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参考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与方法,强化学习技能。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正确分组,奠定合作基础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特长优势、认知水平、性别差异等的不同,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合理搭配,组成异质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分别分配一定任务,由组长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组员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来分组,对同一教学内容、学习主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兴趣小组,进一步拓展探究。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将学生组成不同形式的小组,打破固有的成员配对方式,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组合。每个小组要在合作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当然依循公平工作的原则,组内成员都能要担任一定的工作,完成自身知识的拓展及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学“PowerPoint课件制作”相关知识时,教师可根据PPT课件制作流程设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科学分工。正确分组能够奠定合作基础,科学分配任务能强化过程与方法体验。
● 明确目标,建立合作规则
明确合作目标、建立合作规则是开展有效合作的前提。因此,教师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制订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开展高效动态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前提,组内成员相互独立而又相对统一,每位成员都要承担任务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全面稳定发展。
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的使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名成员,并明确教学目标。随后,引导小组内成员独立完成电子邮箱申请、电子邮件编写等操作,组内成员间要完成相互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并且能就不懂的地方进行交流、合作。
● 精选内容,保障有效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展开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指导与交流,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任务,对于非常简单的教学任务,学生可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对课题式任务非常适合,由于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丰富性,学生往往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需要互助合作。 参考论文
例如,学习“画图软件”相关知识时,教师在传授了相关基础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展开实例练习,该实例由学生独立完成。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绘画竞赛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各司其职,选取一定的主题,广泛收集素材,在小组的相互支持与配合下,共同完成任务。
● 科学评价,提升合作效果
科学评价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与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学生自评、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展开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知识、态度、交流互动、学习方法、技能等多方面展开积极评价。通过科学评价,引导学生提升合作学习的兴趣,强化合作意识与技巧,在同学的精神支持下,创新性地激发自身潜力,改善合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