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为什么中国古典舞也要学芭蕾?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有何关系?

有人问,为什么看古典舞学生上课,感觉芭蕾集训课几乎占了一小半儿时间,实际上,对于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诞生来说,芭蕾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中国,只有民族民间舞蹈和戏曲身韵是有着鲜活的历史传承的,也就老百姓常讲的“传帮带”,如京剧里的梅派、谭派、言派,民间舞的山东秧歌、东北秧歌、云南花灯,民族舞:蒙族舞、朝鲜舞、新疆舞、西藏锅庄、内蒙锅庄等。

而上世纪末新创立的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流派,几乎没有完整的历史文献可供参考,更多的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宫廷画作、汉唐壁画、画像砖上面找寻的创作灵感,再柔和民族民间舞、戏曲和芭蕾等各种舞蹈元素,进而创立。

当然,不可否认,在古代中国,宫廷舞蹈和音乐的确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是王公贵族和士大夫们才欣赏得起了高级艺术享受。自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

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

随着朝代更迭,尤其是宋元开始的战乱影响,使得中国宫廷舞蹈并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体系,或者说,没有像芭蕾一样全须全尾的保留并传承下来,并在全世界遍地开花,还形成了俄派教学和英皇教学两大教学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

时间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的资料之中,从而整理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

古典舞和古典舞剧,如《丝路花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铜雀伎》等等。

芭蕾悠久的历史与专家的探索,研究出人体正确的训练体系。也正是因为芭蕾的正规训练体系,中国古典舞在基本功训练课堂中加入了许多古典芭蕾舞的基本元素。

1

中国古典舞扶把训练中的芭蕾元素

中国古典舞扶把训练借鉴了大量的芭蕾舞脚位与一些基本训练动作

脚位:一位,二位,四位(这一位置基本上很难用到,只有在某些针对性很强的动作中用到),五位。

蹲:一位蹲,二位蹲,四位蹲,五位蹲。

擦地:一位擦地,二位擦地,五位擦地。

小踢腿:一位小踢腿,二位小踢腿,五位小踢腿。

单腿蹲:五位上的单腿蹲,立半脚尖的单腿蹲。

小弹腿:五位上的小弹腿。

大踢腿:一,五位上的大踢腿。

控制:五位上的前、旁、后控制,90度的半环动、全环动控制。

中国古典舞以上借鉴芭蕾的训练动作中,手位与芭蕾则不同,古典舞的手位较芭蕾复杂。

古典舞基本训练课中的扶把训练,这一系列扶把中,从整体上看,训练顺序与芭蕾基本功训练中就很是相似。

我们把芭蕾基本功扶把上依次用顺序排列,就如:蹲擦地小踢腿单腿蹲环动小弹腿大踢腿控制。那么古典舞基本功中也会大部分的出现以上举例的相同训练动作,只是在古典舞的训练顺序上会有所变动,在这一点,古典采用的是有稍微的顺序会不一致,这就是古典舞的整体综合式扶把训练体系。

在这里,古典舞在扶把训练中变动不会是太大的,例如,擦地和小踢腿可以有机结合,单腿蹲和环动结合,小弹腿和大弹腿结合,几种结合方式结合的方式但都不会脱离主干,既:双手扶把活动蹲擦地单腿蹲腰小踢腿大弹腿大踢腿控制。

这种结合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微妙的也是非常之恰当的结合。

2

中国古典舞把下训练中的芭蕾元素

中国古典舞把下训练中也有芭蕾舞元素存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中把下的组合大部分是有塑造人物形象的,在芭蕾基本课训练中这是的确见不到的。古典舞中的综合组合练习是以情、形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但从组合的框架上来看很多训练动作是芭蕾的内容。

控制组合:在把下控制组合中,中国古典舞也大幅度的采用了芭蕾舞脚下的动作,开、绷、直。

小跳组合:中国古典舞的小跳部分,各分为:擦地小跳、掖腿小跳、射燕小跳。而其中就有两种小跳组合涉及到芭蕾中的小跳,既:擦地小跳和掖腿小跳。古典舞在小跳这一部分,除去掖腿小跳,其余两种小跳几乎都是借鉴芭蕾训练的小跳训练模式。

中跳组合:在古典舞中跳组合训练中,我们仍然看到如:前分腿跳,旁分腿跳,等等芭蕾舞中跳的元素。

大跳组合:古典舞大跳组合也分为很多种:凌空越大跳、弹腿大跳、紫金冠大跳、在这三者之中采用芭蕾舞元素的就有 ,弹腿大跳和凌空越大跳。

3

中国古典舞“转”这一技巧也借鉴了芭蕾元素

古典舞"转"这一技巧中包括有:平转、踏步吸腿转、踏步掖腿转。

平转:平转脚下的位置与步法都与芭蕾想同,不同的是芭蕾在平转上的手位一般以七位即刻,而古典舞手位可以变幻莫测。古典舞可以就平转的手位有双山膀、单山膀(不做山膀的另一支手背手)、胸前双手立掌、等等。

踏步吸腿转:古典舞的踏步吸腿转,是以踏步位以准备,借助反作用力的技巧。而这一转又和芭蕾的四位转很是雷同,不同的是芭蕾是以四位做准备,在转的过程中,芭蕾与古典舞在人体的重心与中轴线上,是相同的。

踏步掖腿转:踏步掖腿转和踏步吸腿转的作用力完全想同,只是转的过程中掖腿与吸腿脚位的不同。

4

中国古典舞与芭蕾的“范儿”

芭蕾舞的所有脚位与手位都以"开"位基础, 它具有上、下肢外旋的特点。中国古典舞的脚位和手位则是以"开"和"关"位基础的。通过人体解剖来分析,它不仅有上、下肢外旋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内旋的特点。例如:脚在小八字步、钉子步位中,大腿、小腿是外旋(外开)的,而在踏步、弓箭步、大掖步的双腿,则是一开一关(外旋和内旋)。

芭蕾舞在应用脊椎时,一般是以"伸"形成固定轴,所以人体的后背直立感非常突出。中国古典舞在应用脊椎时,常常用到的不仅是有屈有伸,而且还有回旋和恻旋。如:含、腆、冲、靠是脊椎的屈伸,卧云这一动作中就用到脊椎的回旋与恻旋。

芭蕾舞的韵律是清晰、单纯,表现力主要是在下身的脚上,而上身则多数保持直立状态。中国古典舞韵律是复杂、曲折,其表现力主要是在上、下身的配合上。

5

中国古典舞与芭蕾在表现力方面的共同点

古典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是"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这"形、神、劲、律"中就包含着舞者的神韵、心意,舞者力量的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的处理。

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所展现的是华丽、高贵、美丽的形象。因为芭蕾舞的训练模式,使得舞者上身的四个点,既:双肩和胯以上的两个点,是一个不可倾斜的平行线。而传统的芭蕾舞剧情的套路大部分是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故事,使得芭蕾舞演员在这些剧情套路的一系列剧目中,重复再重复的表现:柔美、华丽、高贵、善良。

所以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舞台表现力这一点上,又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6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式的芭蕾
芭蕾作为一种高贵的西方古典舞,那么中国古典舞就是一种可以与其并行的高贵的东方古典舞。这两者的亲密关系是不可否认的,中国古典舞微妙的把芭蕾舞一些元素结合了进去,使得古典舞本身更加完善。
但让古典舞动作表现力更上一层楼、更完美的是它的身韵元素,既:"提、沉、冲、靠、含、腆、移、拧,这种让身体有足够表现空间的身韵元素,把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又轻巧的划分开。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