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业四重奏: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业者
在政府的主导下,上海创业的团队站在了风口上。在双创大赛中,组委会就收到超过300个参赛项目申报,最终有10个创业项目获得金奖。《IT时报》认为,也许下面这些获奖项目最有看头。
2015年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上,刮起了一阵创业风,“众联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赛(简称双创大赛)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的展位。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大赛是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的。
上海要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2015年这座国际大都市自上而下的共同语境。今年5月,上海市推出了对创业者利好的“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简称22条),人才发展、金融创新、发展众创空间等配套政策已经或即将出台。
民间的创业热情被政府“吹”起来了。今年以来,上海创业者的活跃程度明显加速,各类创业联盟相继成立,几乎每周都有各种创业沙龙和峰会在举行。4月,华创俱乐部、飞马旅、天翼创投、君联资本等30多家民间机构在上海发起了创业服务平台——中国众创联盟,旨在形成全国性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创业平台的作用不单单是政府和草根创业者之间的传声筒,每个创业者的需求不同,需要有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飞马旅CEO袁岳说道,“政府反倒可以适当放手,就像教孩子走路一样,妈妈也要学会放手。”
上海,在慢慢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业者,而创业者也要在上海找准自己的位置,毕竟这里有着高素质的消费者和成熟的市场。在本次双创大赛中,组委会共收到超过300个参赛项目申报,108个入选复赛,最终有10个创业项目获得金奖,并能得到园区免费提供场地、政府资源扶持等一系列优渥的条件。《IT时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四位获奖者,看看他们的四重奏代表着怎样的未来。
■IT时报 戚夜云 孙妍 张程
为机器人装上“眼睛”
其实,包建飞代表着一群很有“上海特色”的创业者,他们并不是90后的小鲜肉,他们大多是75后至80后的“大叔”。如果说深圳的山寨手机出身,给它现在的硬件产业链打下了基础的话;那么,上海的特长应该是芯片制造和通信技术领域,以前在摩托罗拉、诺基亚时代从事手机开发和设计的人做了智能硬件;以前在中芯等芯片企业做了十几年,出来钻研了技术。他们是技术范儿,做事比较沉稳,不擅长忽悠。
在中兴通讯干了15年的技术,包建飞决定干点不一样的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坐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包建飞跟记者谈起了他的创业项目——基于视觉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技术。
“跟现行基于无线技术或者激光雷达定位导航技术比起来,视觉导航的准确性更高,成本更低,而且鲁棒性(指软件对于规范要求以外的输入情况的处理能力)高,这个东西一定是未来的蓝海,”包建飞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创业前,包建飞一直在中兴通讯从事技术工作,从软件研发一路升到中兴通讯企业网事业部的总工程师,有丰富的研发管理和市场策划经验,唯独缺少新鲜的生活,所以他决定辞职创业,“失败了也不后悔”。
包建飞的公司有8个人,平均年龄32岁,公司的合伙人兼CTO徐和根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博导,在图像处理和自动控制领域研究多年,有一支自己的研发团队。包建飞相信自己团队的技术过硬,大伙儿都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做事,现在创业潮中大流量、快成长太浮躁,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双创大赛的评委看到了他们。
包建飞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在室内机器人的定位导航上,可实现的技术路径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无线技术,如Wi-Fi、蓝牙等,但在室内人多的情况下,信号容易受到干扰,而且无线技术导航的精确度不够高,在很多场景中无法使用;第二种是通过激光反射来实现定位导航,尽管精确性很好,但是鲁棒性不好,因为机器通过激光反射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但如果有东西阻挡了发射接收的过程,机器就会迷失,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激光反射定位导航多用在工业生产领域,且成本高昂;第三种则是包建飞正在做的项目,基于视觉技术的定位导航。
包建飞的项目主攻室内非生产领域应用中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比如商超导购、物流仓储、医疗看护、场地巡检等。“在国内机器人的应用不多,但我相信,再过十年,家用机器人一定会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普及,”包建飞对《IT时报》记者说道。
包建飞并不想做机器人,只是想通过一点一滴的技术,促进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就像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其实我们的项目就是为‘大白’装上眼睛。”包建飞如此解释。
“视觉识别就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我们现在做的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房间内的物体,如标志物、天花板的灯、瓷砖的缝线、墙面对角线,不断在自己的识别库里加入新的东西,然后优化定位导航。”包建飞解释道。除此之外,搭载红外超声多传感器,使得系统能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可满足各种室内环境的应用。
但是产品模型还没做出来,钱已经花了几十万元,包建飞告诉记者:“现在需要的就是三样:场地、资金、税费减免。”听说此次大赛优胜者会获得一些帮助,但能入驻哪个园区,能对接多少投资还没有具体谈。
据《IT时报》记者了解,7月22日,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联盟牵头召开了园区的对接会,已经确定上海浦东软件园、复旦软件园、上海天地创业软件园、紫竹高新区、全通上海金融谷、上海虹桥互联网金融财富天地等12家园区,在近期会吸纳此次双创大赛的优胜团队入驻,免半年200平米以内的房租。
复赛筛选出的30家创业团队,都可以享受3个月的宣传推广,并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机会。获得金奖的10个团队,还有额外的5万元现金奖励。
移动金融:未来金融的新战场
很多人都不会反对上海是金融中心的说法,很多人都知道上海出了陆金所,这样的基因决定了上海创业者可以在金融领域发挥想象。“上海人的消费思想是最国际化的,还有就是金融业的配套服务比较全面,上海未来的创业方向应该围绕这两点来。”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朋松这样认为。此次获奖的“手机贷”正是立足于此。
手机扫描上传身份证信息,填写工作情况、联系人信息,认证芝麻信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整个贷款的申请流程。这就是“手机贷”,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消费金融应用。
“手机贷”通过线上的大数据获取和分析即可完成现金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到5000元不等,周期为一周到一个月,自己可以设定借款金额和还款周期。在手机贷3.0 版本中又新增了“闪电贷”功能,推出了 300、500、700 元超小额信贷服务,最快半小时就可以放款。目前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借款申请次数达40万次,逾期率为2%。
手机贷的一位业务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已经接入芝麻、考拉等八家持牌征信机构的数据产品,通过线上的大数据就可完成全部的授信。芝麻分高于800的用户可以进入快速通道。”
技术正在改变金融的实现路径,移动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大趋势。今年7月11日在上海外滩举行了“2015上海新金融峰会”上,来自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嘉宾曾就这一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结论是银行物理网点的覆盖率也许不再是一项优势,手机显然更贴近用户。
2014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渠道实现的交易额为456万亿元,相当于3万个物理网点的交易量,仅2015年上半年手机银行交易额已经接近工行去年全年的交易额。
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的“Uber”
近年来,马路上奔驰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从政策中也可以明显体会到充电桩等设施的迫切需求。根据《上海市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政府将加快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底前累计建成6000个充电桩。而且7月1日《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新建住宅小区、交通枢纽等相关停车场应按照不低于总停车位10%的比例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鼓励创业的前提是,创业者要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财经专业的学生去做桶装水,一来切入的领域已经很成熟,专业又不对口。”上海财经大学郑大庆教授说道,他正是此次双创大赛的评委。而惠充电正符合了领域新、创始人专业对口这两点成功要素。
6分钱/公里、0.8元/公里,如果你是有车一族,你会选择更加便宜的新能源,还是成本更高的汽油呢?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有1185.03万人在买车时做出了选择。即使有99%的人选择是汽油,但仍有1%的7.2711万人选择了新能源。相当一部分的购车族没有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充电桩数量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这个数字却在一年之间同比增长了2.4倍。上海易驱势新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志博看中的市场,就是2.4倍的同比增长率所带来的。
李志博创业的想法萌生于自己购得的新能源车,拥有十余年能源领域经验的他认为汽车新能源的前景是巨大的。于是去年8月,李志博和其朋友成立了初始三人团队。通过自建公众号和QQ群,走访4S店和车友,最终选定充电作为重要突破口,而惠充电就是他们的项目。
在世博源地下车库里,有国家电网新能源体验点,一共有10个充电桩。据工作人员介绍,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期间,总共只有十几辆车前来充电。经过他们团队调查发现,上海公共充电桩闲置率大于93%,而私人用户充电桩白天闲置率约为80%。
李志博想做的就是,通过和公共的、私人的充电桩合作,把他们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如果有新能源车主需要充电,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发送需求,然后系统智能匹配、预约最近的充电桩;然后车载系统将用户导航至充电点。充电完成后可以通过支付宝等移动方式完成支付。由于个人充电桩的用电价格是1.0 元/度,惠充电的定价标准是1.5元/度,这就意味着,出租充电桩的用户可以赚取0.5元/度。与传统充电站模式2.5 元/度的价格相比,惠充电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李志博表示,未来他们通过将惠充电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来完成充电桩的布局。他们的商业模式是拥有一定规模的用户后,依靠衍生服务实现盈利,比如说,发送附近充电信息时,将附近商圈消费优惠信息也推送给用户。
开发航运电商的处女地
上海的资本规模其实并不小,但是倾向性特别明显,大型制造业、贸易、金融是投资者的最爱,很多初创公司都很难在上海找到天使投资。“最近几年,很多天使投资都由互联网公司来担纲,他们一边发展一边投资,但上海没有超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因此天使投资较为薄弱,这也是上海十年发展的一个反射。所以说,上海比较适合较成熟的创业公司生存。”九轩资本总经理刘忆舟表示。上海多年来推进的“四个中心”建设包括贸易、航运、金融和国际经济,踩准了上海的两个中心,泛亚航运电商平台出生在上海十年发展的反射中;又孵化自中远这个母体,团队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经验和规模。
在饥饿中,航运公司慢慢学会了换种方式赚钱。四大航运公司中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这只螃蟹是大众早已熟知的电商。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航运业备受打击,即使在2010年有过短暂的复苏,但是2011年开始,中远集运业务几乎没有增长,甚至还出现过负增长。2012年,背靠着中远的泛亚航运开始针对内贸航运市场推出电商平台,使中远成为国内具有支付功能、提供完整航商功能的船公司。
传统的集装箱运输流程复杂,客户要运输一批货物要经过几十个相关方,30—40次单证交换。如果有客户选择中远运输货物,以前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自行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人工订单受理,另一种则是出钱将货物交给第三方货代公司走相关流程。不过现在,客户多了项选择,通过泛亚航运电商平台,浏览、下单、支付、自助下载订舱确认书、安排运输、货物跟踪等服务都可以一站式解决。
泛亚航运电商平台另一大吸引力是价格透明。在推出电商平台之前,中远对外公布的价格并不统一,营销人员对不同客户报出的价格可能都会不同。泛亚电商小组负责人邱卫东说,泛亚电商收费标准全部统一,“是多少就收多少”,客户在同一时间里看到价格和船期都是相同的。
货物能否按时到达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信息闭塞,传统的交易中存在不确定性,客户时常碰到无箱、无舱位,最后甩箱(集装箱没能如期装船,最后滞留港区)等问题。泛亚电商平台在很明显的地方标记出他们的承诺:保障舱位、保障用箱、保障运输安全。解决了这三个痛点,泛亚电商平台的订单量源源不断。邱卫东说,从去年夏天改版后,他们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打响了知名度。现在,泛亚电商(内贸)最高单日支付量已超过2800 TEU(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标准),占当日内贸交易总量的30%左右。
“整个行业在逼着我们变,电商这块迟早要做。”邱卫东对记者说道。他们运营的思路一直在变,现在目光放到了国内物流这块巨大的市场。2014年,国内社会物流总费用有9.7万亿,占国家GDP的17%,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出8.5%。邱卫东认为,我国的物流成本降低空间很大,约为0.82万亿。
“集装箱运输成本多低呀,从上海到武汉,20GP(配货毛重17.5吨)的箱子运费是1035元,平均每千克才0.059元,而快递是论公斤算的,同样上海到武汉的顺丰特惠运费为18元/kg。” 邱卫东认为可以通过集装箱运输来改变国内的物流行业,“发达国家集装箱化率90%,我国内贸只有20%。”
大量零散的中小客户是泛亚远航的目标客户。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泛亚航运想做的就是为这1023万客户提供门到门的运输解决方案。
去年,他们的电商交易额达1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3亿。越来越多的航运业公司觊觎航运电商这块处女地,现在除船公司自建电商网站外,不少货代公司也搭建起第三方的平台,阿里巴巴也通过与中海的合作进入航运市场。
泛亚电商小组预计年内成立公司,进行独立运营。未来邱卫东对泛亚航运电商平台的野心在于大数据,“我们要做的是类似美国沃尔玛的方式,让碎片化的需求规模化。先用大数据分析这个区域的每个需求量,在用户产生需求之前,就已经把货物运输到相应的区域。”邱卫东表示,这是泛亚电商的终极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