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5后不再崇拜国际品牌的高级感,国产数码品牌正崛起吗?

最近,掌阅iReader的粉丝和kindle的粉丝在网上又吵起来了,这也是进入2018年以来,两方粉丝第一次正面交火。如下图:

具体情况是,iReader发布了新款阅读器T6,也是6英寸300ppi电子墨水屏,价格与kindle paperwhite 3持平,于是有媒体进行了对比,发现在重量、轻薄、容量方面iReader都占有优势,比较之中kindle粉丝坐不住了,于是有了以上的评论。

Kindle的粉丝回答很一针见血,配置好不好,体验好不好,都不是核心的,核心是内容多。那么,掌阅在内容方面有kindle多吗?

实际上,在很多最新出版书上,掌阅和kindle的收录是旗鼓相当的,比如《刺杀骑士团长》,比如《历史的荷尔蒙》,比如《原则》,比如《湮灭》,双方都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还有很多重磅书,kindle上就没有了。可以说,自上市之后,掌阅在书库方面的成长非常快速,在出版书领域正在接近kindle,经常还有超越。

但为什么评论还排山倒海的支持kindle呢?这主要是因为kindle国内保有量很高,广大粉丝还是维护自己的选择正确性的,人们很愿意为自己选择的产品站台。

但这并不是掌阅的目的,掌阅无意去把已经上kindle火车的人请到自己车上,掌阅的目标是广大还没有对电子书阅读器用户产生了解的用户,去启发他们选择电子墨水屏阅读。

国产品牌的快步与国外品牌的驻足

不得不说,这几年国产品牌在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助推下,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甚至推进到国际市场。而国际品牌,在产品相对成熟后,就不再更新,或者十分缓慢地更新了,举例来看:

在相机领域,少数国际品牌还在卖2013年、2014年的万元单反产品,只因为国产没有;

在阅读器领域,国际品牌还在卖2014年、2015年的产品,只因为国内挑战不足;

在处理器领域,处理器性能曾经几年没有大幅提升,只因为市场已经比较稳定;

在内存领域,由于中国没有介入生产,却是消费大户,结果从去年起价格暴涨;

在芯片领域,更不用说了……

可以看出,对于很多国人喜欢的科技产品,中国企业的加入对于平易价格,提升创新,提升用户满意度的作用非常之大。

这其中,表现最完美的就是手机市场,由于国产品牌的不断更新,用户可以只花1000到3000元就买到外观靓丽,功能齐备的产品,而十年前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索尼、三星等在国内份额已被挤出。最近在华为P20发布之后,国产品牌最终也进入了国际品牌一直把持的高端市场。

回头来看,这十年国内手机用户获得的福利,绝对要比国际品牌独霸市场要好很多。而从一开始就在严酷的环境中成长,让国产品牌更重视创新,更重视规模,更重视用户的反馈。比如OPPO,其十分重视用户的重复购买率,这种认真倾听用户反馈的做法,让其几年间成为全球第四大的手机厂商。

国际品牌的高级质感正在降低

与国际品牌驻足相并行的,是国际品牌的高级感正在降低。这种在消费升级且对高级感感受降级的情况下,出现了貌似“消费降级”的事情,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消费心理原因:

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口碑的认同更高,而不是相信传统媒体和广告,更不愿相信包装;

新一代消费者对价值有自己的判断,不太追求价格过高的产品,反而是适中够用就好;

对国际品牌的崇拜和无视,成为80后和90后甚至95后的区隔标志,90、95后即使购买也会从产品功能谈起,而不是品牌,骄傲的内心让他们不再为品牌臣服。

随着消费主力在每一年从80后迅速变为90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曾经在市场中畅行无阻的国际品牌遇到了麻烦,奢侈品销量受阻,iPhone遇到了增长瓶颈,国产汽车热度直追国外汽车,在黑电白电领域国产也越来越具有优势。

消费者更愿意用每小时净化多少立方米甲醛的数值来判断净化器的好坏,而不是牌子,人们更愿意听老罗谈论几个小时的设计、技术和材料,而不是一个牌子。

湮灭的高级感和国产品牌的高端之路

通过90后消费者的自信与骄傲的碰撞,从而产生出改变市场走势的能量,我们看到的是传统高级感的湮灭。也就是说,国外品牌很难再拿一些具有高级感的元素,来维持产品的高价,他们必须提供相应的高级技术和高级设计。

但正所谓高级感消散了,但高级产品并没有消散,国内消费者依然渴求高阶的产品,比如华为的P20 Pro,比如索尼的A7RIII微单,比如GTX1060显卡,比如上万元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国内消费者的新要求是,你可以价格高,但需要拿更具科技含量的技术和功能来交换。

因此,当有人问现在大家很多人都选择了十几万的国产车,到底是消费升级了还是降级了?显然是升级了,因为我们既然可以看到很多人不选择价高的国外品牌产品,就也能看到更多人选择了功能较好的国产品牌产品,而不会选择夏利富康,总体消费水平是提升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性价比品牌为主的国产品牌,开始上攻高端品牌了,只不过其通过的不是高端的包装,塑造品牌光环,而是通过更高阶的技术,例如华为的三摄像头手机,比亚迪的长续航电动车,以及更多智能硬件品牌。

“国内用户还是不选你,并不是说你做得不如国外品牌,而是因为你没有超出国外品牌一个量级”,一位国内IT产业的业内人士说道。也只有技术大幅超越,才有可能实现市场中的持平或小幅领先。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追逐更像是一场闭关修炼,而一旦出关实力也就不容小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