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古代的坟、墓、冢、陵究竟有什么区别? 作为炎黄子孙要了解

《春秋·左传·正义》中说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自从周公制礼以来,礼就成了中国的一个代名词,哪怕是丧葬也有着非常繁琐的礼仪,作为炎黄子孙,要理解这些丧葬之礼。

其实古人非常重视丧葬,《左传》中云:国之大事,在祀于戎。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不过丧葬却进一步等到了完善,古人认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丧葬规格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坟墓常常连读,但秦汉以后,坟就是坟、墓就是墓,《方言》中讲道: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大者谓之坟。跟坟对应的就是墓,从土、从莫,“莫”本意上为“黄昏”,“墓”就是指“在黄昏时刻下葬”。

《周易·系辞下》中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于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上古时期,人们安葬死者并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只是葬在旷野当中,不建造土堆,也不种树,这样的安葬之地就叫“墓”。

秦汉之后,几乎可以说无墓不坟了,坟墓的大小也出现了规格,官职越高,墓地就越大,坟头越高,汉律曰: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公侯的墓地大约100方步、一品90方步、二品80方步、三品70方步,以此类推,庶人仅仅20方步,公侯坟高20尺,庶人4尺,就连墓碑的形状也有严格的规定,一品螭首龟趺,五品以下石羊、石马,庶人无碑。

坟和墓就相对好理解一下,那么冢和陵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冢最早可见《山海经·西山经》:华山冢也。这里的冢指的是鬼神的居所,汉代以前佛教还未传入,并没有形成完成了阴曹地府和天庭体系,鬼鬼神神都居住在华山之巅,山顶曰冢。

冢有多种用法,除了鬼神居所外,还作长、大,冢子(长子)、冢君(大君,君王),能够用上冢的地位相对偏高,用作坟墓的话就是高大的土坟,王侯将相为了避免自己的坟墓被盗,往往都会采用“疑冢”,魏武帝曹操就沿用了“七十二疑冢”。

陵,从阜从夌。阜,大土山;夌意为“攀越”,合起来就是需要“攀越的大土山”,由此可见陵是古代规格最大的坟墓,陵也是专指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恐怕是千古第一陵,时至今日,始皇帝的陵依旧还是一大未解之谜。

皇帝乃九五之尊,下葬的规格最大,用的棺椁也是最大的,《礼记·檀弓上》载有: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

秦朝以铜为美金,铁为恶金,《史记》中载有:始皇初继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秦始皇的棺木可能是一座青铜棺木,秦朝也有以青铜为棺木的习俗,就像是汉代也盛行过一段时间石棺。

古人认为“事死如事生”,春秋之后盛行厚葬,秦始皇皇陵只挖开了一角,就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若是秦始皇陵重见天日,这座千古之陵又将会有多少陪葬品呢?以上就是古代,坟、墓、冢、陵的区别。

内容来自UC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