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状幼虫病是病毒感染,药物治疗非常困难,要知道怎样防治
今天介绍一下中蜂囊状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仔细辨别,囊状幼虫病与烂子病的区别,知道正确的防治方法。
囊状幼虫病与烂子病的区别。
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所致的疾病,主要危害的是幼虫。其实意蜂也有可能得病,只不过中蜂群弱小,抗病能力弱,容易发生,所以也叫中蜂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与烂子病十分相似也被称作烂子病或尖头病。囊状幼虫病与烂子病的区别就在于烂子病是病菌所致,中囊病是病毒所致。烂子病会发出酸臭的鱼腥味儿,而中囊病基本上是没有味道的。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多为4-6日幼虫,虫体变成黄白色,尸体不腐烂,无粘性,无臭味,幼虫表皮内充满水状液体,用镊子夹出时,幼虫形成一个囊状体,这也就是得名的原因。
囊状幼虫病得病时,经常与其他幼虫疾病同时发生,难以区分开来。比如发生囊状病时也可能发生烂子病,白头蛹等。症状看起来相似,危害的都是虫蛹,可是致病因素是不一样的,所以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有的是病菌,有的是病毒治疗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病毒所致,所以治疗起来就十分困难。如果胡乱的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的药,不仅不能治好蜂病,还会伤害到蜜蜂,加重病情。
现在有很多蜂药号称能治愈中囊病,据我看来还是夸大其词的。就如人类的病毒性感冒,靠药物是很难治愈的,都是要靠人的免疫功能才能自愈。所以中囊病一定要注意防治,不要依赖药物来治疗。
囊状幼虫病的发病症状。
幼虫患病初期,不封盖时就会被工蜂清除。蜂王会重新在被清理的空巢房中产卵,从而许多巢房虫态不一,形成“花子”或出现埋房现象。所以当蜂群出现花子脾时,要仔细查看是否患病。检验的方法就是把幼虫用镊子夹出来,看幼虫是否变成了有囊状液体的状态。
病害严重期,由于病虫数量大,工蜂不能及时清理,幼虫体色从珍珠样白色变成黄白色、黄褐色、褐色,甚至黑色。伴随体色变化,虫体逐渐软化,大量的液体聚积于病虫躯体和它的坚韧的未脱去的表皮之间。巢房不封盖或封盖被工蜂咬开,可见“尖头”。这一点与白头蛹病有区别,白头蛹基本化蛹,长成蜜蜂形态了,蛹体不会变色发胀。
最后,虫体干燥成一片黑褐色的鳞片,贴于巢房的一边,但头尾部略上翘,形如“龙船状”,腐烂虫体最后没有黏性,变成干瘪的黑片。
囊状幼虫的致病因素。
囊状幼虫病是病毒所致,这种病毒会存在于自然界中,蜂巢,蜜蜂身上都可能会潜伏这种病毒。只要蜂巢温度,湿度异常,病毒就会滋生。幼虫体质弱,抵抗力差,就容易感染疾病。
囊状幼虫病在湿热的季节容易发生,这一点与烂子病有所区别——烂子病在湿冷的季节容易发生。一般在夏末秋初温度升高,湿度过大时容易爆发。
因为病毒是很难被消灭的,所以蜂箱,蜂巢脾,蜜蜂身上都可能有囊状病毒存在。当蜂巢湿度过大,温度异常时,病毒就会滋生。
春末夏初,因为蜜粉丰富,蜂王会加大产子量,这时候工蜂既要忙于采集,又要忙于抚子,蜂巢环境就无力清理。病毒在滋生,可是幼虫没有得到精心的抚育,会发育不良,体质变弱,这时候如果病毒传染到幼虫就会引发疾病。
囊状幼虫病病的防治方法。
囊状幼虫病,一定要重在预防。因为幼虫一旦感染疾病,任何药物都不能再救活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阻止病毒滋生,让幼虫增加抵抗力。得病的幼虫大量死去,蜂群迅速衰竭,治好了也难以养好了。
养蜂一定要保证蜂脾相称,在温度异常时一定要密集繁蜂,千万不能多加脾。春末夏初虽然是蜂群发展的旺盛时期,还是要保证蜂多于脾。不要让蜂王过多的产卵,让工蜂无力抚育引发疾病。如果蜂群不强盛,遇到特别优秀的蜂王,温度合适时大量产子,养蜂人就不要高兴的太早,多加脾使劲繁蜂。过多产子,一旦遇到气候变化,幼虫就难以存活下来,工蜂因为过于劳累死得更快,蜂群衰减就难以照顾好幼虫,囊状幼虫病就可能发生了。
如果确定蜂群得病了,不要马上去寻找药物来治疗。如果用药不当,很容易造成越治病情越重的。要做的是马上囚禁蜂王,或者更换蜂王,让蜂群暂停抚子。把多余的蜂巢脾要抽走,让蜂群保持密集。同时要注意蜂巢通风透气,避免湿热滋生。囊状幼虫病,感染的是幼虫,只要蜂巢里幼虫少了,感染源没有了,疾病就容易治愈了。
让蜂王停产,减轻工蜂的抚子劳动,保证蜜粉充足,让蜂群休整体质增强,再注意帮助蜂群维持蜂巢环境,通风透气,阴凉舒适,囊状幼虫病也可能会自愈的。
有些蜂种对中囊病有抵抗能力,所以在得病严重的蜂群要进行换王。那些容易得病的蜂王不要保留下来。
如果确定是囊状幼虫病,千万别滥用抗生素,也别要饲喂清热解毒的糖浆,这些毫无用处,还会加重病情。
蜂药店里有治疗囊状幼虫病的蜂药,实在不行时就试试吧。
要防止病毒扩散,避免交叉感染。
囊状幼虫病病是病毒所致,蜜蜂身上,蜂巢脾上,只要接触过有病蜂群的蜂具,都有可能有病毒存在,如果与其他蜂群接触,就可能传染疾病。
所以蜂具,蜂巢脾,蜂箱要尽量的消毒。千万别把有病蜂群的巢脾调入到其他蜂群里去。蜂药店里有专门的消毒剂,咨询后购买使用。
如果发现有蜂群的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发生疾病,千万别乱查看使蜂群交叉感染。我们所有的蜂具,如果接触到有病的蜂群,都可能感染病菌病毒的。更不可以把抽出来的蜂巢脾加到其他蜂群里去。所有的蜂病基本上都是病菌病毒造成的,都具有传染性。避免传染才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今年各地好像雨水比较多,可能囊状幼虫病的发病几率会增加,希望大家注意防治方法,不要让蜂群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