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敦煌唐人写经精品赏析(六)
敦煌书法
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长河中,产生了丰富而多彩的书体以及数不胜数的不朽作品,至今为人所乐道。然而,有一种书体形式,在其创制、发展、乃至成熟时不被书法主流所重视,不能步人书法艺术庙堂,其後由於历史原因尘封近千年,几乎被人遗忘,仅仅由於一个偶然的考古发现,纔公诸於世,为人们所关注、熟悉、重视。这就是现在书家们常常提到的敦煌写经书法,并称之为『经书体』。 敦煌写经书法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高超的书法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确立了自己应有的艺术地位。
《维摩诘经》是少数在印度佛教中占重要地位,而又完全融入中国文化的佛典之一。内容主要是叙述维摩诘居士称病,佛陀派遣其弟子问疾,以文殊菩萨为代表,一行人前往维摩精舍与居士对话的情景。其主要思想是以“不二法门”为中心,来讨论此不可思议之法门。
从东汉中平五年(188)到唐永徽七年(650)的四百多年间,《维摩诘经》共出现七种译本和卷帙浩繁的注疏。其中,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译出的《维摩诘所所经》,“陶冶精求,务存圣意”,一经译出,广泛流行,是中古《维摩诘经》流布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译本。
六朝时代的维摩诘信仰主要在上层世界流布,维摩诘被作为清谈名士的楷模,所谓“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其形象蓝本正是来自顾恺之。近三百年间,《维摩诘经》一直被士大夫奉为与《易》、《老》、《庄》“三玄”并列的“四书”之一,成为我国中世纪哲学思维的经纬,是诗歌、绘画、造像常用的题材。鲁迅先生亦戏称:“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
至隋则开启了佛教的全盛时代。对《维摩诘经》义理的探究成为鸠摩罗什时代之后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
伍伦春拍之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为南北朝写本,法度整饬,风韵高标,非官家写经机构而不能为,且经康南海旧藏。华枝春满,惟待大方。
康有为旧藏南北朝至隋《维摩诘所说经》卷下
(后秦)鸠摩罗什译
公元500-600年 南北朝至隋写本
一卷 经黄纸
24.5×700cm
鉴藏印:南海藏经
此《佛说维摩诘经》卷下,包括《维摩诘经菩萨行品第十一》、《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第十三》、《维摩诘经嘱累弥勒品第十四》。首断尾全。存15纸,每纸28-29行,行17字。起“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迄“闻佛所说皆大欢喜”。有乌丝栏。通卷托裱,团花宋锦包首,缥带牙签。卷面保存完好,书写整饬,行笔流利,字势飞动劲健。卷尾钤印“南海藏经”。
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有一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九十三》,卷尾亦钤“南海藏经”阳文印一方。施萍婷先生《日本公私收藏敦煌遗书续录》认为是康有为收藏品。
关注公众号 可以看到全部基本笔画视频
| 视频:练字以后 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