这已经涉及到了心理学的知识。脱离那样的场景,只是在热闹的街边弹唱,这首歌曲就很难成功了。
如今不少民谣歌曲,歌词比旋律好,拿走歌词,旋律很一般,甚至与其它旋律雷同。所以,中国人不听音乐的整体性,而是在听词。没有词的纯音乐,听的人是少数。很多人依然把中国音乐定位在初级阶段,把音乐当作诗经、宋词、纯文学来看。但音乐是独立的艺术!
一首歌曲多好,关键看旋律,节奏和配器。歌词是附属于音乐的。我们清朝时期,欧美已开始欣赏流行音乐,而且欣赏的是音乐的整体性。
一直把歌词好,旋律一般的歌曲当作好歌曲来捧,捧的都是文学,会让作曲家十分难过。所以中国作词的人多,填词的人少,音乐变成以词家为主,而不是以旋律为主,歌词为辅。宋朝歌词,都是填词的,曲子一旦流行开了,大家就为它填词,填几百首,比拼谁的词好,也好唱,这样宋词才在民间兴旺起来,所以擅于填写爱情歌词的柳永成为情圣。
如今不是,都是词人作好词了,也不管旋律是否好写,反正作曲者得去伤脑筋。而中外流行的好歌曲,多数都是填词的结果,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台湾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就是填词的结果。这样的好歌曲,拿走歌词,旋律照样流行。
为何要先作曲后填词呢?因为歌曲有自己的情绪发展走向,而且这种情绪(旋律)的发展必须很自由,不能受到任何牵绊、限制,一旦受到限制必然会不自然、流畅。所以,先作曲后填词的,多数能出好作品。先作词再谱曲的,那一定是词太好了,而且感情饱满丰富,勾起作曲者的情绪了,才能写出流畅的旋律。
词和诗不同,必须直白、口语化,因为它是用来听的,不是看的。只有一听就懂,一听就入心动人的才是词。诗则是看的,慢慢品味、思考的。如果你听一首诗化的词,听得很费力,这首词就失败了。和一个人说话一样,不能用文言文,必须说白话,否则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所以,歌词首先必须和说话一样,要让人一听就懂,然后一听就动心,在音乐上就算成功了。如果想在文学上也成功,就必须字斟句酌,怎样做到有文学价值呢?有一点很重要,你能让这首词高度概括总结某件事、某种感情、某个人的特点,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
《成都》火了,当你去成都时,也许会走到玉林路的尽头,那么你听了《我在福州等着你》会来三坊七巷,找一找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吗?看看戴着茉莉花的少女吗?这里的福州蓝,真的很美哦,一个人爱了一个城,你知道会怎样吗?那就是一生一城恋一人,一直等。
福州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