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贵压载:1942年美军“鳟鱼”号潜艇的敌后运金之旅

(温馨提示:本文约5900字,配图22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自古以来,船舶在航行时都会在船体底部装载重物,以稳定船体重心,避免翻覆,这些重物就是通常所说的压舱物,它既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在古时最常见的压舱物是石头或沙土,在现代船舶上也会用海水、油料或其他有重量的物体,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会使用平时意想不到的东西做压舱物。1942年1月,美国海军“鳟鱼”号潜艇奉命前往受到日军围困的菲律宾科雷吉多尔岛执行运输任务,在返航时该艇在底舱装载了20吨特别的压舱物——来自菲律宾银行金库的金锭和银币,并将这批巨额财富平安运回珍珠港。在潜艇作战史上,这恐怕是最为昂贵的压舱物了。

千里求援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奇袭夏威夷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与此同时,蓄势已久的日本陆海军发动南进作战,兵锋直指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在珍珠港奇袭几个小时后,从台湾起飞的日军飞机远程奔袭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基地,将美军部署在菲律宾的航空兵力摧毁殆尽,从而掌握了战场制空权。12月22日,日军主力登陆吕宋岛,与美国远东陆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美菲联军交战。面对凶悍的日军,美菲联军难以抵挡,麦克阿瑟只能按照战前的计划,将兵力收缩到马尼拉湾以北的巴丹半岛及湾口的数座设防岛屿上,固守待援。马尼拉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麦克阿瑟的司令部及菲律宾政府于12月25日转移到科雷吉多尔岛上,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坚守。

■ 1941年12月底,面对日军的凌厉攻势,麦克阿瑟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拱手让于日军。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随后菲律宾诸岛相继沦陷,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尔岛成为美军仅有的两处据点,深陷重围。自从美西战争之后,美军就在科雷吉多尔岛构建防御设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这座岛屿已经成为一座融合了海岸炮台、地下工事、防空阵地、兵营、码头于一体的海防要塞。从1941年12月底开始,科雷吉多尔岛遭受到来自陆地和天空的猛烈攻击,成群结队的日军飞机发动了持续一周的轰炸,力图削弱岛屿的防御能力。在高强度的防空作战中,科雷吉多尔岛上的弹药储备消耗很大,尤其缺乏对付高空目标的特种炮弹,驻军向珍珠港发出电报,请求紧急补充高炮炮弹。可是,菲律宾周边的海域和天空都已被日军控制,使用水面舰船或飞机运送弹药难以突破日军的封锁,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使用潜艇进行隐秘运输,由弗兰克·芬诺海军少校指挥的“鳟鱼”号潜艇被选定执行此项任务。

■ 科雷吉多尔岛上的美军76毫米高射炮。在持续的防空作战中,高炮弹药消耗很大,急需补充。

“鳟鱼”号属于河豚级舰队潜艇,由缅因州的朴茨茅斯海军船厂建造,1940年11月15日建成。“鳟鱼”号服役后最初在美国东海岸进行试航,并参与了一系列测试,以检验潜艇面对深弹攻击时的承受力。1941年7月2日,“鳟鱼”号在首任艇长芬诺少校指挥下从纽约启航,经巴拿马运河调往太平洋,于8月4日抵达珍珠港,编入第6潜艇中队。在珍珠港袭击前一周,“鳟鱼”号于11月29日奉命前往中途岛进行模拟战斗巡航,得以避开了日军的突袭。12月7日,在得知珍珠港遇袭的消息后,“鳟鱼”号立即转入实战部署,并在当天晚间看到2艘日军驱逐舰炮击中途岛,但由于距离过远,在潜艇抵达攻击位置前,敌舰就撤退了,消失在夜色中。“鳟鱼”号在中途岛海域逗留到12月20日,再未发现敌情,于是向珍珠港返航,在进港后入坞维修设备并更换一具螺旋桨。1942年1月10日,芬诺艇长接到了远赴菲律宾的特别任务。

■ “鳟鱼”号潜艇属于河豚级,1940年11月服役,水面排水量1500吨,水下排水量2400吨,水面航速20.4节,水下航速8.75节,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0具(首6尾4),76毫米甲板炮1门,1944年2月战沉。

深入敌后

1942年1月的珍珠港尚未从日军空袭的损伤中恢复过来,沉没的战列舰还泡在海水里,受伤的战舰也多撤往西海岸维修,太平洋舰队剩余的力量尚无法与联合舰队正面对抗,唯有潜艇部队能够发起反击。靠港的潜艇都忙着加油装弹,备战备航,唯有“鳟鱼”号有点不同,为尽可能多装载炮弹,该艇连备用鱼雷都取消了,仅保留装填在发射管内的鱼雷,所有能够利用的空间都堆满了炮弹。最终“鳟鱼”号装载了3500发76毫米高射炮弹,于1月12日8时43分拔锚起航,开始前往科雷吉多尔岛的漫长航程,这是该艇服役生涯中的第二次也是最特殊的战斗巡航。

■ “鳟鱼”号潜艇的指挥塔。作为一艘大型远洋潜艇,“鳟鱼”号潜艇的续航力达11000海里/10节,足以应付往返菲律宾的远航。

“鳟鱼”号于1月16日抵达中途岛并做短暂停留,将油舱加满,在余下航程中该艇将无法获得燃油补给。加油完毕后,“鳟鱼”号继续西行,保持水面航行直到1月21日,鉴于已经接近日军控制水域,该艇改为昼间潜航,夜间浮航充电的行动模式,以免被日军发现。1月27日凌晨2时30分,“鳟鱼”号航行于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瞭望哨在艇首左舷方向发现灯光。芬诺少校在观察后确定是一艘日本舰船,但具体船型不明。

在出发前,上级告诫芬诺此次行动以确保弹药安全送达为首要目标,在途中尽量避免与日军舰船发生接触。可是,自从开战以来“鳟鱼”号还从未获得过攻击敌舰的机会,芬诺抑制不住战斗的冲动,于是下令潜艇占据攻击阵位。由于没有备用鱼雷,芬诺不想浪费作为主要攻击手段的艇首鱼雷,而是用艇尾鱼雷实施攻击。“鳟鱼”号以灯光为瞄准点在1600米距离上发射了1枚鱼雷,却没有命中。芬诺冒险逼近到550米处,这次他终于看清了眼前的目标是1艘日军驱潜艇。显而易见,日本人并未被之前的鱼雷攻击所惊动,保持安静。芬诺意识到如果被对手缠上将十分麻烦,即便成功脱险也会大大延误航程。只能放弃攻击,重新踏上前往菲律宾的路程。

■ 在水面航行的“鳟鱼”号。在进入日军控制海域后,该艇只有在晚间浮航,昼间则潜航以隐蔽行踪。

在随后几天里,“鳟鱼”号昼伏夜出,横渡菲律宾海,抵达吕宋岛外海。距离目的地越近,海面上日军舰船的活动就越频繁,天空中也经常有日军飞机出没,让潜艇上的气氛格外紧张。“鳟鱼”号十分谨慎地规避日军巡逻舰艇和飞机,于2月3日白天摸到了马尼拉湾外。芬诺艇长从潜望镜中看到科雷吉多尔岛的轮廓时,胜利在望的喜悦油然而生。不过,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在最后的航程中更加要保持警惕。白天是无法入港的,首先,港口的任何活动都处在日军的监视下,容易暴露;其次,美军在岛屿周边布设了雷区,没有引导的话难以通过。“鳟鱼”号只能下潜到海底,静候夜幕降临,再行入港。

■ 1942年初美军PT-34号摩托鱼雷艇的侧视图,该艇负责引导“鳟鱼”号入港。

2月3日晚间19时40分,在确认周围没有日军舰艇活动后,“鳟鱼”号缓缓浮出水面,并在10分钟后与前来接应的PT-34号摩托鱼雷艇取得了联系。在PT-34的引导下,“鳟鱼”号借着夜幕的掩护,以低速穿过雷区中间曲折的航道。科雷吉多尔岛港外的雷区分别由海军和陆军控制,陆军雷区由岸上遥控,在潜艇通过时可以切断电源,以防引爆,而海军雷区则随时处于触发状态。“鳟鱼”号行进得非常小心,尽管如此还是有一枚水雷碰到了潜艇左舷,幸运的是那是一枚已经断电的陆军水雷。在这个有惊无险的插曲后,“鳟鱼”号于20时34分停靠在科雷吉多尔岛的南码头。

金银压舱

“鳟鱼”号靠岸6分钟后,早在码头上等待的陆军士兵立刻开始卸货,他们和艇员们一道排成人链,以手手传递的方式迅速将艇内的炮弹卸载到岸上。这项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因为天亮后日军的炸弹和炮弹将使任何港口作业都无法进行。在得知岛上缺乏食物和药品后,“鳟鱼”号将艇上多余的食品、香烟和药品也都运到岸上,为坚守在敌后的战友略尽绵薄助力,这也意味着艇员们在归途中将不得不忍受单调的伙食。

卸载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至午夜时分所有高射炮弹都被转移完毕,但芬诺艇长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货物卸载后,“鳟鱼”号的负荷大为减轻,艇体上浮,吃水远远低于正常吃水线,这意味着必须装载相当重量的压舱物以恢复吃水深度,否则潜艇将无法下潜,难以返航。芬诺向岸上指挥官请求提供25吨的石块或沙袋作为压舱物,得到的回复是岛上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用于加固防御工事,无法供潜艇使用,但随后岸上又传来消息,将为潜艇提供其他的压舱物,至于是什么东西当时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 靠泊在码头上的“鳟鱼”号,注意该艇处于轻载状态,吃水线明显高于水面。1942年2月3日夜间炮弹卸载完毕后,“鳟鱼”号大概就是这种状态。

在卸完炮弹后,潜艇与海岸之间的“人肉传送带”开始反向运行,将一些由数辆卡车运来的小件物品搬运到潜艇上,它们是形似砖块的东西和袋口扎紧的布袋。那些“砖块”都用纸包裹着,虽然尺寸不大,但相当沉重,同样那些小号布袋里也装满了重物,沉甸甸的,而这样的砖块和布袋有数百个之多,就重量而言绝对可以满足潜艇压载的需要。后来,芬诺被告知,这些临时找来的压舱物其实是黄金和白银!

■ 黄澄澄的金锭具有体积小、重量大的特点,对于内部空间狭窄的潜艇来说真是合适的压舱物。

在麦克阿瑟决定放弃马尼拉,撤往科雷吉多尔岛的同时,存放在马尼拉12家银行中的黄金、白银、钞票和有价证券也被紧急转移到岛上,以免落入日军之手。这批巨额财富价值将近1亿美元,其中包括320块金锭、数百万枚银币、300万美元现钞、价值2800万美元的比索纸币和价值3800万美元的各类证券支票等等,这几乎是当时菲律宾全部的国库储备。然而,在科雷吉多尔岛被重重围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合适的撤运渠道,这批财富迟早还是日军的囊中之物。为了避免资敌,美国驻菲律宾全权特使弗朗西斯·塞尔决定在必要时将纸币和证券全部焚毁,而金锭和银币则沉入深海,让日本人难以寻获,这项任务被交给塞尔的助手,菲律宾政府的财政顾问伍德伯里·威洛比具体执行。但是,“鳟鱼”号的到来为这批财富的前途带来了一丝光明,当时没有比潜艇更合适的运输工具能够撤运金银。港口指挥官与麦克阿瑟将军紧急通话,迅速敲定了运输方案,此举可谓一举两得:即解决了潜艇的压载难题,又能安全撤走金银。

■ 1942年初,麦克阿瑟(左)在科雷吉多尔岛地下工事内的办公室里若有所思。在随后的战争中,反攻菲律宾成为这位将军孜孜以求的目标。

■ 美国驻菲律宾全权特使弗朗西斯·塞尔,在紧急情况下他有权处理菲律宾国库的财富,以避免资敌。

搬进“鳟鱼”号潜艇舱内的金锭每块重40磅(约合18公斤),按当时的市值每块价值23000美元,但是在“鳟鱼”号艇员的眼中,这些金块的价值远远高于其表面的货币价值,而是关系着每个人的生与死,有这些金锭作为压舱物他们就能逃离日本人的魔掌,平安回家。到2月4日凌晨3时,总重约5.8吨的金锭装载完毕,剩余的压载重量由630袋银比索提供,每袋装有1000枚银币(每枚约合1.5美元),此外还有一批有价证券、外交文件和政府邮件也被同时运到艇上。在装载压舱物的同时,“鳟鱼”号还补充了2枚鱼雷和燃油。

■ 殖民地时期的菲律宾1比索银币。由于当时菲律宾为美国殖民地,所以这种银币带有鲜明的美国风格。

由于银币数量较多,无法在天亮前装完,装载作业于凌晨4时暂停。“鳟鱼”号离开码头,驶向3海里之外的深水区,在黎明前下潜到海底隐蔽起来。在2月4日白天,潜艇都静静地潜伏在42米深的水下,直到夜幕再度降临才上浮。为了节省时间,“鳟鱼”号没有再度前往码头停靠,而是由科雷吉多尔岛派出一艘小艇,将剩余的银币、证券和文件运送到艇上。经过一阵忙碌,所有“压舱物”都装载完毕。“鳟鱼”号连夜出发,告别科雷吉多尔岛,带着总重达20吨,价值超过800万美元的金银踏上归途。临行前,芬诺还得到了一封菲律宾总统奎松的亲笔信,委托他将这批金银和证券转交美国财政部代为保管。

满载而归

现在,“鳟鱼”号就像一艘现代的西班牙运宝船航行在日本海盗横行的危险海域中。尽管担负了运送金银的重任,但芬诺认为这并不影响他的主要任务:对日本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因此他不打算直接返航,而是向北航行前往东海,寻找机会攻击日军舰船。

由于天气恶劣,海况很差,“鳟鱼”号直到2月10日才进入东海,于当日16时25分在台湾以北海域捕获了一个目标。从潜望镜中观察,芬诺判断是1艘5000吨级的日本货船,他下令进入攻击位置,在1800米距离上发射了1枚鱼雷,但是并未命中。随后“鳟鱼”号继续靠近猎物,分别在720米和540米处连续射出2枚鱼雷,先后中的。在确认目标正在下沉后,芬诺指挥潜艇下潜脱离。25分钟后,“鳟鱼”号的声呐听到四次爆炸的声音,很可能来自那艘日本货船炸裂的锅炉。芬诺在作战日志上留下了击沉5000吨级货船1艘的记录,这是“鳟鱼”号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的第一个确认战果。后来根据日方记录,被“鳟鱼”号击沉的日本货船为2719吨的“中和丸”号。

■ 从美军潜艇的潜望镜镜头中观察正在下沉的日军舰船。在1942年2月10日下午,芬诺艇长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在首开记录后,“鳟鱼”号继续在东海巡弋,但是海面上风暴肆虐,难以视物,即便在昼间能见度也不到900米,昏暗的天空中既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更看不到星星,“鳟鱼”号连续八天无法通过观测天像进行导航修正,只能依靠罗盘确定航向。在数日一无所获的巡航后,芬诺决定离开东海前往小笠原群岛附近碰碰运气,如果再无斩获就向珍珠港返航。

2月19日,“鳟鱼”号再度进入小笠原群岛海域。当天晚间20时左右,瞭望哨在9000米距离上发现灯光,在靠近后判断为一艘日军小型舰船。在战时灯火管制的情况下开灯航行这一点引起了芬诺的怀疑,他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陷阱,在黑暗中有另一艘日军舰艇正准备伏击上钩的猎物。尽管如此,芬诺还是不愿放弃攻击机会,于21时命令下潜,并在5分钟后连续射出2枚鱼雷,却未能命中。

■ 二战时期,美国潜艇指挥舱内景。在2月19日夜间,“鳟鱼”号舱内的情景也是如此,军官和水兵们都全神贯注地观察仪表,并感受艇外的动静。

就在发射鱼雷的间歇,“鳟鱼”号也同时遭到攻击,一枚日军鱼雷从潜艇左舷擦过,尖利的螺旋桨噪音清晰可闻。果然是圈套!芬诺下令紧急下潜至37米深度,几乎与此同时,第二枚日军鱼雷从潜艇顶部穿过。在避开日军攻击后,“鳟鱼”号再度上浮至潜望镜深度,迅速锁定了那艘还亮着灯光的日舰,射出了第三枚,也是艇首的最后一枚鱼雷,这一次艇员们终于听到了鱼雷爆炸的声音。之后,声呐再度捕获一艘日舰,但它正高速驶离,“鳟鱼”号没有机会实施攻击。根据美方记录,“鳟鱼”号在这次惊心动魄的反伏击战斗中击沉1艘200吨的日军巡逻艇。

■ 1942年3月1日在夏威夷外海与“鳟鱼”号会合的“利奇菲尔德”号驱逐舰。

在2月19日的惊险夜战中,“鳟鱼”号耗尽了艇首鱼雷,鉴于潜艇出航已经超过一个月,艇员们的忍耐力也接近极限,芬诺艇长决定停止巡航向珍珠港返航。3月1日,“鳟鱼”号在夏威夷群岛以西海面与前来接应的“利奇菲尔德”号驱逐舰会合,并在后者的护航下于3月3日平安抵达珍珠港,结束了为期51天的巡航。

■ 1942年3月3日,平安返回珍珠港的“鳟鱼”号潜艇准备靠泊在“底特律”号轻巡洋舰舷侧。

尾声

“鳟鱼”号返港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卸载那批贵重的压舱物,该艇停靠在“底特律”号轻巡洋舰旁边,艇员们将金锭、银币、票券、文件和邮件从底舱搬到甲板上,清点后转移到“底特律”号上,再由后者运往美国本土。在清点货物时出现了一点意外,按照清单应该有320块金锭,但实际上有319块,有一块金锭不翼而飞。后来,这块失踪的金锭还是被找到了,却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这块金锭在科雷吉多尔岛装载时被遗落在码头上,随后威洛比在撤离时将它带回了旧金山,与其他金锭重新会合;另一种说法是最后一块金锭被遗漏在“鳟鱼”号的舱室内,在被发现后由芬诺艇长移交官方保管。这批属于菲律宾政府的财富最终安全地运抵美国,并一直保存到战争结束,于1946年物归原主。

■ 入港后,“鳟鱼”号将舱内贵重的压舱物搬到甲板上,在清点后转移到“底特律”号上。

■ 一位水兵在检查堆放在潜艇甲板上的包裹,大包可能是外交邮件,小包则是金锭。

“鳟鱼”号潜艇由于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特殊的运输任务,并在归途中击沉2艘敌舰的功绩而荣获总统集体嘉奖,艇长芬诺少校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同时根据麦克阿瑟将军本人的提名,他还被授予陆军优异服役十字勋章,而艇上其余官兵也都获得了陆军颁发的银星勋章。1942年3月18日,在潜艇甲板上举行的授勋仪式上,驻夏威夷陆军司令埃蒙斯将军亲手将勋章佩戴在每一位艇员的胸前,由陆军将军向海军官兵集体授勋,这也是不多见的。运金行动完成后的三个月内,美国官方一直严格保密,直到5月25日才由《时代周刊》向公众有限披露了相关细节。

■ 在行动圆满完成后,“鳟鱼”号潜艇艇长芬诺少校荣获由陆军颁发的优异服役十字勋章。

■ “鳟鱼”号的运输行动为全艇官兵赢得了总统集体嘉奖和多种勋章,自左向右分别是海军十字勋章、优异服役十字勋章和银星勋章。

在随后的战争中,“鳟鱼”号继续奋战在太平洋战场上, 并在芬诺艇长指挥下成为战争初期最为活跃的美军王牌潜艇。至1943年10月,“鳟鱼”号已经完成了10次巡航,累计击沉敌船23艘,共计87000吨,击伤6艘,共计75000吨,实施鱼雷攻击32次,发射鱼雷85枚,命中34枚,值得一提的是该艇发射的鱼雷中竟有5枚早爆,另有30枚哑弹!此外,该艇还参与了6次水面战斗,并遭受8次深弹攻击。1944年2月29日,“鳟鱼”号在冲绳列岛东南海域伏击日军运输船队时被“朝雾”号驱逐舰击沉,包括第三任艇长阿尔伯特·克拉克少校在内的81名艇员全体阵亡。

■ 1944年2月29日,在护航行动中击沉“鳟鱼”号的日军“朝雾”号驱逐舰,该舰属于夕云级,1945年4月7日参与“大和”特攻时被美军击沉。

■ “鳟鱼”号潜艇的艇徽,一只头戴水兵帽的鳟鱼骑在鱼雷上,身前叠放着五块24K金砖。1942年初的运金行动是该艇服役生涯中最传奇的经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