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剿匪回忆,一个军常驻西北剿匪,司号员都成神枪手
1949年兰州解放,青海解放,盘踞在青海多年的马家军土崩瓦解,数万人的队伍,除了被我军俘虏的之外,剩余的残部带着枪逃到了甘肃临夏、青海西宁、循化等地,成了难以剿灭的顽匪。
对此,第一野战军彭总司令指出:“这些残匪反动、残忍、顽固,对这些化身为匪的国军残兵败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消灭”,为此,彭总特意把集团军第一军留在了青海长期驻守,为的就是干净彻底地消灭马家军的残余势力,确保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彭总的命令下达后,青海当地的军首长也立即指示各军区马上开展清剿匪特的行动,因为这些马家军的残余势力不同于一般打家劫舍的土匪,这些马家军的残部他们是以跟我军作斗争为主,妄图在暗中扩充势力,实现死灰复燃的幻想。
这个命令下达没多久,青海的马匪就行动了,青海的匪乱是原马家军骑兵旅旅长马英在青海大通打响的。
这个马英五短身材,一脸横肉,还是个矮胖子,人前都叫他旅座,背后都叫他大郎,他胸无点墨、刁钻奸猾,嫖赌蒙骗,在马家军混世多年,没想到还混上了旅长。
兰州战败后,他带领骑兵八旅和骑兵二旅逃到门源达坂山,准备在这里打游击,可是还没等他准备好,就被我军的剿匪部队包围了,要知道马英是知道解放军的厉害的,因此还没等剿匪部队动手,马英就投降了。
马英投降你以为他真是怕了吗?根本不是,其实这只是他的缓兵之计,没过多久,马英就潜逃回了家乡——大通县新庄乡,在家乡,马英又联络了原马家军的军官李生成、马占清等,收罗散兵游勇、恶霸地主,组成了6个团约5000人的队伍,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匪乱。
1949年12月5日,天刚蒙蒙亮,大通县城还在一片沉寂之中,突然城外的几声枪响惊醒了城内的驻军,三师九团的政委于金龙一骨碌刚从床上跳起来,参谋就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报告:“城外匪乱了。”
于政委赶紧让参谋联络城外一连和四连驻守的阵地,询问那里的情况,可是电话线已经被切断了,此时的于政委已经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就赶紧带着参谋一起来到了城墙上。
于政委登上城墙一看,好家伙,城外满山遍野的都是土匪,他们有的手里拿着枪,有的攥着刀锨棍叉,一群群的跪在地上,十指合拢嘴里还念叨着什么,然后就像中了魔一样的像城边冲来。
“看来我们是被土匪包围了”于政委的话音未落,城外下磨庄方向也传来了激烈的枪声,那里是四连的防区,于政委观察了一下形势,命令参谋:“你通知守城的各连,绝对不能他、让土匪接近城墙,”说完他就返回了团部。
在团部,于政委与当地的地方领导很快就制订了应变措施,首先就是要保证城内百姓的安全,其次就是尽快营救被围困在城外的同志,由于这次匪乱的人数太多,因此于政委决定亲自带队出城营救下磨庄的四连。
其实四连驻守的下磨庄距离县城并不远,也就十几里地的距离,搁在平时一撒欢也就到了,可是这次于政委带领突击队足足打了两个多小时才打到下磨庄村,到了那里之后趁着天黑又跟四连杀回了城里,至此四连才算安全的撤了回来。
而此时的县城还在遭受着匪众的冲击,虽然天已经黑了,可是这些土匪很明显是不破城池终不还,依然在夜色中轮番冲击着县城城墙,直到于政委带领四连回到城里增强了防卫力量,城外匪众的攻击才逐渐减弱了下来。
马英在大通叛乱的消息是当天下午才传到远在西宁的军首脑机关的,军部的主要领导立刻命令两个营及一个直属侦察营火速增援大通县城,紧接着在傍晚又派出了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增援位于大通城外的桥头镇。
桥头镇是大通城外的一个镇,在这座小镇上有通往西宁、银川的唯一一座桥梁,可以说是大通的咽喉,此时这里也正遭受着土匪的猛烈攻击,守桥的部队也已经被土匪攻击的退守到了桥的一侧,而桥的另一侧阵地和制高点都已经被土匪占领了。
增援桥头镇的部队抵达桥头后,立即连夜制定攻击方案,鉴于桥那头的匪军人数众多火力猛烈,增援部队张祖台团长决定派两个连从下游渡河,从敌人的后面包抄,对敌人形成夹击,这样才能更加快速的击垮匪军。
接到任务的两个连火速赶往北川河下游,顺利地包抄到了匪军的后面,然后在凌晨的夜空发射了一颗红色信号弹。
张祖台团长看见信号弹之后,马上命令炮兵营开炮,只见一发发炮弹准确无误地落在土匪的阵地上,土匪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按照预定计划,炮击过后,包抄的两个连迅速出击,直接杀入土匪据守的高地,此时的土匪还没在猛烈的炮击中反过味来,接着又被这突如其来的战士袭击,终于难以抵抗,一下子就四散奔逃了。
很快,大桥又重新回到了我军的掌控之中,剿匪部队继续向大通增援,由于沿途遭遇到了多股土匪的阻击,因此增援部队的行动也是非常缓慢,几乎没走一步都要跟土匪战斗一番。
为此,增援部队的首长决定,派一支精干的特遣队,快速穿插至大通县城外,以解大通被围之急,同时剿匪主力继续以正常速度前进,顺便清理沿途股匪。
就这样,剿匪部队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负责沿途清匪,而快速救援部队很快就穿插到了大通城外,此时还在大通城下鏖战的土匪也已经接近崩溃边缘了,就这么一座小城打了好几天愣是拿不下来,他们也心烦,解放军增援部队的到来更是让他们斗志全无,没打上几枪,这些土匪就四散奔逃了,至此,被围困的大通县城的终于解围了。
随后的几天,增援部队分头出击,把附近那些被土匪占领的村镇相继收复回来,并且还击毙了匪首马英,说起马英被击毙也挺戏剧性的,基本属于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碰上的。
大通县的危机解决后的一个礼拜,张祖台团长接到消息,说漏网的土匪骨干马洪骥领着一伙匪徒占领了大通城西侧的煤窑沟,要知道这个煤窑沟生产煤炭,是西宁乃至整个青海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一旦被土匪占领,势必会对这里的社会秩序造成混乱,于是张祖台在认真分析完敌情后,派了两个连连夜突袭煤窑沟。
突袭部队连夜出发,于凌晨赶到了煤窑沟,随即就与敌人交上了火,本来情报说这里只有100多匪徒,可是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足足有1000多匪徒,突袭部队的两个连打起来还真有些费劲,于是突袭部队的张连长马上用无线电联络张祖台报告了情况,张祖台又迅速补发了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驰援煤窑沟。
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这股占据了煤炭基地的匪徒终于被消灭,煤窑沟再次回到了人民手中,而这帮匪徒也满山遍野的四散奔跑。
在清理战场的过程中,司号员小杨发现山沟里有几名土匪正在偷偷摸摸地逃跑,于是小杨举枪瞄准,一枪就打中了一名逃匪的脑袋,这名逃匪当场栽倒在地。
谁知这名逃匪真是顽强,就在小杨瞄准其他逃匪的时候,这名土匪居然从地上爬了起来接着跑,小杨就又给了他一枪,这一枪估计是打到正地方了,只见这名土匪一下子就栽进了旁边的山洼里,再也起不来了。
说来也巧,这名土匪最终被清剿战场的张连长发现了,此时这名逃匪早已经气绝身亡了,只是张连长发现这具匪尸有点与众不同,他身材矮胖,穿着黄呢面料的衣服,满脸横肉,硕大的脑袋除了血还有两个大窟窿,看着这两个大窟窿,张连长笑着说:“小杨这是你功劳啊”,围观的战士也纷纷觉得这家伙没准是个大官,张连长紧接着翻了翻尸体的衣兜,从黄泥军服的口袋里掏出了一根金条和一枚水晶石的印章,印章上用篆字刻着“马英之印”,至此,在宁夏打响匪乱第一枪的马英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击毙了。
大通之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仍然有大批的土匪隐藏在民间和山里,而大通剿匪的胜利也让部分地区的剿匪意识麻痹了起来,觉得这些土匪根本不堪一击,因此也放松了警惕,最终使得剿匪部队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在随后的日子里,就曾经有一个连外加一个重机枪排去外围村镇换防时在半路遭到大批土匪的袭击,虽然这些战士奋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连长也被土匪抓获折磨致死。
这些土匪对待解放军战士极其的凶残,他们抓获解放军战士后,总是要把这些战士折磨得面目全非然后才杀害,这也让我军的相关部门在清点遗体时竟然无法辨认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最后没办法,只能在大通县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把这些战士的遗体都安葬在里面,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而在煤窑沟之战中跑掉的匪首之一的马洪骥也在潜逃半年后再次被我军发现,在马洪骥逃跑的这半年中,马洪骥所率领的匪兵也是多次与我军交火,队伍中的匪数也是一天天的在减少,或许是颠沛流离的生活早已让马洪骥心生厌倦,这次被包围后,马洪骥说啥都不跑了,看着解放军的队伍向自己冲过来,马洪骥率队只是胡乱的放了几枪之后就投降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快就投降,马洪骥事后坦言:“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惨过,解放军真实太强大了,自从遇到解放军,感觉当土匪也是越发的艰难了,几次都差点把老命搭进去,与其这样受折磨,还不如投降过的舒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