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学会如何去沉默。

沉默,应该是由生活中无数的磨练造就,包括繁华与苍凉共同打造的一种沉稳。

最伟大的人格往往是忍耐的;

最深沉的智慧大多是沉默的。

语言是一门神奇的艺术,而沉默更具有一种特殊力量。

我们常说“言多必失”,就是让我们学会沉默。

少说话不仅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沉稳可靠,更能让我们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侃侃而谈是表象,默默无言才是人生常态。

人到了中年就像是锅中熬煮的开水,早已经沸腾地翻滚着,可是声音却越来越小。

工作环境向来人多嘴杂,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红线,因此沉默寡言也就成为了常态,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沉稳和偏向中庸的工作氛围。

以前的朋友圈是日推的歌单、周五的饭局,是假期的诗和远方。

而现在的“不成文规定”却是甚少分享自己的生活,几乎不发朋友圈,最多也只是工作链接或者已经被证实的新闻。

鲁迅曾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也许我们不擅长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例如是文字之类的来记录想法或心情,当然也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对其他人的喜爱或厌恶。

但在不知不觉间,这就形成了他人对我们的固有看法:沉默。

沉默代表着真切的尊重和沉稳的思考,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大致是指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沉默寡言,行事作风沉稳大气。

在与别人发生争论时,沉默多的一方会显得更加沉稳自信,给对方一种更高价值的暗示,当你沉默看着他时他会说更多。

反观那些整日吵吵嚷嚷的人,往往所有事情都只会停留在表面。这也在告诉我们,任何能够用沉默回答的问题都没必要开口,能够让我们显得更加沉稳。

学会沉默,才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成年人的情绪就像机器般可以随意切换模式,上一秒还在崩溃大哭,下一秒就可以嘴角带笑,就好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其实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有一段沉淀的过程,从热情到沉默,从幼稚好奇再到成熟稳重,总想表达点什么,到最后却一言不发,仿佛只有沉默不语,才能够配得上成年人沉稳的气质。

但成熟的标准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沉默寡言,还需要遇事时沉稳冷静,做事时张弛有度。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痛苦遍地,我们在学会承受加重在身体上的负担的同时,又捶打着那颗柔弱的玻璃心,于是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得沉稳熟练,格局和思想也变得愈发成熟。

自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以来,我独自一人在大城市里打拼,想方设法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很好。

习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也尽量不让自己生病,有些时候我会因为职场中人性的复杂而感到难过,可转念一想,哪个人没有委屈的时候呢?

我们很少见哪个身负重担的挑山工可以做到边说话、边工作,那是因为说话也是一件浪费体力的事情,同样的道理,倾诉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也是枉费唇舌。

因此只有学会闭嘴,明白“不言应是自沉稳”的道理,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才能让自己默默地成长起来。

一个人的情绪到了尽头,就是沉默。

在前几日的高中同学会上,昔日朋友相见,都认为我似乎没有以前读书时期那样爱说话了。

其实我自己也能察觉到,如今与别人的对话几乎都是客套,更多用来掩藏自己性格上的沉默寡言。为什么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时间越久,人就会越来越沉默呢?

人到中年,所有的细腻情感、浪漫情调都变成了柴米油盐,肩膀上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担,面临着父母的老去和下一代的哺育,同时还要保住自己的工作。

因此只能委曲求全。房贷车贷和保险等等,让我们一刻都不能停下脚步,就像上了弦的弓一样,以飞驰的速度将所有事情都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

生活里需要沉默的人,虽然可能并不讨喜,但却比夸夸其谈的人群更加沉稳,他们有着更强的洞察力和更为细腻的心思,在不被关注的角落里专注着与人际关系无关的事情,可能是爱好,也可能是工作。

当别人需要他们的时候,即使不能立刻安抚人心,但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靠谱的。

苏格拉底曾说:“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多听少说也就是让我们学会沉默,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能够真正全面地了解自己,客观地对待生命中的必经路程。

沉默,是最好的疗愈,经历过生命中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终于懂得沉默的智慧。

文/老夏分析师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