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习:学来学去,白文印与朱文印我还是“偏科”了

之前写篆刻史系列文章时,写到邓石如时,我们认为邓石如是中国篆刻史上最重要的节点,邓石如的历史地位就不说了,“印从书出”使文人篆刻真正进入风格多样的历史阶段,文人有什么样的篆书风格,就会有相对应的篆刻风格,文人们终于跳出了古玺印的限制。但当时留有一个问题,没有展开了说:就是邓石如解决了朱文印的“印从书出”,但没有完全解决好白文印的“印从书出”,直到吴让之才完全解决好白文印的“印从书出”问题。显然,白文印跟朱文印的“印化”是两回事,直到现在,文人篆刻提到白文印,还多是仿汉式,提到朱文印,则多是自己书风。甚至也由于“以书入印”的原因,导致了一部分篆刻学习者篆书不好,元朱文印就不好(因为元朱文是基于小篆篆书水准的印式),白文印水平稍好,是因为白文印的入印文字从字型到印式都是现成的,章法难度低;篆书好的,白文印又不好(拿自家的篆书入白文印远没有现有的古玺印文字入印好解决),让他拿字典里查到地字入白文印,又不甘心。这就是朱文印和白文印的“偏科”。今天就这个问题,展开说说:

(“转折点人物”邓石如画像)

1、先了解“虚”与“实”这对概念

先了解一对概念,这对概念对人的视觉影响非常大,而篆刻实际上是视觉艺术。人的视觉审美是基于各种印章章法的审美,章法设计中的“疏密”、“方圆”等重要原则其实都基于“虚”与“实”的对比得来。

“虚”,指空虚,指没有内容;“实”指实在,指内容充实。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在中国的诗歌里,“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书法与篆刻与绘画和诗歌相通,都是通过“虚”与“实”的对比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

(吴让之的白文印“家在洪泽湖边”)

(吴让之的“逃禅煮石之间”)

2、白文印与朱文印“虚”与“实”的界定

在朱文印中,线条是朱文的,“实”的,留空是是空白的,“虚”的;在白文印中,线条是白的,留空(也即留红)是朱的,“白”就是“虚”,不同的是,白文印的线条又正是内容所在,因此,白文印的线条从某种意义上又是“实”的(因为他是内容),白文印的虚实关系相对来说,要比朱文印较复杂一些。因此,“计白当黑”这句经常提到的章法原则,在白文印创作中更为重要。

(汉印“左将军军司马”)

(汉印“左将军假司马”)

我们看东汉印“左将军军司马”“左将军假司马”,红白关系稳妥,红白互相依托,是真真的虚实相生的佳作。

3、边框对朱文印、白文印印章形式的影响

朱文印除少量无边印外,都有一个朱文的印边。这个印边对印面内容起着团聚作用。不管印文如何写,是何种状态,线条如何分割空间,最终形成的留白的形状如何,印章的边框都可以把内容收拢成一方印章的形状。因此,朱文印的“留白”基本不影响印章的形式美,相对来说,印文形式书写的自由度相对较高。白文印中,战国时期的玺印到秦印一般有边框,其作用当然也是团聚印面,使不规整的文字(指战国玺印中的六国文字类)和有长垂脚的文字(早期的摹印篆)形成的不规整的留红得以团聚,以保留印章特有的形式美。后期的西汉汉白文印边框自然形成,再到东汉满白印式出现,白文线条在印面自然形成窄窄类似朱文印的细边框,在视觉上,也足以起到团聚印面的效果。邓石如处理自己的篆书入白文印解决不掉“留红”凌乱的问题时,他给他的这些白文印加上了边框,这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

(邓石如刻白文印“胸有方心,身无媚骨”)

(邓石如刻“河声岳色”)

上述两方白文印,如果把边界去掉,显然就失去了团聚感,看上去就不像一方印章了。

我们再看战国玺印里的有边框的白文印,如果我们把边框去掉,印章的形式特性受影响巨大。如图:

(战国玺的白文印原印)

(去掉边框的效果)

4、白文印“留朱”与朱文印“留红”的视觉效果影响

白文印的留朱,因为色彩是红的,视觉上“留红”同样是“实”的,也是视觉重点,其视觉效果不亚于白文文字线条;朱文印的“留白”,是实实在在的“虚”,因此,朱文印的视觉重点在文字线条上,“留白”的形状对视觉影响较小。

(赵之谦刻“汉学居”)

我们看赵之谦大块留红的经典印作“汉学居”一印,右边的留红视觉效果的“实”的份量,丝毫不亚于右边汉学两字构成的文字的“实”的份量,因此这方印看起来并不歪斜,视觉效果堂堂正正。

5、“印从书出”不易解决白文的原因

正是因为上述“虚”“实”对比关系的视觉影响,白文印就需要印面分割出来的留红要规整、要整齐,这是印章的基本形式特性决定的,脱离了秦汉体系的较为方正的字形特征的文人篆书如果入白文印,就会造成印面留红出现三角状留红或者其他异形的留红,这些都不利于印面的稳定,如果这些留红混乱不堪,必然破坏印章的基本形式特性(印章之所以是印章的特性),这也是朱文更适合不规整的异形印的原因,朱文印不管文人的篆书印文如何书写,造成的留白并不影响印章的形式特性,一是朱文印章有边框约束,保证了其印章的形式特性,一是朱文印的“留白”如上所述,它并不是视觉重点,不会对印章造成重大的影响。吴让之最终能解决白文印篆书入印的问题,他对白文印对圆斜笔的承载能力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其原因在于吴让之在汉印里浸淫多年(幼功10年,加上后续终生不离汉印),他完美地找到了篆书方整入印方法,但后续的大部分印人,特别是近现代印人仍然无法完美解决白文篆书入印的问题,于是,大家在选择白文印式时,都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更易完成的汉白文印式和古玺印式的带边框白文印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