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恒老师谈语音治疗——对腭裂语训方式的思考
一直以来,对于腭裂语训方式,例如训练时间,频率,疗程等我都是很传统和保守,严格地遵照常规。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言语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基本患者都是每周一次或二次,每次30-45分钟来医院做治疗。而且大部分的国家、地区的医院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我们是,台湾地区是,美国是,英国也是。我们一直习惯于这样的频率节奏,如果患者和家长不能配合,只能遗憾。最近我参加“嫣然天使西藏行”慈善义诊:遇到很多西藏和山区的孩子,尽管就在西藏,但是到拉萨也需要走好几天,他们很难获得专业有效的语音治疗。看到那些孩子,因为不能清楚地说话,自卑羞涩恐惧抗拒的样子,很难过很心疼,我现在想起都会如鲠在喉。
这些孩子和家长绝对没有时间和精力坚持1、2个月送孩子来做语训,而我们也只能待一周,于是我和姜老师就根据孩子们的情况,每天安排连续的课程,普通话和藏语组合,游戏课程加藏语童谣。一整天的课,孩子们毫不疲倦乐在其中。其实就反反复复学习1个规则“用嘴巴吹风”,2个声音/t/ /x/ 。第3天,他们都学会了区分代偿音和嘴巴音,第5天就清楚完整地唱藏汉语混搭歌曲“东边的草地上”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畏畏缩缩,会抬起头看着旁人,勇敢而大声地说话。
我们总希望走很完美标准的流程:一定要规律地来上课,一次课30-45分钟,从音节到词组到句子再到连续的语句,还有不同的场景,坚持几个疗程…… 对,这是绝对正确的方式,如果能这样当然最好,但是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患者散布在各个地区,即使在城市,也根本没有专科医院、医生和治疗师。这些患者非常渴望改善,对于他们我们是不是转换思路,改变常规方法,不用拘泥?能上几次课就几次,能学到几个音就几个,强化密集的训练也是有用,现在能做多少就多少,至少他们学到的是不会忘记的,而且,当他们发现自己能说清楚一些声音时,脸上真的会发光。
读完本文我们再来温习下语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