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爱慕虚荣没有错,做一个坦承欲望的女人

今天在后台回复[猫叔晚安],我送你一个锦囊。

1

“你为什么参选香港小姐?”

多年以后,张曼玉被问及这个问题,回答得毫无掩饰,她一点也不含糊地说:

“因为贪慕虚荣!

那时我梦想做明星,又并没有周详的计划,只是想利用港姐这条最容易的捷径。”

意气风发,十足率真,一点也不冠冕堂皇。

——在被要求谦虚低调、谨言慎行的传统风气下,这样的答案显然野心勃勃、贻笑大方。

所以,当射击名将朱启南在采访中直指自己的目标:

“口径(50米步枪三姿)我要拿奥运冠军。”

围在他身边的记者们瞬间“失语”。

强调尽力而为、无关输赢,是亮相媒体的一贯套路,朱启南不说“打好每一发”却直指“金牌”,这是公众面前的“大忌”。

但猝不及防的记者们却欣赏地写下标题:

朱启南决定“换个活法”,直面欲望要拿奥运冠军。

史铁生说:“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直面欲望不是件容易的事,年少成名的朱启南在三届奥运会的磨砺之下直言:

“把这句话说出来我反而变得很轻松了。”

2

王尔德讲过一句让人听不明白的话:

“摆脱诱惑的唯一方式是臣服于诱惑,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这样写中外差异:

“焦虑”,是西方人的终极情结,他们没有东方哲学的“清凉散”,哈姆莱特、唐吉诃德、浮士德、哈罗尔德、皮却林……都是“焦虑”的。

卡夫卡读老子读来读去读不懂,最后说“我的智商太低”。

卡夫卡读不懂老子,不是因为理解能力差,而是根本无法窥探“出世”的境界。

“欲望”和“焦虑”正是一对双生子,有欲望,才会生焦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我们微微曲解儒家的“无欲则刚”(原意是不受利益诱惑才能坚守原则),推崇道家所说的“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到了今天,在这个“野路子”横行的时代,在这个不得不焦虑的时代,终于也明白什么是木心说的:

人必有痴,其后有成。

王尔德所说的向诱惑“臣服”,并不是屈服沦陷,反而是奋斗背后的推进器。

就好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并不是甘于柴席苦胆的贫苦,而是借此提醒自己一报国仇家恨的愿望。

3

欲望本身不是一个贬义词。

少有人能够无欲无求。其余的大部分,不是不敢承认自己的欲求,拼命压抑;就是完全沉迷欲求,抽身不得。

日剧《对不起,青春》

有些东西越是回避,心里越难忽视,久而久之反而成了更大的负担。

往往是“有所成”的欲念,让人强大。

所以王尔德认定,想摆脱诱惑,不如大大方方承认,看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在电影《青蛇》里,李碧华为什么会选“青蛇”做主角?

就因为她够野够不安分:

“我来到世上,被世人所误,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

真可笑,你们世人都不知道,让你们弄清楚,也许我会再回来……”

她求一情字,欲念深种,似乎有违常伦。可这才是现代人最普遍寻常的大胆写照。

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里写:

“忧郁是因为自己无能,烦恼是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暴躁是一种虚怯的表现。”

人人都有欲望,而人生其实就是学会直面自己的欲望,然后驾驭它。

4

金融界有句话:

No one really loves finance, they just love everything associated with finance.

没人真的喜欢搞金融,他们只是喜欢和金融有关的一切(钱)。

欲望所指的是目标。

而“求欲则刚”,不仅要求我们“直面自己的欲望”,更要求我们在欲望的驱动下发挥超强的行动力。

史铁生在《命若琴弦》里写到人生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二种就是:

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

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

许多人都喊着要减肥、要挣钱、要成名,却只是喊喊而已。

经年之后,欲望还是欲望,梦想越积越多,前行的路上却一步都没有挪过。

张曼玉又在实现当歌手的愿望

“参加香港小姐竞选,是我生平第一次最有勇气的决定。我最怕与人竞争和比较,因为我怕输!念书时,我拒绝参加一切比赛活动,甚么田径、赛跑、跳高、跳远、游泳等等,我都害怕参加。”

张曼玉不只直面成名的愿望,还克服恐惧参加了比赛。她说:“我作好了心理准备,要忍受外间的一切批评。"

遵从内心还付诸行动,这样的欲求,不强大才怪。

冯唐在《如何成为一个怪物》里发问:

“一个人应该用一生去明白欲望就是虚幻呢,还是用一生来追求一个又一个欲望的满足?”

我们不应该被这个问题问倒,在“我要,我什么都要”的直白背后,更得有“我努力,我什么都得努力”的行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