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去大凉山,见到一位脂肪瘤患者,...

15年前,去大凉山,见到一位脂肪瘤患者,我说:什么脂肪瘤,其实就是痰核,破开就好了。他骂我骗子,最后,愣是塞钱给我!

说起大凉山,除了刨土豆,还遇到了一位脂肪瘤患者,而且还上演了一场温情剧。

15年前,大凉山支援医疗服务队,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我这人,没啥别的兴趣,从大学开始,就爱报名公益志愿者,因为我觉得那是一件伟大还光荣的事情。

我尚且年轻,虽说是重点医校毕业,但因为一心爱自由,也看不惯医院里头的乌烟瘴气,就毅然离开医院,独立接诊。

虽说施展的空间小了点,见得人也少了,见得世面也更是微乎其微。但这丝毫不阻碍我对中医的狂恋,别人被中医药典籍,折磨得没了精力,但我恰恰相反。

中医不仅能看病,它更是一种文化,这么多年来,我发现它是一种和生活很贴切的文化,它最有意义的,就在于把人当做自然的一部分,人生于阴阳,来源于自然。

有人说,中医晦涩难懂,但我觉得只需抓住内在的理,以不变应万变。就比如,感冒,不治疗一周就能好,用药物也得七天,所以,这是病程,也是疾病发展的节奏。

一旦上升到文化,必定会有两方,势均力敌,各说各的好,但总而言之,这就是矛盾。但当我遇到这位脂肪瘤患者,我才觉得人间情暖,是需要代价的。

我那天见他身上有大大小小的包块,外看就是一个疙瘩,不软不硬,不红不肿,不疼也不痒,但是总是挥之不去。

我一看,就说:你这大大小小的疙瘩,就是痰核,想办法破开就好了。他置之不理,冷眼一盯:你是啥东西,凭啥指指点点我一个乡下人,记着这是大凉山的地盘儿!

虽然处境尴尬,但我还是滔滔不绝。你身上这个脂肪瘤,中医理解就是痰核,就是痰湿郁结成核。也就是说,身体里头有痰湿,就会形成包块。

我看了看,左右各一,左侧如黄豆粒,右侧如杏核,按下去也不疼不痒。皮肤外头也没有异常。

刻诊,见面色略黄,舌苔薄白,脉象弦涩。

我呢,就写了3味药:橘红,半夏,橘络。我嘱咐他服用后多喝开水,服药一周后,休息两天,见没有不良反应,让他每天服用3次。

最后,用完两瓶,硬结软化,变小,左侧结块消失,到最后,几乎全部消失,生活恢复正常。

再看,橘红,善于燥湿化痰,理气宽中,是一味行气消痰的药物。

橘络,也是一味药,是橘皮的经络,善于宣通肺络,理气化痰。

半夏,咱们都知道,就是化痰燥湿的常用药。

所以,这三味药配合使用,痰核自然容易化解。痰核因为痰浊聚积而成,所以,经络通畅,痰浊自然消退。

而后,这位患者非要塞钱给我,他说:这是一点儿心意,你帮我看好病,不收钱,我过意不去,100块钱,就是我的感谢费。

但至于这100元的感谢费,我没收下,也不是说我看不上这钱,而是这位患者的心意,我收到了。

行医,不能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倔强。而是心里要有个标准,也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不能害人,更不能坑害患者!

我虽说没有陶渊明的闲情逸致,但我学着,行医也要淡泊名利,好好做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