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相关信息资料
珐琅融合了所有美的颜色,大多数人不能够精确地说出那些颜色的名称,却一定会被那些颜色的存在以及与其它颜色之间巧妙绝伦的搭配、融合所震撼。即便是素色珐琅,纯黑、纯白、透明的调调,也会因为烧制工艺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珐琅彩是景德镇瓷器中的一种装饰技法。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瓷质洁白,莹润如玉。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五言诗句,底有“雍正年制”款识。
“珐琅彩瓷”的主要制作地为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于是珐琅作所制,因此属于无可挑剔的正统珐琅彩瓷,另外在景德镇也制作了部分珐琅彩瓷,与前者相比,后者部分制品对是否归属珐琅彩瓷范畴还存在争议,这里就不赘述。
雍正珐琅彩瓷的款识,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一般以蓝料彩书写,多为4字楷书“雍正年制”,写在双方栏内。青花所书“大清雍正年制”的6字楷款也有,但是比较少见。这件瓷器无论从市场投资上还是艺术造诣上都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发展至雍正初期.由于自制彩釉料的大幅度增加,特别在雍正六年,(1728).自制彩釉料近二十种.其中九种是进口彩料中所没有的颜色.由于这一时期的珐琅彩料的丰富,加上瓷胎的进一步精细.画稿改样的形式多变.即使珐琅彩瓷出现了清新靓丽前 所 未 有的意境.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而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在维持这一高度的同时,出现了诸如艺术性.装饰性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西洋人物画面的出现使人物题材增多.更突出了珐琅彩瓷的豪华装饰效果.而同样创烧于康熙时期,发展繁华于雍正时期及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在乾隆中期以后逐渐占了主流.这也反映出了珐琅彩的烧制既费时费力,又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不及粉彩容易烧制.在整个大的经济形式的环境中,珐琅彩瓷在乾隆末期逐渐淡出.而粉彩瓷器仍能得以继续发展流传也在情理之中了.
珐琅彩在制作完成后,釉面有强烈的釉光感,镀金处呈黄亮色。但是珐琅彩经过了百年的岁月,受到空气的氧化、辐射、灰尘等污染以及人为擦洗,加之终日爱不释手地把玩,珐琅彩釉面光泽会逐渐变旧失亮,日积月累形成的皮壳,我们称之为包浆。根据笔者所处理过珐琅彩的感觉对比,有年头的珐琅彩都历经数百年沧桑,民国至今的珐琅彩也有近百年的时间,釉面的旧色是由空气中的微尘和腐蚀物侵蚀及氧化作用,逐渐自然形成的。所以,区别老珐琅彩与高仿器的皮壳的新老要一看老光是否自然;二看包浆是否一体;三看手感有无生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