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冬的来历及风俗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中第十九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立冬的来历及风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立冬的由来

1、立冬意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2、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立冬时节习俗

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冬 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补 冬

在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温情的暖阳时,时间已飞快地来到了11月,立冬飘然而至。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里,人们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在冬季人们应该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宜过量的补,要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简言之,冬至时,在民间有补冬的习俗,而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应该注意调养身体的方式和方法

立冬老年人养生的宜与忌

冬季养生,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作用,对于老人来说,冬季养生尤其重要。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是易发生疾病的季节。所以对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照,特别是应对他们采取保健措施,以使老年人平安度冬。老年人在冬天养生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宜与忌:

宜:

1.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奶气,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衣着要暖和、宽松、柔软。脚要保暖,睡前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总之,冬季宜养藏为本,强肾助阴,以顺应自然。御寒健身。

2.饮食调摄,科学合理

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因为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还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适量食胡萝卜、油菜、菠菜、绿豆芽、枣、核桃仁等。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阴虚之人应适当多食些羊肉、鸡肉、鹅肉,以补虚益气、养胃生津。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素有食补不如气补之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气补或动一动就是运动。冬季昼短夜长,阳光微弱,应多在室外锻炼,以补阳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气中活动可增强神经调节机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锻炼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忌:

一忌外出过早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

二忌日晒过长 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三忌洗浴过多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误以为是由于不清洁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结果越洗皮肤越干燥脱屑更多。其实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四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若运动后头晕、头疼、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那就说明运动量过大,要注意减少运动量,甚至暂时停止运动。

五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人怕冷,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摄氏度即可。

六忌蒙头睡觉 有些老人冬季喜欢捂头睡觉,以为这样可以暖和些,殊不知这样一来被窝内的氧气含量会逐渐减少,而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使正常的呼吸运动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因缺氧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七忌嗜烟好酒 冬季老人喜欢边吸烟边聊天边看电视,由于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长期烟雾蓄积对人体影响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欢喝酒御寒,往往贪杯成瘾,经常酩酊大醉。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乘袭,寒热错杂,给心、脑、肺造成损害。

八忌“小疾”不治 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0)

相关推荐

  • 重阳节习俗和来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你知道重阳节的由来吗,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重阳节习俗和来历"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重阳节习俗和来历 ...

  • 在农村,立冬节气有哪些习俗?区域不同习俗会一样吗?

    "立冬",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用俗话说,立冬过后,开始正式进入冬天,一年有24个节气,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风俗,有些节气的风俗,可能比较普及,有些节气,则基本略过.而立冬节气,在不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华夏民族源远流长其传统民俗繁多其都是代表了先民文化智慧的结晶,马上就快到来的清明节,就是我们传统民俗祭拜先祖的节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其对我们 ...

  • 春分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春分 春分,在古时候又被称为"日中"和"仲春之月".春分的时候昼夜长短平均,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所以得名& ...

  • 二月二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二月二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古诗<二月二日>.意思是:在二月二日这天,刚下过春雨,田野和农田里的小草和青菜 ...

  • 元宵节来历与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 ...

  •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 传统习俗

    寒衣节被人们称之为是鬼节,除了一些传统的习俗,人们在这天会举行祭祀活动,那么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呢?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寒衣节的古诗 描写寒衣节 ...

  •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风俗简介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风俗简介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 "(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May Day),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 ...

  •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来历是什么 ,有哪些风俗?

    对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来说,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它介于"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此时温度开始上升,地面融化,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北部地区 ...

  • 春节的来历与传统风俗

    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 ...

  • 风俗传说:囍字的来历

    人们在青年男女办喜事的时候,总要在显眼的地方贴上用剪刀铰的大红"囍"字,关于这个字的来历,在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 唐朝时,有一个姓程的举个进京赶考.路过一个镇子时,不料得了重病,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