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满大街是书法家,一些人还开办书法工作室,他们靠什么为生?

文·段宏刚

古代没有“书法家”这个称谓,书法家也不是一种正式职业,写书法的人大多由书生和丹青(画家)兼职,只要是书生或画家,大多能写出一手好字。

从明朝中期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以卖画为生的专职画家,如,唐伯虎、郑板桥、徐渭等人,他们在卖画的同时,为了跟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会给客户赠送一些书法作品。在古代想依靠卖字为生根本不现实,因为压根没有出现相匹配的市场机制。

即使到了清朝和民国时期,依然没有出现专门以卖字为生的文人,书法作品在交易上,依然作为绘画作品的附庸。一些特别有名气的书法家,如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等人,他们的朋友为了给他们捧场,会偶尔掏钱购买一些作品,但这些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计,他们必须依靠其它工作来养家糊口。

书法作品真正进入市场,可以换来真金白银,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经过近40年的发展,书法作品逐渐演化成艺术品市场里非常重要的商品,让许多人尝到了甜头。

尤其2010年左右,社会上许多闲钱不断涌向艺术品市场,促使许多艺术品广泛流通后,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一时间让书画圈非常热闹。

也是在这个时候,不同行业的人,包括书法爱好者、装裱师、退休干部、作家、工人、农民,等等,凡是有一点书法功底的人,看到有利可图,都会削尖脑袋加入书法家队伍,对外自诩为书法家,乃至著名书法家。

正是依靠这些人的推动,“书法热”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么多人玩书法、开办书法工作室,看似热闹的背后,这个群体究竟是怎么赚钱的?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又是什么?

我从2006年进入书画传媒工作至今,自认为对书画圈这些事了解得挺多,我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大江湖,那么,书法圈则是一个小江湖。小江湖里发生的事情跟大江湖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大江湖里有三教九流,小江湖里同样有。

当一名书法家选择走职业化道路后,他的书法作品就变成了商品,他本人则是生产者,千方百计让自己的作品打入市场,成为流通的商品,是每一个书法家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书法圈也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书法家可以依靠卖字吃香喝辣,80%的书法家在收入上跟普通上班族没有多少差别,许多书法家甚至还需要其它营生来维持生计。

通过我这10多年来的了解,总体来说,书法家取得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依靠运作,让自己的书法作品进入艺术品市场,成为流通商品。

能达到这个层面,就可以一劳永逸,在以后可以坐享其成,只需维护好自己的市场价位和知名度就足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价格会越来越高,个人财富也会越老越多。

社会上检验一名书法家是否成功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同时被学术、市场和社会认可。

学术上的认可,就是说书法家在创作上达到了很高水平,被评论家一致推崇,在学术层面获得了肯定。

市场上的认可,就是说书法家的作品完全能进入画廊、拍卖行等机构,像商品一样自由流通,本身具备了一定价值,并且还有人接盘,有可观的销售量。

社会上的认可,就是说书法家在社会上积累了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成为文化名人。

一名书法家的作品要变成流通商品,中间要涉及到许多运作,相当复杂,鉴于篇幅,不便细说。大体来说,能达到这个层次,是一名书法家综合能量的集中体现,包括自身的书法水平、经济实力,以及社会职位和人脉关系,等等,绝大部分书法家辛苦一生,也达不到这个层面。因此,绝大部分书法家走不通这条路,只能另谋出路。

就拿我们西安来说,100名书法家里边,作品能长期在市场流通并被认可的,超不过5人,绝大部分书法家虽然给自己的润格标价很高,但有价无市,市场上并不认可,无法换来真金白银,还得他们另想办法。

我再多说一句,不要看当今一些书法家名气很大,头衔很多,作品价格很高,这些未必是他真实水准的体现。摆地摊卖字的书法家,未必比他们写得差。

其二,降低姿态,主动走出去寻找市场。

许多书法家凭借自己获得了几个书法奖,就给自己作品标上较高的润格,1平方尺动辄上千元、数千元,乃至上万元。这样做虽然可以长脸,但没有什么用。一幅书法作品如果卖不出去,其价值就是一张纸。

所有,真正有眼光的书法家,不会那么自视清高,他们会利用身边关系,寻找一切机会卖字。

酒店、茶楼、酒吧、咖啡馆等场所,通常会在墙面上悬挂许多书画作品,以此来提升场所的环境品位和艺术品味。这些场所都是书法家销售自己作品的目标。

有些书法家可能会说,没有这方面的关系和资源啊,你不出去走动,又怎么会有?聪明的书法家,不仅仅是创作者,而且是自己的经纪人。我认识许多书法家,每年依靠这种方式在闷头发大财。

其三,依靠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卖字。

目前,网络很发达,书法家完全可以利用一些网络平台都销售自己的书法作品。当然,在网络上销售的书法作品,都出自没什么名气,却有一定实力的书法家之手,一幅字标价最高不超过100元,基本上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卖字。

有名气的书法家是不屑于干这种事情的,在他们看来,书法家是文化人,文化人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去卖东西。至于这种看法正确与否我无可奉告。

我身边还有一些书法家朋友,他们会批发来很多空白扇子,然后在扇子上写字,一把扇子标价50元,并且卖得还不错,也会吸引一些大企业在线下进行批量采购。

不管是在网上卖字,还是卖扇面书法,还是采用其它方式,都是薄利多销,只要舍得吃苦,不怕没面子,都可以挣钱。

其四,开办书法培训班,教授书法爱好者来写字。

开办书法培训班是目前一些书法家获得收入的主要方式,这种情况跟开门店做服务型产业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赚取辛苦费。

如果经过积累,开出了名气和口碑,在收入上还是比较可观的,做大之后完全可以走企业化模式。我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

至于那些开办书法工作室的书法家,他们靠什么支撑产生的费用呢?

以我的了解,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别人给投资,另一种是自己投资。

别人投资的类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跟包养差不多。就是说,某个企业家或者艺术经纪人发现某个书法家有潜力,会给书法家进行投资,先给他建立一个工作室,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包装,以便提升书法家的名气,以及作品价位。

在合作期限内,产生的所有费用都由投资者来出,被包养的书法家创作的所有作品,归投资者所有。书法家决不能背着投资者卖字,否则,后果自负。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书法家完全能达到衣食无忧,只需好好创作就可以了,到时如果成为名家,作品价格坚挺,大家都是双赢的局面。

另一种则是企业家直接投资名家。给名家租赁一处豪华工作室,再配备一些工作人员,规定名家每年要给企业家写出多少幅字。总体来说,这种方式跟变相购买名家作品的方式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一丝雅兴。

自己投资的类型,则由书法家自筹资金来开办工作室。在本质上,这跟经营一家企业差不多,里边要涉及很多事情。

在我所见到的书法家里边,大多数人不善经营工作室,可能跟文人不善经商有关。许多书法家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会在某个写字楼租下一层做工作室,并开展很多项目,工作室面积不但大而且豪华。当市场行情不景气时,工作室的业务和面积会越来越少,办公地方会从几百上千平米的一层写字楼变成一套百平米左右的住宅,再变成几十平米的公寓,最后甚至还可能关门。

花无百日红,书法作品也一样。当书法作品走向市场之后,它就是商品,要面对许多商场风云,导致书法家在经济收入上起伏跌宕都很正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