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开今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包   俊   宜

BAO

JUN

YI

1955年11月生于贵阳,祖籍江苏太仓,198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曾任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主席。

先后出版有《凤翔千仞——包俊宜书法作品集》、《包俊宜书赤壁赋》、《包俊宜书法篆刻集》、《对山集、包俊宜卷》、《包俊宜书法》、《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虚室生白·包俊宜书法集》、《包俊宜书唐诗》等专集。


琵琶语 赵聪 - 琵琶新语

未来的形式——大篆书法漫议

文 | 包俊宜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时至今日,五体书早已完成了文字演变的历程。在书法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当今显得既充满信心又备感艰辛。在各种艺术形式中,书法既是艺术中的独行僧,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种艺术。在憧憬我们的创作时,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很清楚,当今的书法道路越走越窄,超越前人似乎已经不大可能了。然而,在各种书体的创作中,大篆书体留下的创作空间却要广阔得多。

从源统上讲,甲骨文之后的金文,直到清末、民国初年才得以大量出土问世,绚丽斑斓的色彩为当代人欣赏。也正是由于出土较晚的原因,唐、宋、元、明时期没有产生书写大篆的成就卓越的书家。我以为,这正是当今研习大篆书法者被上天赐予的极难得的福分。如果大篆也有类似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的大书家书写过,那么这种绝唱就使得今人再无机缘去探秘这一艺术形式了。

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中,继承传统无疑是必经之路,吃透传统是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门,开拓创新是终极追求,学习大篆无疑也是如此。面对两周金文,面对《大盂鼎》、《何尊》、《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它们精彩绝伦,或朴茂沉雄、瑰丽凝重,或雄奇峥嵘、凝练肃穆,研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体验和交融互动的历程,这是最惬意的时光,作者的书写心态就是不间断地吸取养料。

沉淀数十年后,当作者对大篆的笔法、章法有了相当的基础,就要努力理解并吃透大篆书法的内在规律。至于表现形式,则是因人而异,个人的禀赋、感觉会起到更多的作用。能深入洞察书法的内在规律和形式感殊为不易,有些书家或许耗费毕生精力也未必搞得清楚。我们经常会自我发问,到底什么样的篆书才称得上是内涵深厚、形式出新?我们欣赏当今大篆创作的一件优秀作品时,一眼就能看出是出自《毛公鼎》还是源于《散氏盘》,我们会感觉这种出处是精彩的,但同时又欠缺点什么。缺什么呢?抑或是没有真正吃透。

那么,吃透后该怎么写,这就要求我们应走出一条与他人迥异的路子,勇于开拓求新。当然,我认为开拓求新不仅仅局限于写字,更主要的是表达一种观念、一种感觉、一种用自身的笔墨语言来描绘的某种独特形式。古人说“人书俱老”,这个“老”就是一名书家毕生追求的晚境,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件作品,能达到这种境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一个人独有的笔墨流淌在纸上的一种观念的写照,是对自身创作时的自我审美的表达,更是对形式感的自我诠释。

创作大篆时,书写的自由度其实不亚于草书,大篆可方可圆、可长可短、可左可右,更有象形的构图,充满广阔的空间在笔墨间伸缩,又加之出土器皿的丰硕成果,可以让我们畅游其中而恣意想象,这当中要把握的核心是如何形成自己的书写语言。我以为一个优秀的书家形成自己的表达意象和书写语言是创作的精髓,生命的张力在于有想法,并“适当”地呈现在观赏者面前。“适当”就是“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我常常感叹林散之静穆而苍润的书法,让人意会到仙风道骨的真蕴。

吴昌硕作为一代大家,其篆书创作极具参照性。他早年学习清人方笔小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晚年潜心研究石鼓文,走出了一条篆书创作的新路。每当观赏之余,总让人感到自然平实,朴拙浑厚之处并无刻意炫目的表现,可就是这种宁静自然的状态,却孕育着前无古人的书风,其中绝无半点浮躁的心态,如小桥流水,静静流淌,连绵不绝,影响永恒。

今日书坛的作品形式花样百出,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大多数作品显得浅薄苍白,缺乏厚度和深度。伟大的书家是时代孕育出来的,不是呼唤出来的,如果那个人不在灯火阑珊处,任你千呼万唤,也是枉费心机。故尔,跟着书写轨迹前行,心中保有一份崇高的追求,尽心向前而不求成佛,滋味安逸、心境自然就在其中。

就书写的技术层面而言,写好小篆是写好大篆的基础。小篆工稳流畅的线条,端庄稳健的结构,能帮助书学者掌握线条与结构的准确性,久而久之打下较为坚实的篆书基础。李斯的《泰山石刻》,有清一代诸如邓石如、吴让之、吴大澂、杨沂孙、吴昌硕等均是学习的典范,把其中任何一家吃透了,小篆的笔法结构也就成立了,而后再学习大篆就能事半功倍,至于变化出新则凭各人的造化,可遇而不可求。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信息瞬间即逝,作为视觉艺术的表现,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大篆书写,值得深入研讨。只有打破习惯性的书写思维模式,创作实践中敢于大胆尝试,才有可能迎得绚丽多彩的明天。

  作 品 欣 赏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     包俊宜书法作品欣赏     |

主   编

海棠

来   源

艺术网络

出   品

山城艺境

邮    箱

1255013486@qq.com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       關       注       山      城      艺      境       |

(0)

相关推荐

  • 篆书

    第1节 篆书篇 记得数年前看到一篇介绍已故现代著名书法家朱复戡先生的文章,题目就是朱老先生的一个重要艺术观点:"草本出于篆."其实,何止是草书,隶书.楷书.行书,有哪一个不是出于篆 ...

  • 今井凌雪楚帛书形式研究

    选自 | <西泠艺丛>2020年第10期 总第70期 | 文/高庆春 西泠印社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 文/潘浩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2018届硕 ...

  • 当代篆书大家刘自犊篆书作品的三个特点

    刘自椟(1914-2001),号迟斋,男,汉族.刘自犊先生是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篆书第一人,刘自犊先生的书法四体俱佳,尤以篆书为最.他五.六岁入学读书即学习写字.从中学时代起即师事关史中著名学者.书法 ...

  • 包俊宜书法欣赏

    包俊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书委员会主主任.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擅长篆书的研究与创作.在研究古文字的同时,包俊宜还对金文书法颇有研究,他的金文书法笔力雄强,颇有意趣,表现了古文字书法的天然之美 ...

  • 借古开今 | 张威篆刻作品欣赏

    黔艺空间 黔艺空间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联合创办,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集艺术名家工作室.书画图文.艺术教育.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 ...

  • 米芾|书法应该如何借古开新?|楷书|王铎|王羲之

    米芾|书法应该如何借古开新? 2020-09-08 09:59:53 来源: 书法学府  一千个人看王羲之当有一千个王羲之的理解和看法.人们在古帖中看到的其实都是自我,发现的是本心.我想到了我才明白前 ...

  • 会拍美术 | 借古开今-山水画精神的延续性课程正在进行!

    <兴来幽事在山住>180×240cm [老师简介] 徐雪城,职业书画家,擅长山水.兼工人物.花鸟.诗词.系曹大铁入室弟子.张大千再传弟子.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 ...

  • 米芾:书法应该如何借古开新?

    一千个人看王羲之当有一千个王羲之的理解和看法.人们在古帖中看到的其实都是自我,发现的是本心.我想到了我才明白前人之所想,前人之所想才真正存在.看别人其实看到的是自己,说别人其实是在说自己,所有看和说无 ...

  • 雅致东方丨1300㎡售楼中心,借古开今!

    -一座城市的风度 潜藏在它的历史中 也在它的文化图景里 The demeanor of a city  is hidden in its history, as well as in its cult ...

  • 书法应该如何借古开新

    一千个人看王羲之当有一千个王羲之的理解和看法.人们在古帖中看到的其实都是自我,发现的是本心.我想到了我才明白前人之所想,前人之所想才真正存在.看别人其实看到的是自己,说别人其实是在说自己,所有看和说无 ...

  • 艺术雄才 借古开今——记著名美术家周存玉

    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既要坚持东方审美原则,讲究形神兼备.又要注意开拓国际艺术空间,让中国美术赢得文化自信,这就是借古开今的气魄.毫无疑问,韩美林在借古开今的道路上,创设出了自己的艺术空间.观赏周存玉的美 ...

  • 何加林山水画作品,借古开今,重传统笔墨

    "即使是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仍需通过山水画来稀释现代都市过于喧嚣的那份沉重,他给我们带来了轻松和快乐,他是中国文化人所特有的一种严肃的精神幽默."何加林曾这样表达他对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