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首富乔致庸,巅峰时期财力有多厉害?连左宗棠军费都敢承包!

晋商、徽商、潮商,并称为我国历史上“三大商帮”,由于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大火,晋商的名气要远大于其余两个商帮。虽然晋商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但它真正的崛起还要等到明清时期。

尤其是在清代,凭借良好的信誉,以及驼帮、船帮和票号的深厚底蕴,晋商已然成为当时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甚至有人将他们与同时期活跃于意大利的商人财阀相提并论。

晋商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乔家,而提到乔家则不可不提它的第四任家主乔致庸。这位乔家家主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商人之一。他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正是他那深不可测的财力。据说在他执掌乔家的几十年间,乔氏家族所拥有的财富增长了将近200倍。

乔致庸之前的乔家,虽然因为经商有道、勤俭持家从而有所积蓄,但实际上这一支晋商也只在当地小有名气。到了乔致庸这一代,由于父母早亡,乔家其实是由乔致庸的大哥执掌乔家大小事宜。而乔致庸,更是几乎是由他大哥一手带大,长兄如父,乔致庸兄弟的感情极为深厚。

当时的清朝,尚未废除科举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仍然是当时人们最普遍的认知。正因如此,在他大哥的设想中,他本人负责在家中主事,而乔致庸只需要专心学业,争取金榜题名就可以。

这其实也是当时大多数家族子弟的常态,比如晚晴名臣曾国藩,他就是家中重点培养的读书苗子,而他的弟弟则负责照顾和经营家中生意。所以,早年间的乔致庸其实是一位文质彬彬的读书人。

然而不幸的是,乔致庸的大哥突然去世,家中生意无人照顾。不得已之下,乔致庸只能放弃学业,专心打理家中生意。

不过,早年间乔致庸虽然并未直接参与家中生意,专心科举,但他却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相反,由于平日里的耳濡目染,他对于商业并不陌生。

而且,与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不同,天资聪颖的他将圣贤书中讲的“仁恕”、“中庸”当作了自己的处世之道,虽然他在一开始缺乏经商经验,却懂得知人善任,以豁达大度的态度诚以待人,因而他的“人才战略”经营得很成功。

而他的经商理念里,同样贯彻了儒家的宽仁退让之意,“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在他执掌乔家的几十年间,我们看不到他与同行争得头破血流的冲突事件。

比如乔家的发迹之地包头,他就创立了“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等多家商号,但就在乔家几乎垄断整个包头的市场时,他却选择急流勇退,将利益分润给同行。

我们必须承认,这种谦退的方式与他素性恬淡的生活态度有关,但同时这其实也保证了乔家不会陷落于利益争端的是非场,可以说这其实是一种极睿智的人生态度。

不过,从这一细节我们也能看出,乔致庸当时所拥有的财富其实已经到了不得不藏拙的地步。

据说在包头,乔家的复盛全、复盛西商号,经营业务已经从原本只涉及酒、米、面、油、茶等生活必需品的商铺,转型成一个集典当质卖、副食杂货、绸缎烟酒于一体的大型商号。

不仅如此,乔致庸还瞅准时机,在当地开辟面积达280亩的复盛菜园,专门用来供给市民商贩的日常消费。

这种经营方式,随着乔家的日渐壮大开始在全国铺展开来,据说在当时西至兰州,东至南京,北至张家口,东北至沈阳,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皆有乔家商号、票号。在商业发展较为落后的清末,这些商号与票号带来的吸金效应是极为恐怖的。

乔致庸的财富也因此水涨船高,虽然乔家大院让乔家声名远播,可从当时的资料来看,乔家的底蕴其实远不止于此。

仅在其老家乔家堡,乔致庸就置办了屋舍四百余间,土地二百余亩,再加上乔家星散在山西、河北、天津等地的房产,光是这些不动产就足以折现白银几千万两(同时期清廷每年的财税收入也刚刚过亿)。

而这还没有算上平日里乔家收藏的金银珠宝以及珍玩古董,可以说,光是这些不显山露水的财富,就足以让乔家富甲一方了。

这也能从一些细节看出端倪。光绪帝时期,左宗棠为收付新疆,曾经多次向各地商号借款。这种不知何时可以归还的款项,其实最为棘手,大多数商号对此避之不及,反倒是乔家对左宗棠的借款请求毫无例外的悉数答应。

对此,左宗棠也极为钦佩和感激。当他彻底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回京述职前,曾经特意前往山西与乔致庸处拜访,两人见面伊始,左宗棠就直称对方为“亮大哥,久仰了”。也正因为这件事,乔致庸多了一个“亮大哥”的雅号。

可以说,乔致庸所拥有的财富,虽然算不上真的富可敌国,但已经足以睥睨如今富豪榜上的大多数人物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