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华为工程师居然把大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解构了,一学就会
在学习中医的最开始,可仁是因梁老师的一句话而顿悟入门的。
“整个世界都只不过是天地一气变化、周流的结果。”
——取自《梁注庄子》
花草树木是,虫鱼鸟兽如是,人亦是。
既是梁友,大家便与我同是中医路上的小小学生,希望借由对中医的了解、学习,还自己和家人以安康。
只是,很多人始终徘徊在中医门外:
1、听别人讲得头头是道,套用在自己身上哪哪都不对。
2、这个症状我有,那个症状我也有;这个病说的好像是我,那个病我好像也得了……最后下来,自己浑身都有问题。
又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日焦虑,小毛病也拖成了大病痛。
3、听别人建议或自己去网上查那种中医入门必读书单,书买回来后,却止步于观望状态,看不懂,抓不住重点,无处下手。
4、勉强像是懂了些,却又不知道怎么辨别自己到底是哪种体质,又该怎么为自己开方?书面知识得不到实际运用……
总而言之,作为非专业的一般人,我们想要的不过是:
不用看很多晦涩难懂的中医书籍,却能迅速判断出自己的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又知道该抓什么药来调理,还能达到好效果。
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吧!但这恰恰实实在在可以实现。
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弄清楚梁老师口中的那一个字——气。
01
生死之间的区别是气的有无
相信,大多数梁友对气都不陌生,但要论熟悉、了解,却说不出个一二三四。
所以,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了气异常的外在表现,比如中气虚、阳虚、阴虚、脾湿……
当我们看病,只看表象,会发生什么?
结果,大家都很熟悉,同样一种病痛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花了不少冤枉钱和精力。
想彻底告别某一种病痛,就要断根——恢复气的正常运转。
那,气到底是什么?
它其实是一种你活着有、死后无的东西,也就是说,
生死之间的区别就是气的有无。
气并非静止存在,这个时节肺收敛之力的能量,便是那个部位的气运转带来的。当肺气能够有条不紊地降下来,那么接下来的秋冬,都不太容易生病。
除了主秋的肺,其他的脏腑,肝、心、脾、肾、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也都是人体气运行的大本营。
尽管每个脏腑气运行的规律都不一样,但
关于气,有一个总的调理方向——气盈而不溢。
至于哪里气的升降出了问题,我们只要找到对应那部分气异常的表现,就能得出答案。
后面的事,就简单很多了,直接用对应属性的中药,来调理就行。
02
气出现了异常,该如何辨别?
说着简单,实际做起来也不难。
因为
王金城老师用10年时间,精炼出的“1264临证法”,
给了我们一个可以简单、直接的操作手册。
王金城
“1264临证法”创始人
《四圣心源读书笔记》作者
同正学堂创始人
黄元御医学思想传承者
中医数字化研究开创者
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
1264,可以简单理解为1+2+6+4=13,指的是
气可能会出问题的13个层面;
1264临证法,则是辨别这13个层面哪里的气出了问题的方法。
1 | 中气虚;
2 | 阳虚和阴虚;
6 | 营卫不和、脾湿、胃燥、肝风、胆火、肺逆;
4 | 痰、食、水、血。
这可不是下定义,而是能让你迅速对应身体的症状,找出哪里的气出了异常。
比如,下面就是中气虚的典型表现:
中气虚的人一般都是举止缓慢、经常停顿、脸色发白、常常呻吟、叹气、吐痰无力。
中气虚的人一般都是声音细小、语速慢。
中气虚的人一般都是大便不成形、吃饭没有胃口、吃东西不容易消化。
而且,
各种慢性病都存在中气虚的情况。
其余12种气异常的表现,大家也都能在课程中看得一清二楚。
03
原来
中医开方可以这么简单
光判断出还不够,王老师还给出了调养的药方组合。
在王老师看来,
中气虚有三方面原因:
气的总量不够、
气的运转力量不足,以及
因为气不足、力量不足导致的津液流动不畅。
由此,治疗中气虚的组方思路也就明确了:
用党参、甘草增加气的总量;用干姜、砂仁加强气的运转力量;用茯苓、白术恢复津液顺畅流动。
简单六味本草,就能够帮我们了解决中气虚的问题。
再以我们秋天常遇到的问题——痰饮为例。
痰饮,其实就是津液长期停滞而转化成的病理废物,
最近很多人咳嗽不断、喉咙痒,就是因为它。
如果你舌苔前中部厚腻,必须倚靠着才可以呼吸,不能平卧,肋骨下方隐隐作痛……也是身体在告诉你:该祛除痰饮了。
怎么祛?我们要先用茯苓、白术、干姜、苍术、陈皮、半夏
阻断痰饮来源——脾湿。
不管痰饮在哪里,这都是第一步。
以大家常遇到的痰在肺中而言,接下来则是要用浙贝、竹茹、白芥子来清除痰饮垃圾。
其余部位的痰,也都有各自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法。
剩下的11个气出现异常的部位,王金城老师也会一一为我们详细讲解。
简言之,我们从中收获的就是一份可以用中医知识做到自查、自养的本事:根据自己气出问题的部位,自己开出组方来调养。
稍差一点,即便自己暂时还开不出处方,也能大致看出别的中医开的处方,是否符合你和家人的病症。
04
有点空闲,就能学
关键的是,我们考虑到梁友们的实际情况,很多人由于时间原因,无法参加线下课,又想学有所成。
所以,这次邀请王金城老师直接开展了
《1264临证法》线上课。
这就意味着,大家无需再纠结时间、地方问题,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时间就能学习,轻松入门中医。
同时,参与线上课,
王金城也将在学习群里,讲解同学们自己的辩证是否合理,开出的处方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换言之,大家在听完王老师的知识讲解之后,也可以在一次次实战里面,提升自己自查、自养的能力。
学习群,就是大家的实习场所,直到我们达到了出师的水平。
到那时,我们才
真正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了驾,护了航。
04
学会之后,他们收获了什么?
@蔡贤泽:
偶然参加了王老师的课程,收获非常大,完全颠覆了对中医的认识。
整个学习及收获,可以用一个比喻来总结:原来,自己就像掉到了一片丛林里面,虽然知道丛林里面有很多宝藏,但是每天看见的都是大树,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
参加王老师的课程之后,特别是掌握了以“气”为核心的1264临证法之后,再回头过来看任何的经典和病症,都可以
根据1264这个指南针和地图,可以很快速地定位和分析疾病。
我在学习了短短两个月后,孩子感冒发烧、老人糖尿病、高血压等,我都开始给他们开方进行调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即使有不清楚的知识点或复杂病症,都可以很快速地查考经典,快速整理出如何去分析气的异常,如何去治疗。
总结:中医学习需要一个指南s针和地图,否则就会迷失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中虚度光阴。
感谢王老师,
1264临证法让我少走了10年以上的弯路!
@青:
跟着王金城老师学习之后,实实在在见证了1264临证法的厉害。
之前遇到一个患者,他当时的状况是:前一天上吐下泻,直接不能进食,跟喝酒又吃凉有关系;第二天有点虚了,说话声音发仓,没有力气,脸色发黄,小便不利,上午拉了空气。
我当时想出的处方是:甘草20、干姜20、茯苓20、党参30。没想到患者喝了之后,直接拉出来了,让我有些受伤。
后来马上请教了王老师,他给出了下面的方子:
效果真是厉害,3个小时的时间,就让患者恢复了活力,能吃,能喝,有力气了。
第二天,患者面如桃花,恢复了唇色,大便成型,已无呕吐下泻。
就两副药,太神奇了!感恩老师的1264临证法,让我们对中医有了新的认知。
通过这次实践,我总结出了,“有邪气的时候,补益正气也可能会增加邪气。”
张同学: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和中医文化传播者,在业余时间,我阅读了很多中医普及读物。
在工作中,因为需要撰写大夫简历,我也耳濡目染很多病例,并有幸见识过一些药方,分享大夫的诊治思路。具备一定的中医常识,但是对于如何辩证用药,还停留在非常浅薄的见地上。
辛亥上巳节,我有幸受邀参加了王金城老师为期三天的中医筑基课程。课上,王金城老师带领我们运用理性逻辑思维,从整体上解构了“气”为主题的中医基础概念,创新性提出“气”为客观存在,用对象、位置、状态、趋势等理性思维进行描述,并从人之一气的角度解读了阴阳五行、八纲辩证等中医传统理论,令人耳目一新。
随后的两天时间里,王老师教我们使用“1264”的方法进行对一些常见病症进行辩证和开方,令我受益匪浅。
以前经方上令人望而却步的用药思路,瞬间形成了
类似于公式可套用的方法,
让我信心倍增。
完成课程后,我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
大胆开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张方子,用于调理。
目前已经食用两副,感觉各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我的母亲见状也对我有了信心,一方面叮嘱我继续服用,另一方面要求我为她开方解决口苦、心烦、喜大量饮水等症状。
有幸听过王老师讲课之后,可仁深深认同赵同学评价的那段话:
“这堂课,有点像爬泰山,传统中医人是爬上来的,而王老师直接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索道。
虽然方法不一样,最后都到达山顶看到了日出。”
最后,希望梁友们都能借由这堂课真正入门中医,真正用中医知识帮到自己和家人。
咨询及报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