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小学校(外一章)】/ 屈吉平

村里的小学校(外一章)

屈吉平

对一个小村来说,学校就是一座精神圣殿。有学校在,村庄就有活力,就有希望。

当年我村的小学坐北向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修建的。砖瓦是大队砖瓦窑烧的,土坯是社员打的,木料是大队购置的,社员们自己动手修建,没花多少钱就盖起了两排瓦房。墙是砖装心土坯垒的,门是中式两扇,窗上没玻璃,用白纸糊着(后来钉上了塑料布)。桌子、凳子全是学生从家里搬,教室内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教室地上没铺砖,每每扫地的时候,坑坑洼洼的地面很难扫净,尘土飞扬。

冬天,老师让学生从家里抱来棉花柴,轮流生火。有时,遇到风向不对,屋内浓烟滚滚,呛得我们跑到室外,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瑟瑟发抖。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每天清晨跳跃着奔向学校。

上课前,我们齐喊“老师好”,迎接老师的到来;放学后,我们又排着队伍,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返回家里。

那时候,“三好学生”荣誉深入到每个同学心中,大家争着做好事。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但他们教学却很认真,他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

村里的小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永远忘不了那些民办老师,那些淳朴的同学,还有那简陋的校舍。因为那里培养、锻造了我和我的同学。

到了九十年代,小学校迁到村东,取而代之的是二层教学大楼。校园里有操场、篮球场、图书阅览室,教学设备也规范化、现代化了。郁郁葱葱的塔松、冬青和五彩缤纷的花坛把校园装扮得格外亮丽。然而不到两三年,随着生源的流失,在村里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教育部门认为教育成本太高,与“市场经济”不合拍,村里的小学校撤的撤、并的并,老百姓只能是满脸的失望和无奈。

农村小学的命运实堪悲叹。普通砖瓦房的时候,学校办得非常红火,校园师生欢笑,书声琅琅。而当二层教学楼盖起来的时候,却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个空落落的校园,似乎在回忆着昔日的繁华。

如今好多农村没有了学校,孩子上学得到几里外的乡镇上学。刚开始还有校车接送,后来据说有的校车超载,上头从安全角度考虑,所有学校都不接送孩子了,这就苦了学生家长。夏天还好一些,到了冬天,每天天不亮,家长就得叫醒孩子起床吃饭,再送他们上学。到了下午,还得去学校接。这样风雨无阻,每天来回要花上好几个小时,路途安全当然无人问津。

时光荏苒,日复一日,乡亲们辛辛苦苦筹资盖起的高标准小学,彻底衰落了。有的改做他用,变成了卫生所、敬老院,有的空无一人,墙上的雪白的瓷砖慢慢脱落,门窗锈迹斑斑,有的大门紧锁,里面杂草丛生……

农村教育点在日渐萎缩。每每回乡下,看到好多村小学破败、萧条的景象,我都惆怅不已。村小学的消亡背后显露这样一个事实,村民汹涌外出打工,致使大量生源流向城市,造成“农村学校留不住,城里学校装不下”,好多农村孩子无奈只好中途辍学。加上新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就算考上大学,以后没关系找不到好工作,也是枉然。这些观念对村民的影响很大,加上到城镇上学又不方便,有的家庭干脆就不让小孩上学了,导致社会上产生了新一代“文盲”或“半文盲”。


2   老纺车

回乡下老家,我又在老屋里看见了那架久置不用的老纺车。

纺车由木架、绳轮、锭子和手柄几大部分组成。纺线首先要把弹好的棉花搓成细长、松紧适度的棉条(土话叫股jua子),然后把棉条接到锭尖上纺成线,最后把线缠在锭子上纺成穗子。

纺线曾是奶奶、母亲的事业。她们盘腿坐在蒲垫上,先调试好纺车,再将搓得松紧适度的细长棉条缠在锭子上,右手摇着纺车的木柄,左手拇指与食指捏着棉条的一头,另一头被夹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慢慢上扬,一根匀称的细线在长长延伸,当线抽到极限(即左手上扬到最高处)时,摇手柄的速度就慢下来,抽线的左手则返回划一道优美的弧线,将纺出的一截线缠绕在锭子上。她们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一上一下,一下一上,棉线从拇指与食指之间无穷无尽地抽扯出来,左手和右手随着纺车的转动而摆动,抑扬起伏,配合得那么协调默契,干净利落,悠然自如。周而复始地抽线、回送、缠绕,随着纺车“嘤嘤嗡嗡”的歌唱,棉条也接近尾声,就搭桥似地续上新棉条接着纺。锭子上的线穗子大得如肥桃子了,才抠下来,又开始纺下一个。一旋一转一抽一拉间,不知凝聚了多少无奈与执着。

摇、抻、抽、捻,看似简单,对生手来说就难乎其难了。纺车轮子的转速、抻线的快慢、抽线的指法、捻棉条的轻重都要恰到好处,纺出的线才会纺得粗细匀称、皮实,才不断线、不打结,不然纺出的线会疙疙瘩瘩,粗细不匀……

以前,乡下夏夜月光皎洁,妇女们一个个都把纺车搬到巷道里,唱着“月亮出来西瓜大,你我都来纺棉花……纺呀纺呀纺呀纺,一晚能纺三两花……”的歌谣,或张家长李家短,边纺线边闲谝。常常是十几架纺车飞快地转,锭子飞快地旋,争着发出“吱吱呀呀”、“嘤嘤嗡嗡”的声音,演奏着古老遥远、新鲜活泼的乐曲,互相衔接,互相重合,此歇彼起,把沉稳和谐的气氛弥漫到乡村街巷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屈吉平,笔名田剑,1962年7月生,山西万荣人。供职于万荣县住建局,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万荣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飞云》杂志主编。二十多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通讯、杂感、散文、小小说2000余篇,多篇获奖。先后出版作品集《秋实集》、杂感集《世相杂谭》、散文集《家在乡下》。


主        编 :   张    彦

执行主编 :   槐自强     巨石

郭    旭     韩晓

顾        问 :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

  • 【图说武胜】白鹤观村小学校

    不知不觉在武胜呆了三十多年,慢慢与这个小城纠结共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旅行,其实也就是在人生里的旅行,情绪无法言喻,只好随手按下快门...... 白鹤观村小学校位于唐家大山,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广武公路建 ...

  • 【西散原创】陈侠作品 | 粗布情思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秋高气爽正是晾晒衣物的季节,我翻箱倒柜 ...

  • 老织机

    老织机之所以被称作"老",一则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有了好几千年,<三字经>里就有"子不学,断机杼"的说法,讲的是儒家的亚圣小珂还是少年儿童时,不好好学 ...

  • 程俊||奶奶的纺车

    程俊||奶奶的纺车 在我老家的阁楼上,有一辆摇车,那是奶奶的纺线车,是奶奶留下来的遗物,它跟我儿时睡的窠筒(一种木制的孩子睡觉的东西).轿奈(木制的小孩子坐的,下面有四个小木轮子).水车.板车.犁.耙 ...

  • 奶奶的纺车会唱歌

    奶奶的纺车会唱歌 奶奶有一架纺车,是从奶奶的娘家陪嫁过来的,就搁在堂屋的南墙边上.那是一架会唱歌的纺车,它奏唱过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 每日,收拾完锅瓢碗筷,喂饱了猪鸡鸭屯,打扫净内屋外院,奶奶就坐在纺 ...

  • 母亲的脚步

    乡村的夜晚,是我们这些顽皮孩子的夜晚. 三五成群,院墙上.猪圈里.柴草中.树林里--追着.嚷着.闹着.打着--忘记了冷热,忘记了吃饭睡觉.直到夜幕中传来母亲一声声悠长的呼唤,我们才停止打闹,屏住呼吸.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二)搓捻子纺棉线

    (二)搓捻子纺棉线 如果说弹花轧花是织布前的材料准备,那么搓捻子(搓棉条)纺棉线则是土织布的第一步. 搓捻子:搓捻子时,先找一块光滑的砖头(就是普通的青砖,只是常用而已所以比较光滑),实在没有这样的青 ...

  • 【金小说】屈吉平丨新 房

    作者简介 屈吉平,笔名田剑,1962年7月生,山西万荣人,供职于县住建局.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万荣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飞云>杂志主编.二十多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通讯.杂感.散文.小 ...

  • 【金小说】屈吉平丨赝 品

    作者简介 屈吉平,笔名田剑,1962年7月生,山西万荣人,供职于县住建局.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万荣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飞云>杂志主编.二十多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通讯.杂感.散文.小 ...

  • 【金小说】屈吉平丨酒话

    作者简介 屈吉平,笔名田剑,1962年7月生,山西万荣人,供职于县住建局.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万荣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飞云>杂志主编.二十多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通讯.杂感.散文.小 ...

  • 散文《羊毛草的骄傲》外一章 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行走在公园的绿地上,观赏那些吐玉滴翠的羊毛草,丝丝披挂,个个茁壮,如发如针,独立田园.曾经是亩产千斤小麦 ...

  • 《西北作家》第066期 屈吉平散文《故乡的柿子树》

    故乡的柿子树 屈吉平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故乡的柿子树. 一株株合抱粗的柿子树枝繁叶茂,树冠铺撒出近半亩地,五步一棵,十步一棵,踟蹰在故乡的身影里.一到秋风起,红彤彤的柿子满树枝摇头晃脑--想起柿 ...

  • 【“麻将”的启示】/ 屈吉平

    "麻将"的启示 屈吉平 如今筑砌麻将"长城"已成为国人消遣休闲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据说麻将是唐代天文学家张遂(683-727)所创制.起初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 ...

  • 【过年二题】/ 屈吉平

    过年二题 屈吉平过年的感觉(一) 岁月总是这样不慌不忙地挪动着脚步,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小时候特别想过年.少不更事,无忧无虑,不知生活的艰辛,不懂人生道路的曲折,只知道过年的时候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 ...

  • 【登临长城】/ 屈吉平

    登临长城 屈吉平 冬天的北京显得有点干冷,由于对长城的向往由来已久,我决定跟团去八达岭.车行驶不到一个小时便进入山区,我很快就看到长城了. 高大的城墙在山脊上蜿蜒,紧贴着山势游走,连接着一个个烽火台, ...

  • 【江南印象】/ 屈吉平

    江南印象 屈吉平 有幸去了趟江南,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富庶美丽古意盎然,三秋桂子十里荷塘,闲适温和风雅蕴藉--江南,令我神往渴慕.流连忘返.       江南,国人心中的桃花源,自古就是"点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