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旧日胡同里的响器

旧北京城内有许多风俗习惯,例如:做小买卖的人走街串巷,都要叫卖,以招徕顾主。有些以某种敲打吹弹之响器代替叫卖。笔者爰就所知,略举数则,以供参阅。

冰盏儿

又名冰碗儿。以生黄铜制成外面磨光的碟形碗(比小碟略高而形又似碗),共二只。敲打时以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下面的碗底,大拇指及食指夹住上面一碗的边缘,以大拇指二指的不断挑动敲击下面的碗,使碗发出清脆的“嘀嘀、嗒嗒”声,其声有抑有扬并有节奏。最妙的声音是把上面的铜碗略为抛高一二寸,发出的声音是:“嘀嘀嘀嚓嚓、嘀嘀嘀嘀嘀,嘀嘀嚓嚓、嘀嘀嘀嚓嚓,扑”。为什么会有“扑”的声音,原来在发出最后的声响时立即用另一只手捂压上碗,使声音发闷。在没有顾客的情况下,冰盏儿总是不断敲击的。以冰盏儿作为叫卖的生意,在夏季是卖酸梅汤、冰镇果子干(柿饼、杏干、鲜藕合制品)、红果糊子膏、雪花酪和西瓜等。到了冬季,是卖干鲜果品和冰糖葫芦等。

梆子

有三种。一种是长约8寸左右的木质梆子,多是卖香油的人使用。叫卖者用扁担挑前后两桶油(桶外有木箱)到居民门旁,把挂在油箱旁的木梆取下,用手举在自己耳边,用木棍敲打,发出“梆、梆、梆”的声音,略停再敲打数下,表示卖油的来了。另一种梆子比较短小,在中下方装上一短小木柄,打击时,一般是左手持梆子木柄,右手以小木棍敲打,发出短脆的梆子声。这是叫卖烧饼、油炸鬼、油炸糖果子、麻花、马蹄烧饼、硬面饽饽等早点及午后点的买卖人。他们肩挑两个圆箩,装上这些食品,走街串巷,每天上午及下午2时以后各来一次。他们叫卖有一定的路线和时间,那时家贫没有时钟的住户,往往听到这种梆子声,就可以断定是几点钟了。这种买卖人,为了多销食品,还能赊销,给住户立一个小摺子,把当天上午或下午住户买的食品多少记上,一月结算一次。再一种敲打梆子的人,则是街道更夫。入冬以后,每天晚上9点为初更,11点为二更,夜间1点为三更,3点为四更。更夫二人手拿梆子按规定路线行走,到了几更就轻轻打两下,因夜深人静,虽轻轻敲打两个,两三条胡同都可听到”。

拨浪鼓

有长约2尺的木柄,在木柄上部装一铜钹,悬挂于周围铁圈之中,左右各挂有一铁坠,用绳系住;在铜钹之下于一较大的皮鼓,左右亦各有一坠,用手持木柄之末端回旋摇动,同时发出铜钹与皮鼓之声。这是以卖布为业的小商贩,身背布匹包袱,手持拨浪鼓,走街串巷。还有卖“花样”(鞋面扎花和枕头扎花的剪纸)和针线香粉百货的,也使用拨浪鼓。

铁镰和喇叭

用宽约半寸、长约五六寸的较厚铁板六七块,其上各凿二孔,用绳袢重叠连结,用手颠摇,发出连续的响声。这是磨刀、磨剪子的手工业者使用的响器。另一种磨刀剪者是用特制的长筒喇叭,发出的音声是“嘀——嘀——嗒——”。

唤头

用铁制成长约七八寸的两片复合物,两片中间略有空隙,里面是凹槽形,两头尖,一端相连结,铁片自后部到尖端由厚渐薄,用手持一筷子形铁棍伸入铁琴两片中间,向尖端处拨出,即发出“嗡,嗡,嗡”的响声,无疑这是剃头师傅来了。

手晃小木梆

这与卖油所用的梆子不同。它是用两片较厚的实心木板,中间各装有约四五寸长的木棍,用手掂开再合拢,两个木板相碰,发出“梆、梆、梆”的清脆而带有节拍的声音。听到此声,就知道是修脚师傅来了。

镗锣

镗锣的声音是“嘡、嘡、嘡”的,多发生在傍晚,这是算命先生来了。旧时盲人算命,有时夜晚出来,有时在白天,他一手拿马杆摸索行走(有时扶一小孩引路),一手持镗锣敲打。镗锣是直径6寸左右的一个较厚黄铜片,中部突出一个半球形,中心凿一孔眼,另有木槌一个,以绳连结,手握木槌上边的横木,其槌头与突出的半球形相击,发出的是清脆的铜锣声。

小鼓与皮鼓

小鼓似银元大小  鼓心较小,打出的声音是“梆、梆、梆”;皮鼓比小鼓略大,如茶杯大小,鼓心较宽大,发出的声音是“叭、叭、叭”。前者是收购金银首饰、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等细软物品的。打小鼓的身穿干净大褂,臂下夹一小包,有的在肩上披一折叠的包袱皮,左手指夹着小鼓,右手持藤皮制的小棍反复连续敲打鼓心,其声可传几十米远。后者以收购家常用品(如古瓷器、红木家具、衣服等)为主。这种行业多是两人组伴儿,单人的不多。

手摇鼓

鼓的直径约7寸左右,厚1寸半上下,鼓面是羊皮的,两侧各挂一个用粗线穿的小坠,有约2尺多长的木柄从鼓的下侧穿粘牢固,手握鼓柄向下摇动,发出“嘣、嘣、嘣”的声音,有时也有节奏。它是专售木炭(带些木柴)的小贩使用的响器。这类小贩一般在下午2点左右出来走胡同贩卖,为的是居民做晚饭升火炉使用。他按路线行走,也给居民一个信号,表明此时已到什么时候了。

竹笛和单弦

竹笛和单弦是盲人的两种不同的响器。吹竹笛的盲人和打镗锣的一样,是给人们算命的。弹单弦的盲人则以说书或卖唱为业。

扇铃

北京每到暑天来临之前,就有卖折扇和修理折扇的。做这种买卖的人,臂上挎着一个小木柜,柜的里侧装两扇小门,里面又装有四五个小抽屉,内装各种折扇扇面、骨架配件及火钳、水胶等修理工具。为了招徕顾客,在小柜的外侧装上几排小木架,在每排架上装上如核桃大小的铜铃共约二三十个,用手臂挎着木柜上的提梁,行走时,几排铜发出铃声。

郎中铃

又叫串铃。郎中是行医看病的先生,他们手拿的串铃,是以带有圆孔的熟铁片翻卷打成的圆环,比镯子还小,环内装几粒铁制小圆珠,外面留有一条缝。郎中先生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伸入铁铃的中间大孔内,用大指轻轻一托,手臂弯到比肩稍高再摇动,小圆珠发出一连串的铃声,随走随摇。人们听到或看到时,知道这是郎中先生来了。

大铜锣

以耍猴戏为生的人,手持大铜锣,边走边打。他们带着木箱、长竿道具和猴、绵羊或狗等,停在一个地方作戏,以锣声配合自己的口唱,驱使猴、羊等作各种游戏。

小锣及大锣

这是耍独角戏使用的响器。一人肩挑一端为三四层约3尺高的木圆箩,里面装满各种戏装的小木偶,另一端为一小木屋,屋前为戏台,左右有“出将、入相”两个小门帘。耍戏时以扁担支起小木屋,距地面约一人高,小屋子下面四周,围以蓝色布帏,耍戏者钻到布帏中间,圆箩亦放进去,四围掩盖好,使观看的人看不到里面。耍戏者此时在帏幕里,先要敲打小锣及大锣,发出“台、台、台,锵、锵”的音声,然后嘴要说说唱唱,还要手拿上二三个木偶表演。

锔碗小锣

旧时瓷器价值较贵,如碰撞破碎,可以找锔碗匠人锔上。锔碗的肩挑两个小木柜,在一端小木柜上悬挂一个小铜锣,两侧系着铜坠边走边轻轻摇动,小锣随之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以招徕顾客。匠人还兼修理其他铁器和锔瓦盆、瓦罐等。

(0)

相关推荐

  • 京剧锣鼓:散板的开法(二)

    京剧锣鼓:散板的开法(二) 4.快纽丝  5.一小锣  小锣开散板,用得较少,但自有其特点.如<桑园会>中罗敷向婆婆哭诉之时即是用小锣开散板. 把散板的开法与摇板比较一下,即可发现明显的不 ...

  • 听姥姥讲故事:小锣小鼓当当响之四(作者 周建义)

    小锣小鼓当当响 天色将明,二娃轻轻的推开了房门,趁着晨曦,二娃看到麻婆婆靠着墙坐在床头,三妮儿趴在麻婆婆的腿上已经睡熟. 麻婆婆听见门响,忙睁开泪眼,看定是二娃真的回来了,惊喜的拍醒三妮儿:" ...

  • 徐兰沅:胡琴过门的起头锣鼓杂谈

    倒板:有大倒板.小倒板.中速倒板之分,每种倒板都是代表着一定的情绪,因而起头锣鼓也有了区别. 西皮倒板:用<四郎探母>来谈,这出戏共有九个西皮倒板,在尺寸上是很少相同的,铁镜公主的&quo ...

  • 姥姥讲的故事:小锣小鼓当当响之三(作者 周建义)

    护保卫战 第二天,二娃和麻婆婆打个招呼就去了西山坡地里,在那颗独蜀黍旁搭了一个草棚,日夜守护着小蜀黍.此时的黍叶也失去了绿意,而渐渐地变得黄里透着红:粗壮的黍杆,一节节渗着厚厚的白霜,关节处隆隆凸起, ...

  • 浅谈邵东花鼓戏的伴奏

    所谓的"邵东花鼓戏",是指形成于今湖南省邵东市境内的一种被称之为"花鼓戏"的戏曲. 邵东花鼓戏的伴奏,传统上称为"场面",进行伴奏被称为搞场 ...

  • 北京记忆丨春松胡同

    春松胡同,朝阳门南小街东侧,呈南北.东西走向,中间多曲折.北起小雅宝胡同,南止盛芳胡同,东与大雅宝胡同相通,西与松树院相通.全长114米,宽4米,沥青路面. 春松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称礼拜寺 ...

  • 北京记忆丨相声与胡同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而在这四个技能当中,我认为,"说"和"逗"最基本.当然,说,就是讲一个段子,逗,就是引人一乐. 然而,平白无故,博人一笑也不容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北京记忆丨清末民初的东城诗钟活动

    作诗钟是一种趣味性文学活动,清末民初在北京风行一时.这一活动是聚会写作七言的对联,带有竞赛的性质.主要有两种体式.分咏体是在题目中规定了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物,要别具巧思把二者写入一副对联,以另有寓意为佳 ...

  • 北京记忆丨燕墩石碑上都写了什么

    燕墩公园(周志光/摄) 燕墩,又称"烟墩",位于永定门外半里许(今铁路桥西侧).它始建于元代,即"坐镇"大都城南,用土堆积而成的火神祭坛--烽火台.历尽岁月沧桑 ...

  • 在北京,那些住在胡同里的豪人,竟然。。。

    自古至今, 北京这地界就招人喜欢, 很多名人也在这里留下了生活印记. 话不多说, 小编这就带您去一探究竟! 1.鲁迅旧居 "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是枣树",鲁迅曾在& ...

  • 在北京,那些住在胡同里的豪人竟然是。。。

    观闻视读 喜.乐.闻 公众号 自古至今, 北京这地界就招人喜欢, 很多名人也在这里留下了生活印记. 话不多说, 小编这就带您去一探究竟! 1.鲁迅旧居 "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 ...

  • 北京记忆丨旧京珠宝行业秘闻

    珠宝是多种贵重饰物的统称,包括珍珠.宝石.翡翠.玛瑙.玉石.珊瑚等等.大部分是历代统治阶级用以装饰其骄奢淫佚生活的奢侈品,但制作珠宝的精湛工艺,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根据历史的 ...

  • 北京记忆丨钟鼓楼大修挖出镇物,亲历者揭秘盒内玄机

    本文作者为北京钟鼓楼第一任所长郑毅,郑老曾担任钟鼓楼修缮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亲历者,相信他的回忆更具说服力. 钟楼和鼓楼,在我国城镇建设史上,曾一度风靡全国,成为城镇规划中的特色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