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那些隐秘的事物之一:独了

那是在一个傍晚,我吃罢晚饭,独自在天井里玩耍。宽敞的天井里种着很多榆树与枣树。我摆弄着一堆自制的玩具:陀螺、洋火枪、纸板等。这些玩具足能够占去我大半天的时光。
突然一种奇怪的声音从老榆树树梢传来,“独了,独了……”急促,凄厉!我很是惊诧,就起身慢慢地靠近了老榆树,还没等我近身,那种声音戛然而止了。
我在树底下仰望了很久也没找到发声源。我就跑去问父亲,父亲说那是独了。我问他以前怎么没听到过?父亲说,独了只有到了秋天才会叫,独了一叫天就凉了。
俗话说:“独了叫一声,懒老婆吓一惊!”“听见独了叫,懒老婆吓一跳!”“独了,独了,催促懒老婆快做棉袄。”“貌似这个独了就是为懒老婆而生的。”我暗自思忖。
从此,这个独了走进了我的心间。以后每次听到独了那独特的叫声,我都蹑手蹑脚地走近,想一睹它的真面目,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它的狡猾让我很懊恼又好奇,它的叫声让我心生悲伤。
直到很多年后我才了解了它,独了就是寒蝉。大家都知道,蝉在地下很多年才破土而出,然后登高枝而长鸣。在初夏,收麦时节出土的蝉,个头很小,声音尖细,我们叫它麦蝉。它的出现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后紧跟而来的就是大批的夏蝉,它们的歌声浩浩荡荡,占据着整个夏天。谁也不知道独了的幼虫什么时候悄悄出土的,也从来没听说谁逮住过它。独了的个头比夏蝉要小,翅翼修长,身上有黄绿的斑点,这天然的迷彩起到了很好的隐蔽作用,怪不得我很多次都寻觅不到它的身影。
关于寒蝉的名字,在我的家乡有好几个叫法:独了、独绕、独咾,推测该是根据它的发声而命名的。就是“知了”这个名字也与寒蝉的发声最像。独了的叫声,凄厉、急促、悲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独”。一般的夏蝉都一个叫起,然后大批的蝉跟着一齐叫起来,就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大合唱。而独了却是忧郁、焦灼、高亢的个人演唱会。从来没听到过很多独了一起唱的。即便是一个村庄里,村东村西有三两个齐唱的也很稀罕。“了”字又包含了高深的道意与禅理,你屏息聆听,那独了就像是一个孤独的、高高在上的哲人,敏感,忧郁,对着红尘中忙碌的身影,滔滔不绝地做着警示。它的出现,明显地加快了乡亲们劳作的节奏。
寒蝉又叫寒螀、寒蜩、蛁蟟。寒蝉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它代表悲戚之情,离别的感伤。最著名的要数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寒蝉凄切”立刻把人带入了悲凉的气氛与离别的情调。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一千年前北宋浪漫词人柳永被砭即将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他的难受可想而知。寒蝉鸣叫,凄切悲凉,把离别的场景渲染到极致。这一表现手法,对后人文学创作及现代影视制作,都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独了苍凉的叫声一声紧跟一声,此刻你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你会蓦地发现夏天已经早早走完了,接下来天气一天天变凉,树叶也会随之开始飘落。悲秋情绪或许就是从此刻开始的。如果你恰好在外地,这种独特的声音便是绵绵无尽的乡愁。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刘树明,山东博兴人,1970年生。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小说在《诗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中国诗歌》《青海湖》《当代小说》《北京诗人》等省市报刊发表,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