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柠经方病案之十四:小柴胡汤(二)(小柴胡汤治疗了小孩这次的咳喘)
接上篇(为什么小孩的外感这么难治?)
1月12日周四,早晨。孩子精神不好、食欲不振,躺在床上一直睡觉。温度37.5度。不恶寒,老是说热,不渴,喝水少,尿黄少,有黄绿色鼻屎。孩子还是喘,也咳嗽,而且咳嗽还是特别象干咳嗽,听不到痰音,但睡觉时喉咙里却有痰音,头上微微有汗,汗是一阵一阵的,平时身上没有汗,喝牛奶或吃饭就会出一身汗,然后很快干了一点汗也没有。舌苔白,不黄,手热,脚非常凉。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发热却恶热而不恶寒的状况,真是手足无措。煮了麻杏石甘汤和真武汤各一付,却不敢用。从早晨一直纠结到下午4点,根据汗出而喘的情况,给孩子喝了1/3付麻杏石甘汤。按理说,麻杏汤不是发汗的药,而且中间有生石膏,应当是透热的。但是孩子喝后,却出了一身大汗,而且出汗后温度不降反升,仍然继续发热,而且发烧温度更加高了(后来我想,应当是生石膏把上半身的热透了出来,所以出汗,但身体的津液却更少了,而且发热的根本却没有解决)
幸好林大夫晚上出现了。仅问诊了十分钟,得出结论:少阳、太阴合证。少阳枢转不利故发热。太阴水饮导致上下不交通致上热下寒,且致咳喘。但孩子并没有咽干口苦的症状,只是一阵一阵的出汗表明了寒热往来。开了方子,小柴胡汤加味重用芍药。
但此时太晚,已经买不到中药了,先买了中成药小柴胡冲剂,喝了一包(但却没有什么效果)。
1月13日周五,小柴胡汤加味吃了一付。这一付药下去,起到了立竿见影之疗效。感觉基本不发烧,但额头还是时热时凉,精神渐好,饭量也好些了,喘明显减轻,偶尔咳嗽,痰音明显(注意啊,这充分说明原来也有痰的,但因为身体发热而把痰蒸干了,所以觉得小孩象干咳),脚也有点温了。小孩真是明显啊,一付药下去,判若两人,昨天还是躺在床上睡着,今天晚上已经满地乱跑了。
1月14日周六,小柴胡汤吃第二付。痰较多,稀稠适中,因排痰而咳嗽,停喘(两付小柴胡停喘,经方的神奇立显)。本来已经觉得不发烧了,结果一量还有38度。说明寒热往来的症状还存在。
1月15日周日,小柴胡汤减量。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咳嗽主要为了排痰,有少量清鼻涕,额头时热时凉。精神状态良好,饭量回升。脚比较原来温暖些了,但仍然有点凉。舌苔薄白。
1月16日周一,林大夫认为少阳证还有,但已经不明显了,开始治痰。桂枝汤合柴胡汤加味用于治痰饮
1月17日周二,咳嗽更少了,有痰,痰稀稠适中,咳嗽3、4声能咳出来。体温37.3度。盗汗,喝水少,舌苔薄白,舌尖红,不主动要水喝,脚仍然有点凉,手热手心有汗,孩子仍然说感觉身上热。林大夫认为上热下寒明显,而且表证已经差不多了,改用潜阳封髓丹加味。(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这几付药主要用于调理其上热下寒的情况)
1月20日,情况渐好,但水饮尚在,所以去掉甘草,以防牵制(但去掉甘草也许是错误,因为孩子嘴唇明显变干)。潜阳封髓丹减量2付。
从林大夫开始治疗起,孩子就一天比一天好了。盗汗慢慢减少,舌头渐渐不那么红了,咳嗽的次数也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了。吃了五付潜阳封髓丹,正好过年了,孩子也好得差不多了,就停药了。
这次是我太高估自己了,擅自用药导致病情加剧。幸好林大夫在最后出现,力挽狂澜。小孩原来因为医院滥用抗生素导致咳嗽、哮喘和鼻炎,曾经每月一发,每次病发必打阿奇三天才能不喘,而且即使用抗生素治疗好了,却也不断病根,清鼻涕、鼻塞、喷嚏不断,动辄缠绵数月不止。我先后应用过小青龙、真武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应用正确时一剂定喘。这次又亲自体会到了小柴胡汤治喘的效果。
附:药方(没有医生指导,请勿擅用)
1、小柴胡汤加味(13日、14日)(柴胡6,黄芩6,炙甘草6,白芍12,干姜4,大枣2枚,五味子5,细辛1,茯苓6,泽泻6,清半夏2,陈皮1,砂仁2)二付
2、小柴胡汤减量(15日),(柴胡5,黄芩5,生龙骨10,生牡蛎5,五味子5,细辛1,干姜3,生白术5,炙甘草5,党参5,茯苓5,泽泻3,清半夏3,陈皮2,白芍10)
3、桂枝汤柴胡汤加味(16日)。(桂枝3,生姜5,炙甘草5,大枣2枚,白芍6,柴胡5,款冬花3,紫苑3,射干2,清半夏3,陈皮2,白术5,茯苓5,龙骨10,细辛1)
4、潜阳封髓丹加味(17日-19日)。(炮附子5,干姜5,炙甘草7,细辛2,砂仁3,肉桂2,茯苓5,白术5,白芍7,黄柏3,知母5,黄芪10,清半夏3,陈皮2,龙骨15,升麻3,浮小麦10)三付。
5、潜阳封髓丹减量(炮附子3,干姜5,细辛3,砂仁3,茯苓5,白术5,白芍5,黄柏2,知母3,黄芪10,清半夏3,陈皮1.龙骨15,浮小麦15,白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