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家庭教育促进中怎样发挥作用?来看这个案例

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社会工作能在家庭教育促进中怎样发挥作用?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瑞文是一个14岁的少年,父母离异,从小便生活在父亲、母亲与姑姑等亲戚的家庭纠纷里。瑞文上初中后开始沉迷网络,不愿意去上学,父亲和母亲在没有征得瑞文同意的情况下将瑞文骗去了一所封闭式的网瘾戒除学校。随后,瑞文在该校待了近三个月,期间多次遭受教官的侮辱、谩骂。
瑞文离开网瘾戒除学校后,脾气越发古怪,变得十分敏感,半夜睡觉也不踏实。他经常偷看父亲的手机信息,总是担心父亲会再次联合外人将他骗去网瘾戒除学校。瑞文时常在家中发脾气,对父母也充满了怨恨,时常把父亲赶出门外。
社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伤痕累累却攻击性十足”的瑞文,同时也认识了“一心想为孩子着想却伤透孩子心”的家长,最可贵的是孩子和家长都没有放弃这个家庭,这也让社工有机会为他们提供服务。

最合适的时机永远在当下

家庭里的问题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制造产生的,而是在整个家庭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家庭里每一位成员都需要为此做出改变,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因此,社工在干预中选择系统式家庭治疗模式,重点关注改变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以此来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通过赋权、增能等方式长期跟进,促使家庭解决问题。

社工在和瑞文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瑞文在提起家庭关系或网瘾戒除学校的经历时,表面上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但他总会眨着眼,不断地流下眼泪,很久才说一句话。此外,瑞文在社工提及参与家庭活动时表示他是愿意参加的,并且瑞文还非常关心家里的一些情况。基于此,社工评估,瑞文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对他有着重要影响,但他仍然有想解决家庭关系问题的意愿,只是缺乏机会和方法。
瑞文父母虽然已经离婚,但两个人都明确表示希望缓解和瑞文之间的关系。瑞文母亲哭着告诉社工,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想和瑞文道歉,只是苦于孩子现在不愿意再理她。
社工在了解双方的意愿和想法后,为瑞文一家开展了家庭会议和亲子活动。

有些话需要说出来才有人懂

在家庭中,很多矛盾来源于家长的“我为你好”与孩子的“你不懂我”,孩子不明白、不接纳家长的苦心,家长也在“我为你好”的自我满足中错失了孩子最真实的模样、最在意的事情。
社工在征得双方同意的前提下,利用周末时间约见瑞文及瑞文父母见面。在本次家庭会议中,主要讨论了“自我反思”“期待”两件事。
在自我反思的部分,瑞文父亲主动反思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并解释“我都这么大人了,知道自己有时候说话不好听,我往后会改,你也监督监督我”。
瑞文母亲则反思了“逼迫孩子转学”的事情,她坚定地看着瑞文,详细地表述了她的考虑,并向瑞文道歉,“这件事情是妈妈不对,以后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出来,我们才可以走进你的心啊”。瑞文这时哭得更厉害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过了许久,他说,“心里还是有怨恨的,一想起来就很痛苦”。社工及时回应了瑞文的情绪,将家庭的关系和隔阂进行一般化,引导瑞文和瑞文父母关注当下。
此后,瑞文和父母一起讨论了对未来的期待,瑞文父母向瑞文承诺,“你就是家庭的一员,以后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商量着解决,一定询问你的意见”。

有些情感需要有效互动才能传递

对于孩子而言,夸奖和认可比指责和督促更有力量,对于家庭而言,家庭和睦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一个孩子会在指责和批评中感受到父母的爱。

瑞文和父母一起做了一餐饭,一起完成了买菜、决定吃什么、切菜、煮饭、盛饭等环节。瑞文的父亲一改原来叨念的状态,站在一旁开心地看着孩子切菜,夸奖孩子。瑞文母亲则时不时地提醒瑞文父亲“少唠叨,多夸奖”,并耐心地教瑞文切菜,把做饭的每一个细节都告诉瑞文。瑞文在这个过程中,则是一边听着家长教做饭,一边尝试着自己动手。

改变总是缓慢而真实的

在家庭会议后,瑞文父亲有意识地注意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多与瑞文商量,多夸奖瑞文,少念叨,多陪伴。尽管瑞文父亲有其固有的思维模式,但瑞文父亲发现,自从他开始改变以后,瑞文也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他也表示会继续坚持。
尤其是在瑞文再次出现“不上学”“答应了去上学但不去”的情况时,瑞文父亲和母亲都没有再采取过激的行为。瑞文父亲选择了相信瑞文,尽管有时候嘴里还是抱怨着瑞文不听话,但不会再当着瑞文的面说这些了。当瑞文提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不和瑞文争论其真实性,而是带瑞文去医院看病。瑞文父亲表示“我说吧,他也不爱听,但确实现在偶尔还能聊一聊了,我们这次也没有因为上学的事情吵架”。
社工在活动中时常向家长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孩子是家庭的镜子”。瑞文的问题不单单是他自己的问题,他映射出的是家庭共同存在的问题。例如瑞文父母在意的,“瑞文总是说话不算数”,瑞文多次被家长承诺,也曾多次被欺骗。瑞文的做法和瑞文父母的做法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照镜子的家庭不发生改变,镜子里的孩子是很难有改变的。在本案例中,瑞文和瑞文父母都是幸运的,他们双方都意识到了家庭中的不和谐,尽管有过那些不好的经历,但能够及时止损,并且他们都愿意为家庭做出改变,这一点对一个家庭来说并不容易。

案例提供: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