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唐宋词:“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我们认为范仲淹是宋词豪放派的先驱,因为有他有《渔家傲》,里面的“长烟落日孤城闭”和“浊酒一杯家万里”实在是太给力,王国维先生认为气象足与李太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相比(《人间词话》第十)。
不过,这首词上中学时已经学过,再细读会觉无趣,于是我们拿来他的另一首词来理解他的豪放。先看全词: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矣、老成尪(读wāng,脊背骨骼弯曲;也指足跛)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词意图)
这首词叫《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剔银灯”是词牌名,又名“剔银灯引”,双调七十五字,前后段各七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七句、五仄韵;双调七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等变体。
“欧阳公”,指的是欧阳修;所谓的“席上分题”,指古人在酒席上拟一些诗词题目,然后大家分别赋诗填词,以助酒兴。想必范仲淹是分到了这个题目,于是有了这首杰作,所以,这首词不是酝酿已久的词,而是即兴之作。
先说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范仲淹幼年丧父,母嫁改姓,后范仲淹得知身世后,经少年“断齑画粥”的苦读,终于考中进士,走向仕途,但他秉性耿直,并不适应官场,一生曾两次被贬出京。
(《清平乐》中的范仲淹)
第一次被贬时,他任职未久,完全就是受排挤,当时欧阳修与范仲淹并不认识,但却挺身替范仲淹打抱不平,结果欧阳修也被贬出朝,可见两人同样是刚正不阿的秉性,是真正的志趣相投。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被仁宗重用,回朝当上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全面主持“庆历新政”,此时的欧阳修也已回京,于是成了范仲淹重要的支持者,但所有的改革都必然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扑,由于守旧派的阻挠,新政很快就失败了,1045年,范仲淹第二次被贬。依照词意,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应是二人在两年短暂的共朝之后的饮宴之作。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后,他和欧阳修二人都被贬出朝,第二年,也就是1046年,中国散文史上的名作《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同年出世,这是二个“忘年交”(范仲淹比欧阳修大18岁)的心意相通之作。
(《清平乐》中的欧阳修)
两人都想强国,强国的改革措施却徒劳无功,两人都性格耿介,但都仕途失意。此时的他们,是极度苦闷与无奈的状态,于是在酒酣耳热之际,范仲淹写出了这篇类似“看破红尘”、“参透人世”的词作,或者说,这是一篇“牢骚”之作,试想,倘若不是两人关系足够亲密,范仲淹怎么会在欧阳修面前展示自己的内心软弱。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陈寿的《三国志》分《魏志》《蜀志》《吴志》三部分组成,范仲淹以《蜀志》起句,拉出宏大历史视角,他所着眼的,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是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没错,东汉末年,把天下三分的盖世英雄曹操、孙权和刘备,只不过是词人眼中的笑料。
(三国形势图)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用尽心机,算计来算计去,到最后只不过是得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我们看《三国演义》,就会觉得三国时期的人真心是计谋百出,一个个都心思深沉,但最终的结局,不过是三分天下而已。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于是我们仔细寻思,细细算来,曹、孙、刘的你争我夺,还真不如像刘伶一样一醉一生呢?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矣、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人很少能活到百岁,幼小时候,不知世事,等到老年时,又衰弱得不成样子。中间只有青壮年时期最可宝贵,怎么会忍心用这宝贵时间追求功名呢?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一品,指官做到极致;千金,指财富积累到极致,合起来就是富贵至极,那又如何呢,谁又能躲避那衰老的规律呢?
那么这首词对于我们认识范仲淹有没有价值呢?
(长烟落日孤城闭)
有!因为在这样事关人生价值的“宏大主题”之下,范仲淹一改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惯有面目,他用近于“俏皮话”的语气写出了近于消极的词句。他肯定不是一个消极的人,当我们明白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后,就会觉得,原来这只是他感性的一面,他也有柔软的内心,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不单单只是一个干巴巴只知忠君爱民的士大夫、一个君子,那个在边塞击剑而歌,高唱“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豪杰,实际上,也是个可亲近,甚至可爱的人。
实际上,他一生到头,也没有改掉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到1049年,范仲淹用一生积资购买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花洲书院范仲淹像)
1052年,范仲淹调知颍州,他扶疾上任,途中病逝,享年64岁。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加赠兵部尚书,后又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他的谥号是“文正”,这是文人死后品级最高的谥号。直到现在,神州各地,到处都有范仲淹的雕像,人们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位“范文正公”。
(0)

相关推荐

  • 1005年,14岁的天才辗压了所有人

    ▲图源/影视剧照 有人说,在那个文化辉煌的北宋,你若把他给错过了,那实在是人生一大遗憾. 他的才华比不上全能艺人苏轼,名气似乎也比天不怕地不怕的改革家王安石低那么一丢丢. 文坛领袖,北宋这个最佳个人文 ...

  • 北宋名相夜读《三国志》,写下一首《剔银灯》,嘲笑曹操孙权刘备

    少年时代读<岳阳楼记>,觉得北宋名相范仲淹忧国忧民,是一位像杜甫一样严肃.正统的文人. 因为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都有极高的建树,并且个人道德无亏,所以范仲淹死后得到封建王朝对文人最高的赞誉 ...

  • 范仲淹,你也会消沉?

    文:聂传安 1 教材里<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为前后篇.<岳>前<醉>后.讲<岳阳楼记>时要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邵明珍: 晏殊“明哲保身”辨正

    摘要:欧阳修评价晏殊"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其中"明哲保身"一词历来被曲解为欧阳修对乃师的批评,并以此作为对晏殊一生之定评.而事实上,在欧阳修以及当 ...

  • 爱唐宋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李清照是喜欢梅花的(谁又能不喜欢呢). 有人统计,李清照现存的诗词中,提到梅花的就有三分之一,但全词句句写梅,又在每句都包含词人自己的,是这首<清平乐·年年雪里>: (梅花) 年年雪里,常 ...

  • 爱唐宋词:“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李清照18岁结婚,婚前她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婚后过了28年虽不富贵但平顺安定的生活,丈夫死后,是27年颠沛流离.漂泊无依的生活.她的一生,像三段折线. 她最大的人生转折点在她的46岁.46岁那一年, ...

  • 爱唐宋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的少女最迷人

    李清照少年成名,在她的少女时期,她已经是闻名全国的才女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父亲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的孙女,这使得少年李清照有机会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使她有机 ...

  • 六爻测爱宠走失,求问能否找到或者归返!杜启明

    作者:算乎杜启明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去年的一个卦例.一位朋友通微信联系到我,说自己刚买没多久的宠物狗走丢了,还没有养的顾家,也没出去遛过.希望我测测到何处去了.当时也能感觉出她的心情是非常着急的.而起 ...

  • 爱唐宋词:“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诗词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凝结,因此,读诗词,一定要了解作者的人生.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顺遂的,18岁之前,她在家人的庇佑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8岁到46岁,她和丈夫赵明诚度过了28年夫唱妇随的平顺时光,4 ...

  • 爱唐宋词:“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一般认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敦儒,另外一个是辛弃疾. 苏东坡是新词风的开拓者,这当然是肯定的,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甚至是他开拓了抒情 ...

  • 爱唐宋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前半生与丈夫赵明诚过了半辈子穷尽家资的金石收藏生活,也因此,她的后半生几乎是在睹物思人的苦痛中度过的.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 "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 ...

  • 赌王子女失和?高调秀爱的最索千金,为什么比奚梦瑶夫妇更讨喜?

    和Eileen小主一起做个硬核仙女 公众号『乐活至尚』lehuozhishang原创出品 她为什么比何猷君更受欢迎? This is the Eileen Show. 2021年贵圈"发现新 ...

  • 齐帆齐微刊: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齐帆齐微课 (1) 此刻,我面对一张白纸,当我拿起笔,一个字都写不出. 我又打开电脑,只能无聊地浏览和复制,我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写起. 我一下子无所适从.我的头脑开始晕眩. 我是从什么时候爱上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