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担心以后没人看我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系列了,把我归类为情感博主了。
每天在看考研政治,复习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发自内心地觉得找到了一个可以绝对信任的思维工具。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打开《精讲精练》首先来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的观点有: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建议考研同学就把这些句子背过吧,反正现在不背,肖4肖8还要背)
1.社会的更替和历史的阶段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社会”这个概念太大,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和社会形式的更替类似,我们日常需求也是一步步更替、进步。也可以大体分为:仅仅够温饱——有基本保障的衣食——拥有房子车子——物质极大丰富——走向共同富裕——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于我们每个个体处在上述不同的阶段中,所以,在婚恋中我们的体现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果一个男生的工资仅仅能养活自己,对应上面的阶段就是“有基本保障的衣食”;如果一个男生是年入几百万,那么对应上面的阶段就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两者对于婚姻的期待和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我更愿意把人们常说的“门当户对”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婚姻范畴的表达。所谓的“门当户对”,就是两个人和两个人背后的原生家庭,在总的历史中处于大体相当的进程。那么外在的表现就是物质旗鼓相当、生活习惯类似和思维方式的趋同。在婚恋的磨合中,就更容易成功。而在总的历史进程中,两个人处在不同的阶段,那么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两个人分开。在历史上,社会更替总体是按照上述顺序依次进行,不排除特殊情况跨越式前进,但是毕竟是少数,并且在另外的方面一定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体现在工作中,是不能跨越阶段办事情。在婚恋中,就体现在不能跨越人生阶段强行联姻。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认为,我们一切社会观念都不是独立的,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背后一定是反映我们的社会经济关系。丈母娘要“彩礼”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一定是体现了背后的某些诉求。通过彩礼就可以很直观地看一个男生的“现金流”能力,这是进入婚姻基本的物质保障;可能有一些丈母娘思想比较传统,把彩礼看做对于自己抚养女儿付出的“回报”;还有一部分丈母娘担心男生不负责任拍屁股走人,彩礼相当于“保证金”,最后还是给到新成立的小家中。彩礼对于肯努力,肯付出的年轻小伙子,实际上是一种保护。因为直接过滤了,不肯付出努力,只靠一张嘴忽悠的人。10年前婚礼还讲究排场,现在90后,95后的婚礼更倾向于在一些比较个性,小众的地方举行,例如,教堂,草坪,咖啡馆等。一方面不会产生过多的经济压力,另外一方面,将两个人的感情表达和对于未来美好的憧憬作为主题。这也是基于物质基础足够丰富,大家对于感情本身更加看重。
3.人民群众的贡献
前一阵,看到神舟十二号成功返回,以及神舟十三号成功入轨,对于中国航天的高速、高质量发展由衷感到自豪。我国的航天事业的接续成功,就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要事的优势最好的体现。看到一个段聂海胜在神舟十二号飞天之前的见面会上的视频,被他的果敢、自信、坚毅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