抿头缸与抿子
“刡子”,亦称“抿子”“笢子”,属梳妆具。相关的研究较成熟,如贾帅《文献与壁画中骨刷的功能研究》内有详细的讨论。为说明刡头缸的使用,现对刡子略作介绍。
刡子一般作长柄板刷样,毛齿稍短, 是将头油、刨花水等梳抹于头发上的用具,亦可整理头发,多与梳、篦、刮等同置一处。其名称出现较晚,但相应的功能很有渊源。最早将刡子与刷子做清晰区分的,可能是晚明的《三才图会》:“刷与刡,其制相似,俱以骨为体,以毛物妆其首,刡以掠发,刷以去齿垢……”书中还刊录其图,与刷相别。
▌《三才图会》“器用卷”书影
万历三十七年原刊本
又万历本《金瓶梅词话》:“金莲在傍把拿抿子,与李瓶儿抿头。”
清代刡子的使用不变,如《红楼梦》:“……两鬓略松了些,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可知刡子是妆奁中器。
再如清末《海上尘天影》:“……给他一照,因笑道:'琼儿怄得我好,旁边的短发多散下了。’于是坐到窗口,叫暗香:'索性把奁具取来,把抿子儿来替我抿一抿儿。’暗香笑着取了来,替他先把迦罗香刷拭,然后和他抿好了,把花替他戴。”这详细地描写了刡子的使用过程。
成书于18世纪末之日人中川忠英的《清俗纪闻》亦刊载了刡子的图像,虽应摘抄于《三才图绘》,但或也说明刡子的造型在清代没有大的变化。将北京故宫旧藏之牙柄刷与图相对,可知其即刷发的刡子。
雍、乾等朝都有造办处制作刡子的记录,如雍正七年(1729年)九月:“初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传做:梳子、篦子、抿子、刷牙等九件……以备怡亲王福金(晋)千秋用,记此。”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杨木、象牙等材质的什锦梳具也可以与造办处档案所录的名目相对照。
▌《清俗纪闻》书影宽正十一年刊本
▌故宫博物院藏牙柄刡子
▌故宫博物院藏黄杨木什锦梳具盒
刡头缸即应与刡子相搭配。因刡子需蘸头油或刨花水使用,特别是刨花水,使用时要将刡子浸入蘸满,如富景华记录清末民初呼和浩特新城满族女性刨花水的使用:“用榆木刨花泡成水,用小刷蘸着抿头发的鬓角,取其水有榆木的胶质,使头发显得黑亮而发型规整。”故刡头缸应是在使用时作为头油、刨花水等的盛放器。
日人青木正儿的《北京风俗图谱》记述晚清生活场景及相关器用,内有“梳妆器具”一图,所绘刡子正搭放在一口小圆缸上,值得注意。
▌青木正儿《北京风俗图谱》书影示刡子及刡头缸
不过就目前的资料看,“刡头缸”一词直到19世纪才出现。与“刡子”一词的起始时间相距较远。推测之一或因另有别称而暂未能查出,如清末民国时,刡头缸又称“刨花缸”,如《歇浦潮》云:“不过她手中丢下的那件东西,早已打成四零八块。倒不是刨花缸,却是面镜子。”之二则或因刡头缸所具有的功能实际上并不强调器皿的专用性,所以或直到晚清才发展出专用于搭配刡子的器皿。
▌[清·同治]黄地矾红绘百蝠缸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