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池诗社 || 乡村记忆之九篇(后三)| 陈新华

《雷池诗社》欢迎您
Welcome to LeichiPoets'Club!

乡村记忆之九(后三)

山 恋

作者:陈新华

思念黄山一一曼妙如幻的云海和热情洋溢的迎客松,崇拜九华山一一信士的虔诚和沉稳,挂念千山的明月一一映照恩师落满白雪的道场,还有梦中十万大山的逶迤、磅礴。

爱华夏故土、北国南疆所属的山川,美景。它们如飞花,如雨丝,一片片,一丝丝,漫漫渗进我的闲暇里,在我煮一壶清茶,遥邀家乡诸峰的时空中……

-----题记

改朝换代,刀光剑影,朝朝更新着太阳山的记忆?元未朱陈大战,杀得昏天黑地。时雪山上偶现太阳。朱赐封为‘太阳山’。此山的又一传说。清初的白莲教,败、退至太阳山中,至死做大明的遗民。

这些战争制造的亡魂还没渡尽,日本人的魔爪又伸向了这方大山、土地。

太阳山下阻击战激烈打响,国民军十一纵队一支队,配合413团一营李营长,抢战罗庵凸和鲍家凸,给日军迎头痛击,首战告捷,在乡亲的配合下,又于太阳山下陈氏冲到茅塘梢一带痛歼日军。两次战斗,共歼日军百余人,自己也有损伤。我的姑爷爷(那时应称梁连长)是战备补充连连长,在战斗中受了伤。不过他因伤得福,贏得我年轻、静美的姑奶奶的芳心。

至今国富民强,歌舞昇平。只是这里有太多亡魂,祈祷觉慧大德禅师一并超度吧!那些外族的孤魂,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佛本慈悲,让这些可恨又可怜的灵魂、早日回到他们的故乡,父母的灵台前。一起反思军国主义的残暴……

更应该为我们的英雄留下点什么!那怕就一块碑……

沿山腰林间小道,一直走向山的深处。我想祭拜长眠于此的宗人陈树屏爷爷……

山道崎岖,布满了有叶的或无叶的藤蔓。风从东南来,漫山松涛奏出沙沙的旋律、舞动起婆娑的身姿。双脚轻轻踩在落满松针、和阔叶的地上,不想惊扰山中的生灵。但野兔还是从身边灌木里、野草丛中惊慌地窜出,远处一群山鸡在悠闲地寻食草籽、和秋风吹落的小果实。

再向前行,植被越来越密。是一片未开发的原始林带;其间古木参天,树林荫翳。各种灌木疯狂扩展,挤满了树与树之间的空隙。

这里才是山中大小生灵的家园,至清晨、傍晚时分,各种鸟鸣的声音:清亮的、婉转的,如一场盛大的舞会,呼朋引伴,尽情鸣唱,悦耳的歌声一阵高过一阵……

你方唱罢我登场,夜幕下,狼、野猪等生灵,小心、谨慎地出动了。它们生存不易,必须防备一种高级生灵的围捕。

山路到了禁区,再难涉足。乡贤陈树屏就长眠在此。也许老人家厌倦了红尘,不愿为军阀、大盗所左右。寄身于这明月松涛的林间,听百鸟的歌唱、闻春天的花香、看暗夜里的精灵、采四季山珍,邀天上、地下的神、君。就一轮明月、品一口山珍,饮一壶松泉酒,谈一谈人间旧事一一‘罗裙记’ 我插三柱心香,献一壶浊世新酒,三拜九叩。恭敬天、地、人。祈人间浩气常存、国泰民安!

长庚爷爷说得不是十分对,没错――大山才能孕育大气、有才能的人。太阳山北麓有余诚格,南麓有陈树屏。但这也是家乡的人,家乡的山啊!

余老先生毁誉相交,才学出众,背负污名,自有后人评说。陈树屏,字介庵,乡人都称陈之白。太阳山孕育的骄子。进士出身、忠孝两全、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审理冤案、兴办学堂、硕果垒垒。深爱家乡,情系太阳山。

晚节高尚,不为袁氏高官厚禄所诱。

生前为母筑室太阳山頂,行守孝道。死后长眠太阳山。

有罗田人怀念他创作〈罗裙记〉,至今传唱不衰。有碑碟留世:‘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根’。

浩日当空,照着苍茫的太阳山,倾尽最后一滴浊酒。一丝愁绪漫上心头;故人已去是何年,今日是何日……

“山花落尽山还在,山水自流山自闲”。

在这山花落尽的太阳山上,忆起北国的千山。白雪铺满山间,温暖的经房,恩师的教导:“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今天得益于这大山的点化,终有一点点开悟!

人生有冷暖,山水有四季,当顺时序:春山花木萌动、夏日渐丰、灿烂多姿,秋之收敛,冬之藏势……

【作者简介】
 陈新华,男,望江县凉泉乡人。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散文、诗歌、杂感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来稿要求原创,健康,有新意,配有图文,作者简介。若文抄袭,文责自负。
图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敬请与公众号联系

来稿速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