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这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一、不要把懒当成借口
为何知道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起来很让人沮丧。
人大多把它归结于懒,当我们说一件事在我们心中确实重要,但就是懒得动手去做。
人懒惰久了,稍微努力一下,就以为在拼命 。
其实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有误,它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因此,对某件事是否表现出行为上的懒惰,取决于对该事物的认知。
当你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风险、利益及需要付出的努力,则取决于这个经过评估后,它在你心中的优先级。
所以对于这些道理,要么不认同,要么不是真懂。
二、你所谓的懂是真的懂吗?
如果明明不懂却以为懂了,最终却怪罪于道理没用,是不是显得有点滑稽。去掉遮羞布,恰恰体现在认知上,人和人是有差别的,根源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苏格拉底甚至说:”我唯一所知的是自己一无所知。”
所以,对于一个知识和道理,”不懂“应该是常态,而“懂”才是非常态。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不懂装懂的倾向,只是有时不能觉察而已。
阳明先生说: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自以为明白世间真理的人,依然原地踏步,每天都在做计划的人一定是个失败者,正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才不停地计划。
知道做不到,皆因伪,不是真知的知,行出来也是错行。
知而末行是伪知,错知乃行谓之贪,伪及贪,就是失败的根源。诚则明,心明眼亮,至诚达天。
诚有五种境界,第一层面是老实不说谎,第二层面是厚道能成事,第三层面是忠诚有担当,第四层面是千里走单骑,第五层面是至诚则如神。
三、不要活在自己的妄见里
因为我们现实中遇到的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们自己内在认知投影的相,此为幻相。
由幻相生妄见,心随境移,故世人多活在妄见的牢笼里,不是被心所困,实是被识所困。
所谓邪知邪见、错知错见,浅知浅见乃至深知深见是也。
因心有妄见而不明,如何明心?
心随圣贤,体证正知正见,若不执外修,但心起正见,贪欲不能染,即是见心性。
心生正见则智慧出,方能转识为智。因心有染而不净,如何净心?
当时时观照心念,反省忏悔,以消病根、断病源,坚定发誓,永不再犯,方能转染为净。明心可见性,净心除障蔽。心明且净,境随心转,几与圣人同。
心性无有分别,人心自有等差,学习之法,见闻转诵为下,悟法解义为中,依道修行为上。明传诗书暗传道,莫为文字所束缚,觅道内求无它途,心生万法乃心法。
四、不要活在自己认知的牢笼里
人和人的差别在于认知的差别。有什么样的境界和格局,就有什么样的知见,
所处的境界和格局就是自己的边界。
突破认知的牢笼,要先能够打破自己的边界,才能重塑自己的边界。
打破边界,为的是体验世界的丰富性,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打开眼界,提升境界和格局。
重塑边界,只是为了寻得自己个人人生的使命,修正自己人生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