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着养蜂长大的,熟悉养蜂方法,为什么还是蜂不如父亲好?
我是看着父亲养蜂长大,虽然从没有把养蜂当事业做,但赋闲在家的七八年里,也认真养过几年蜂。本以为父亲养蜂方法我都熟悉,自诩已经知道养蜂方法的我,从来养的蜂都不如父亲,收益也差。现在就反思问题出在哪里?说出来对大家或许有所帮助。
真正的养蜂技术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光知道方法和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方法和理论知识是死的,但养蜂却是活的,再完美的养殖技术是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气候,和各不相同的蜂群的。死脑筋的人是永远养不好蜂的!
从最开始的春繁养蜂来说,该怎么样包装?怎么样调整蜂脾?怎么样加脾?并不是知道了,就能做好。每年的气候变化不一样,什么时候开始春翻?该怎么样包装?蜂群要调整到多大才合适,每脾的蜂数该是多少?什么时候该加第一张巢脾?这些都关乎着春繁成功于否,错了一点点,就会引起失败。
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你的蜂群强弱不一样,按照同样的方法春繁,结果就会不一样。所以同一天开始春繁,技术好的会避免工蜂过早累死,使蜂数迅速增加,从而加第一张巢脾的时间就要早一点。死脑筋的人学着人家什么时候春繁,什么时候饲喂?什么时候加第1张巢脾,还会犯错误。你的蜂少了一点,会让工蜂早早累死,会让第一代幼蜂体质差,会春繁一个月蜂还变少了。当你按照别人加脾的方法来做时,就会越来越糟。
再说饲喂糖浆和花粉的事。如果是低温潮湿的季节,糖浆要用温热的水化成比较浓稠一点,而干燥缺水的时候,就要把水多加一点。调制花粉时如果温度高,就要尽早饲喂,不要发酵时间太久。要根据蜂群消耗饲料的情况来,适量饲喂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会加重工蜂酿造的负担,占压子圈,少了让蜂群不够吃,当然会影响繁殖。我们不能看蜂吃得多就喂的多,每群蜂都有各自的特性,有的贪心蜂群喂再用多也会迅速采食,存起来。根据蜂群的强弱和产子情况,给予适当的饲喂也是靠经验来判断的。
还有什么时候开始减包装物?什么时候可以架继箱?那也得根据蜂群发展状况来,别人能减你也许不能减,别人能架继箱,你也许不能架继箱。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要根据蜂群发展状况来,不是你知道方法就可以做的。特别是春繁,一定要根据蜂群状况来,早一步就会坏事。
现在那么多人讲怎样春繁?都只是鹦鹉学舌,讲方法和步骤。忽略了蜂群达到什么状态该做什么事情。弱小稀疏的蜂群无论是按怎样正确的繁蜂方法,是不可能成功的?饲喂和包装保暖在春繁时并不很重要,关键是要让蜂群调整到可以进行春繁的状态,每张巢脾得有多少蜂,什么时候该加第1张巢脾?这才关乎着春繁的成功失败。
可这些我也教不会大家,因为每群蜂的发展都会有不同因素来制约的,不会按照人的设定来繁殖。所以哪怕是一样的蜂群,用一样的方法繁蜂,不久就会有差别。以后的管理方法也会有差别。不了解蜂群的状态,是没法告诉正确的方法。我也只能在养蜂过程中慢慢摸索,才知道正确的方法。
你们每个人所说的一群蜂的蜂数差别很大的,气候条件也各不相同,该怎样春繁是不能听哪个师傅的。春繁真的很重要,但是真的不能乱学。
还有,养蜂要根据温度变化,调整蜂群空间,低温时要密集,高温时要加大空间。选择合理的时机育王,选好育王群,选好母本和父本蜂群,及早判断蜂王优劣,控制住分蜂热,什么时候该防治螨虫,用药量该怎样?(蜂群稀疏或密集用药量是差别很大的,用药过量会杀死蜂,用药少了又杀不死虫)……这些才是真正的养蜂技术,这些必须有经验的积累才能判断。别人也难以教会啊!
所以想真正学好养蜂的人,不要盲目的听信别人的养蜂技术,要盯着自己的蜂群发展变化,摸索养蜂技术。养蜂必须头脑灵活,结合实际情况来操作。生搬硬套是永远养不好蜂的。
有些人看遍了别人养蜂的技术,也能把该怎么样养蜂讲的头头是道,但自己的蜂未必能养好。有的人靠臆想就能介绍养蜂技术,不用脑子的人真的就会学呀!到时候蜂养糟了,该怪谁呢?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