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浩:激烈伤雄才|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图文/魏浩

【作者简介】魏浩,笔名浩歌、八极斋主人,四川三台人,先后从事教育和行政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日前读《杜甫梓州诗注》,当我再一次读杜少陵《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和《陈拾遗故宅》两首诗时,不禁掩卷遐思,杜工部为何对陈子昂如此仰慕,为何对陈子昂评价如此之高,说他是“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更盛赞他“终古立忠义”。今年上半年,参加一朋友女儿的婚礼。新娘的公公是河南一位知名的文史爱好者,他在婚礼致辞中说,三台这个地方地灵人杰,唐为梓州治所,文明年间的进士陈子昂就是梓州人,他也是隋唐开科以来梓州第一位进士。这位仁兄对陈子昂关心蜀民疾苦,力倡初唐吏治与诗文改革颇为称道。我这个古之梓州今之三台人,在台下听了,已有得意之色。

两相联想,我怎能不再去一趟金华山,梳理杜甫与陈子昂的命运关联呢。

宝应元年(七六二)秋,难中逃难的杜甫受严武的关照,在梓州刺史李訔的邀请 下,为避徐知道之乱从绵州来到梓州,开启了老杜新一段“仗友”生涯。初到梓州,老杜稍稍安顿好自己和家人,就不畏仲冬苦寒,前往梓州之射洪县(旧治在今射洪县金华镇)游览凭吊陈子昂。这天,冬日暖阳高照,天空蔚蓝,远望群山,山连三蜀,水散五溪。金华山山势崔巍,琼楼玉宇。老杜舍舟登山,游览了金华山观,找到了陈公学堂遗迹,思想一代文宗陈子昂慨然立志,兼济天下,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外戍边,“于仁、于忠、于义”,皆循儒家之轨仪,尽人臣之职责。垂拱初,年逾六十的武则天召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陈子昂纵论古今,建议则天皇后兴办明堂、太学,教化百姓,顺应天意,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地符升,风雨时,草木茂遂”。同时,鼓励农桑,倡导孝悌友爱,以仁政治天下,制止滥用刑罚,推行礼乐,停止战争,“察孝廉以除贪吏。”他还对边关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对蜀边吐蕃要加强防范;对西羌少数民族要施以仁爱,不能无辜滥伐。后来,武则天又多次召见陈子昂纵论为政之要。实事求是地讲,武则天统治时期,任人唯贤,唐王朝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国力进一步增强,领土范围扩大到了以前朝代从未到过的东北、西北以及中亚地区,国家的软实力不断提升,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然而,陈子昂也与杜甫一样,空有一身为民爱国之志。万岁通天元年(965)九月,陈子昂以参谋之职随武攸宜征讨契丹,然而武攸宜不暁军事,又无谋略,初战即前军陷没。子昂谏武攸宜建立法令制度,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并请求“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出战沙场,为国立功,武攸宜谢而不纳。过了几天,他有再次进谏,结果激怒武攸宜,被贬为军曹。满腔抱负的陈子昂痛苦地徘徊于燕北大地,上轩辕台,登薊北楼,望黄金台,前尘往事,涌上心头,禁不住慷慨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燕昭王、太子丹那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君王以化着历史烟云,后来的贤明之主又在了那里?我尽然是这样生不逢时啊!登楼北望,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我为什么如此孤单,如此寂寞?陈子昂禁不住再次悲从中来,涕泪俱下。

圣历年初,报国无门的陈子昂以父亲年迈为由,请求卸甲归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涪江岸边、东武山下。“白玉仙台舞,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石,楼榭入烟霄”。人世沧桑,故乡依然,陈子昂同父亲隐居、往来于东武山与金华山观,求仙学道。然而“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想不到陈公这样一位初唐诗歌改革理论的提出者、实践者,为民请命呐喊者,虽远离庙堂而处江湖之远,还是被武三思之流罗织罪名,勒逼财物,陷其下狱,最后被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

过了两天,他又来到陈子昂故宅。时近百年,子昂故居,大屋修椽,荒山寒日中,故宅完整如初,赵彦昭、郭元振的题壁还清晰可见。睹物思人,堂屋虽不能千古,但陈公忠义千古的操节定会万代流芳。

老杜之所以悼陈公悲陈公,实有惺惺惜惺惺之慨叹。杜甫一生奉儒守官,修身爱仁,忧国忧民,“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虽然求官之路,屡次受挫,但是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从来就没有泯灭过。然而他终究命运多舛,仕途不顺,五十岁了又因安史之乱,从东都回华州,客秦州寓同谷,奔走剑外,“一岁四行役”,苦不堪言。今天又趋行百里,来到陈公故里。他与陈子昂虽百年相隔,但经历相同同,灵魂相通。陈公曾为右卫胄曹参军、右拾遗,老杜也曾为右卫帅府兵曹参军、左拾遗,又都有贬官的痛苦经历。难怪老杜在陈子昂读书堂深情高歌:“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满头白发对青山,杜子美站在金华山顶,面对滚滚而逝的涪江,穷冬烈风,悲歌而泣的、为雄才而伤的,那里只是前辈陈子昂,泪眼悲歌何尝不是老杜自己啊。

九月初秋,当我又一次来到金华山。眼见山岭苍翠,古观依然。年轻的道士,已讲不清金华观与玉京观的今昔渊源,对陈子昂的遗迹事迹也不感兴趣。我默然。

清风徐来,吹我步入久违的陈子昂读书台。“亭台不落匡山后,杖策曾经工部来” 的古读书台台联,已然醒目。古读书台门前新近树立的“陈公旌德碑”,分外醒目。登台游览,读书台古柏苍松掩映,整个庭院在初秋时节显得特别安静。亭台建筑由前中后三院组成,颇具江南庭院风韵。前院是感遇厅,厅内有汉白玉陈子昂塑像,木壁镌刻着陈子昂好友卢藏用撰写的《陈伯玉先生别传》和感遇诗三十八首。中间是拾遗亭,亭内龛上塑陈子昂坐像,塑像左右木刻陈子昂《座右铭》、《修竹篇并序》,后壁刻同文的《拾遗亭记》。读书台后院有精舍馆、留云仙馆、问涪轩。问涪轩亭旁有铜铸陈子昂读书像。站在问涪轩亭,江风吹拂,心旷意惬;面北而向,千里涪江,浩浩汤汤,水平浪静,涛声不闻。抬头远望,绵遂高速顺江逶迤。沿后山而下,山脚江边,杨柳依依,虽秋还翠。魁子崖、老君庙、石龙舫等古迹点缀其间,流连忘返。金华山“人间第一山”,不虚矣!

回家默想,今日也算寻山访古,千载悠悠,乃作《初秋登金华山》以自遣。

九月秋意淡,翠拥金华山。

高岭连三蜀,涪水下渝关 。

无量福寿地,楼阁直入天。

不见仙鹤舞,但拜老君坛。

我本凡夫子,岂能出尘寰?

焚香玉京观,心念东武山。

陈公少任侠,断门远山巅。

数年学精进,进士文明年。

慨然立大志,豪情感遇间。

登楼望薊北,怆然涕幽燕。

谏疏关民瘼,革新修竹篇。

有才继骚体,哲匠不比肩。

枉死小人手,石臭如段简。

忠义立千秋,名与日月悬。

今我来此地,洒泪祭先贤。

秋风为君起,青天更蔚蓝。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