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30岁,你对年轻人的优势就只剩这一点

主播:大宝
读者老板你好:
我是剽悍晨读的创办人剽悍一只猫。

感谢各位读者老板的大力支持,在读者投票阶段,我们拿了第一。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4月2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50岁的学习法》。
这本书是由畅销书作家和田秀树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中年人的学习策略,分别是:输出力、动态视野和导向行动。
『输出力』
从学生时代到40岁、50岁,我们的学习几乎都是在输入知识。
而且只要你随便上网搜一搜,互联网上就有海量的知识等待你截取。
由于信息爆炸,所谓知识渊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所以在益智问答节目中有出色表现的人,即便现在还很受欢迎,但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消失。
那么,50岁以上的人,或者我们到了50岁,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呢?
首先一定不是疯狂地输入知识,其次是对待信息时,你应该有个人的独特诠释、分析、观察和角度,最终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当你具备这种能力后,别人才会想知道关于这件事儿,“那个人会怎么说?”“他会有什么意见?”“他应该能提出我们想不到的分析吧。”
我们看很多做书籍解读,或知识解读的人,当然也包括咱们剽悍晨读。大家喜欢看、喜欢读,无非是因为这些个人或平台,有着自己独特解读知识的方式。
尤其人过中年之后,我们的优势不再是记忆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而是你如何看待知识、信息和趋势,即传播知识的方式。
 
『动态视野』
成年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动态视野。
也就是说,现在的答案,不一定是十个月后的答案。
比如之前有段时间很火的神医张某,他宣称绿豆治百病,但火不过三个月,很快就被人揭露了。
再比如微博上反转的系列剧,带动了很多吃瓜群众的情绪。
类似这种,有不少真相在昨天还是确凿的,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它是虚假的;有不少知识在昨天还是正确的,却因为一些新事实、新发现、新案例,彻底推翻掉了。
就拿癌症来说,究竟是把肿瘤切掉好,还是不去理会才好,由于两种情况下都有人存活,所以相关的讨论很多,我们还无法知道完全正确的答案。
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动态地思考、观察知识、现象和问题,才不会让我们的认知陷于偏执,限于某种固定的看法。
所以你要养成的习惯是:
首先质疑大家习以为常的看法,对一般所谓的答案抱着怀疑的态度,并且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哪怕是在网络搜索的。
其次,在收看座谈类节目时,你也可以试着从主持人、嘉宾的对立面来解读。随着你分析的事情越多,你的见解会越独到,就能自带一种动态视角看问题。
 
『导向行动』
光是滔滔不绝地说一些事实、故事或者案例,还不行。这样的人在别人眼中,顶多不过是个知识渊博的人。
这些素材,我们听过、看过之后,很快就会遗忘。
重要的是,在整理这些知识之后,你可以针对它们提出一些解释、观点和看法。
如果在观点之上,你还能提炼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比如简单可实操的方法论,这样的学习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剽悍晨读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考模型,帮你审视未曾思考过的地方,帮你提炼简单可用的方法论。
同样道理,如果你能学透一个领域,就会更有想象空间。比如,用心理学知识谈经济、用医学知识看社会、用财经知识看学习,这样的交叉融合之后,就会有更大的火花出现。
所以,作为中老年人,或者即将迈入中老年的我们,如果不能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发展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个才是中老年人能够胜过年轻人的地方啊。
总结一下,迭代成长的方法非常多,今天分享的就是一个很好的处理知识的视角。站在人生的分界点上,如果说我们还有什么是要雷打不动地去做,那就是吃饭、睡觉、运动和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