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转楼
社旗太和乡蔚文中学旧址在河南省社旗县太和乡原第二初级中学院内,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7月,主楼名曰“乐育楼”,又称“太和转楼”。
社旗太和乡蔚文中学于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回”字型,由四座两层楼房相连构成,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平方米,共120间,底面长46米,宽38米,高11.07米,立面造型为仿罗马廊式建筑,建筑结构具有中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特色,太和转楼建筑及发展过程,反映了豫南地区大地主阶层在清代末期到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对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河南省著名近代建筑之一。
太和转楼系居于此地富甲一方的蒙古族大庄园主、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的李子炎(1902-1951年),于1937年7月至1946年11月耗巨资历时9年兴建而成的。该建筑原为其私立学校——蔚文中学的教学楼,李自炎亲任首届校长。
太和转楼的设计别具匠心,完全是中西合璧的杰作。它坐北朝南,砖木瓦结构,平面呈“回”字型,整楼为一天井院格局,由东、西、南、北四楼组成,浑然一体,巧夺天工。该建筑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楼高12.8米,东西长46.7米,南北长40.5米,上下三层,共有房舍126间。楼的顶层带阁楼,雕梁画栋,重檐叠脊;四周廊檐均为精致的砖雕,造型奇巧,美观大方;门窗上镂刻着多种花鸟及几何图案,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松木楼板,杉木横梁,室内用编织花纹的苇席作顶,地面全部蓝色方砖铺就,整洁美观而又能起到很好的防火效果。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南楼的正面和天井院内一、二楼的四侧走廊,分别由26个、48个大型的连环拱圈支撑,上下、左右、前后完全对称,既符合了力学原理、满足了室内采光的需要,又节省了建筑材料,更给人以和谐统一、庄重典雅的美感。墙体厚达50厘米,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暖作用,居室冬暖夏凉,均衡设置的对开窗又有利于空气流通,使室内空气清新、气温宜人。最妙的是,楼的四角均有楼梯供人上下,楼的南面和天井院内一、二楼的四侧都设有走廊,前后左右上下,人行楼上可以随意穿廊越室、四通八达,故有“转楼”之称,又因其外型为欧式风格,所以又被当地群众称为“洋楼”,饮誉四方。宛东民谣云:“唐县城的塔,离天只有一丈八;源潭街的铁旗杆,离天只有一槄秆;太和街的大洋楼,离天只有一指头;赊旗镇的春秋楼,一下子插到天里头。”(笔者注:唐县城的塔,指的是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唐河县的泗洲塔;槄秆,高粱的秸秆;春秋楼,遗址在今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旗县陕山会馆内,已毁于战火。)这民谣正是该楼卓然风姿的又一佐证。
1937年7月,蔚文中学边建设、边招生,最初设有男子部和女子部,男女生分开上课,还设有小学部,1941年学校增设高中部。1942年,正值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伪唐河县政府按二、五减息政策,为李自炎减去40顷土地面积的赋税。值此,他将其作为兴学的资金,未雨绸缪,倾箱倒箧,用近10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转楼”和可供千人居住的一座“寝楼”(在“转楼”北,解放后被拆掉),并盖平房42间。蔚文中学管理很严格,无论贫富子弟,一律量才录用,很受群众欢迎。
作为蔚文中学的教学楼,太和转楼除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颇具魅力的艺术价值外,还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清末京城大学士、书画家张东寅(祖籍今社旗县青台镇)曾用隶书为该楼题写了“乐育楼”三个大字的匾额,悬于南楼正门两侧的巨型圆柱上方,使该楼风采倍增。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仁也曾挥毫题写校名,上书“蔚文中学”四个金色大字的匾额悬于校门,曾吸引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聚此求学深造。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墨宝均因战乱等原因未能保存下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转楼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他曾是我地下党活动的中心。建楼期间,从河北省来的地下党员郑国安,以“木匠”身份作掩护,趁势打入太和寨,在此发展革命力量。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员刘花年、仝保乾等人,也曾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革命理论,开展革命活动。
1947年12月9日,唐河县城解放。次日傍晚,桐柏军区派出解放军一个连的兵力,攻打原属唐河县管辖的太和寨。他们首先抢占了“转楼”制高点,向寨内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了一夜激战,民团溃败,弃寨西逃。21日(冬至)太和寨解放,解放军开仓放粮,当地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方总医院设在该“转楼”内,有成百上千的伤病员在这里得到了救治,康复后重返前线。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曾多次到后方总医院看望伤病员,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作战,为“转楼”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解放后,该校改为“太和完全小学”,1956年8月更名为“唐河县第十初级中学”,1965年11月13日社旗县建县后改为“太和民中”上世纪70年代初改为“社旗县第四高中”(也称永红高中),1983年更名“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级中学”,其间这座转楼一直作为全校师生宿舍楼和学生教学楼使用。
历经60多年的风雨侵蚀,蔚文中学旧址局部出现了凹陷、漏雨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