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被打脸,09年一批竹简揭开胡亥登基真相,赵高背了两千年黑锅

看这篇文章之前,先来问一个问题:大秦帝国到底亡在谁手里?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秦国是亡在胡亥手里,但亡秦的罪魁祸首应该是赵高,因为当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的时候,是赵高怂恿胡亥和丞相李斯,篡改皇帝遗诏,拥立胡亥为帝,同时赐死了原本应该继位的公子扶苏。
胡亥登基之后,昏聩无能,贪图享乐,国家大权掌握在赵高手中。结果弄得百姓民不聊生,随后逐渐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最后大秦帝国在各路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下灭亡了。
从此,赵高这个名字就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史记》中的这个记载是真实历史吗?
并不见得!
(1)
在2009年初,北京大学接受了一批从海外抢救回归的竹简,一共有3300多枚,抄写年代最晚应该在西汉中期,因此这批竹简被称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这批竹简所记载的内容全部属于古代典籍,包含了近二十种文献,其中第三卷叫《赵正书》。此卷主要记载的是秦始皇在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
《赵正书》的部分内容与《史记》中的颇为相似,但是,在一些尤其重要的历史事件上差异非常大!
比如《赵正书》中提到胡亥的继位,是秦始皇临死前认可的,而不是由赵高、胡亥、李斯等人在秦始皇死后密谋篡改遗诏所致。
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这两句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赵正(即秦始皇)巡游的时候病了(命不久矣)······李斯和冯去疾对他说:“如今我们远离都城,恐怕大臣有变,不如立胡亥为太子。”秦始皇说:“可以。”
之后,便是(秦)王死而胡亥立。
从《赵正书》的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胡亥之所以能继承皇位,是因为左丞相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在秦始皇临终前,向他进言请求立胡亥为太子,以防止大臣有变。赵高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露脸。
所以赵高极有可能只是背锅侠。
(2)
而且胡亥之所以能继位,从逻辑上也说得通。
当时秦始皇很早就把扶苏打发到了边疆,但是他巡游天下的时候,一直把胡亥带在自己的身边。从这可以看出,秦始皇心里对胡亥更为肯定。
因为秦始皇在刚统一天下的时候,打算实行郡县制,但是儒生扶苏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分封制是祖制,不可更改。从此秦始皇对扶苏就慢慢疏远了。
反观胡亥虽说能力不大,但他却是一个受法家思想熏陶长大的人,秦始皇认为他能够继承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所以把皇位传给他,让他把自己的治国方略继承下来,这也是正常考量。
那么,为什么《史记》中会出现赵高篡改遗诏的记载呢?
这个据很多学者指出,关于秦朝末年的历史,在汉代初期已经有了很多种不同的记述版本,《史记》可能只是选取了其中最被司马迁个人所认可的一种。
(3)
最后总结一下,根据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第三卷《赵正书》的记载,胡亥登基是李斯和冯去疾的提议,受到秦始皇认可的,跟赵高没一点关系,他可能只是个背锅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