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名方集锦5方

行之医话 7月5

1.胆石病——柴牡五金汤(陈苏生方)

【组成】  柴胡9g,生牡蛎(先煎)30g,海金沙15g,广郁金9g,鸡内金4.5g,川楝子9g,金钱草15~30g,青陈皮各0.5g,枳实6g,甘草4.5g,川厚朴6g,瓜蒌12g,冬瓜子18g,冬葵子12g。

【用法】  另外,每日服雪羹汤(大荸荠4个,海蜇皮漂去石灰矾性30g),水煎服,日1剂。

【功效主治】  疏以解郁,清以泄热,利以去着。用于胆石病。

【方解】  陈苏生老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治疗本病清泄湿热必须结合升降滑利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为胆为“中清之府”,其胆汁为“肝之余气泄胆,聚而成精”(《东医宝鉴》),所以胆的病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若肝的疏泄

正常,气机的升降也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反之,肝失疏泄,郁而化热,肝热灼液,导致胆汁排泄不利,会造成胆石郁结。所以,不管临床中所见气郁型、湿热型或热毒型,均与肝脏气机升降失调有关。结石是标,气滞是本,故治疗胆石症必须重视气机升降,疏肝理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气开郁能降低胆总管口括约肌紧张度,减少胃酸分泌和游离酸钙,使胰腺分泌减少,解除胰管梗阻力,减少压力增加胆汁分泌,与中医理论相合。此外,胆石症以湿热型最为多见,湿与热两者,目前均以清热为主。陈老认为当配以甘凉滑利之品,俾湿去则热无所依,且滑利之药对消痈化石、利窍排毒均有好处,所以,陈老认为治疗胆石症当以疏、清、滑、利为主。

柴胡,《本草经解》认为“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牡蛎味咸性降,《汤液本草》“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之硬”,二者合用,一升一降,既宣畅气机,又软坚散结;郁金、川楝子、青陈皮,疏肝以解郁,理气兼消积。从现代药理分析得知,郁金含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并使胆囊收缩,有利胆作用,挥发油还可溶解泥沙状结石,故用于胆结石尤宜,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清泄湿热,利水通淋,软坚消石;冬葵子、冬瓜子、瓜蒌,滑以去着,通窍利湿,还有消痈排毒作用;制川厚朴、甘草、枳实,不加大黄加滑利之品,既有小承气汤宣气除滞、清热通便作用,又可避免用药过峻而伤胃气。本方虽以疏清滑利为主,但药不过峻,所以只要不是患者十分虚弱,一般都可使用。

雪羹汤方出于清代《绎雪园古方选注》,其方:羹,食物之味调和也,雪,喻其淡而无奇。荸荠味甘,海蟹味咸,性皆寒而滑利。凡肝经热厥,小腹攻冲作痛,诸药不效者,用以泄热止痛,久服不伤正气。

【加减】  伴有发热炎症,加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出现黄疸,加茵陈、山栀子;胁痛,酌加香附、乌药、延胡索;呕恶胸痞,酌加制半夏、姜竹茹、枳壳;纳呆,加苍术、焦楂曲;大便不畅,酌加郁李仁、桃仁、大黄。

【验案】  杨某,男,66岁。1989年1月初诊。上腹疼痛2个月,有时剧烈。市某医院B超确诊胆结石。治疗前几日吃油腻疼痛又发,伴有呕吐,大便不实。舌红、苔薄腻,脉弦。此饮食不节,造成湿热内蕴肝胆,先拟疏肝利胆,清泄湿热为治,用柴牡五金汤加减:柴胡9g,生牡蛎(先煎)30g,台乌药9g,制香附9g,金钱草30g,海金沙(包)15g,鸡内金9g,制川厚朴6g,制半夏9g,陈皮4.5g,茯苓12g,淡竹茹9g,枳壳4.5g,川楝子9g,冬葵子12g,冬瓜子12g,延胡索6g。除头晕加潼白蒺藜各9g外,其余如上述加减,服用56剂,完全恢复,再服疏肝和络饮善后。3年来,未再复发。

附:疏肝和络饮  六腑以通为用。胆石即使排除以后,也还有复发可能,故当保持气机通利。陈老因拟疏肝和络饮善后,防止复发。疏肝和络饮:柴胡9g,生牡蛎60g,制香附9g,乌药9g,郁金9g,菖蒲6g,苍术9g,厚朴6g,枳壳6g,首乌藤15g,合欢皮24g。方解:本方旨在疏肝,故仍以柴胡、牡蛎为主药;香附、乌药,调气活血,疏肝消痞;菖蒲、郁金,开窍豁痰,利胆解郁;苍术、川厚朴、枳壳,温中燥湿,宽胸利膈,散满行滞;首乌藤、合欢皮,和血安神,故能达到气血流畅,消化正常,以防胆石再生。

【方源】  陈耀.陈苏生治疗胆石病经验.新疆中医药,1993(4):40

2.胆道结石——胆道排石汤(李遵五方)

【组成】  金钱草30g,鱼脑石15g,郁金9g,鸡内金12g,焦山楂9g,青皮、陈皮各4.5g,炒枳壳6g,姜竹茹6g,延胡索9g,炒川楝子9g,柴胡4.5g,生大黄9g,玄明粉(冲)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疏胆理气止痛,化结石通瘀结。主治胆道结石。

【方解】  方中金钱草、鱼脑石、鸡内金为化结石主药;郁金、枳壳、竹茹、青皮、陈皮有疏理胆道郁滞之功;生大黄、玄明粉能涤胃肠热积、排结石;延胡索、川楝子为理气止痛要药:焦山楂消油腻之积;柴胡为胆肝引经药。

【验案】  崔某,女,42岁,工人。1973年1月24日初诊。1972年下半年起感上腹部疼痛,牵引至右肩背。痛时虽注射度冷丁稍缓,但仍不能止。经本医院造影摄片,确诊为“胆道结石”,因拒绝手术,转中医治疗。患者形体肥胖,嗜食油腻,湿热蕴积,气滞瘀阻,肝胆失于疏泄,聚成结石,“不通则痛”。治拟疏胆理气,化结石,通瘀结,用胆道排石汤治之。金钱草30g,鱼脑石15g,川郁金9g,鸡内金12g,焦山楂9g,青皮、陈皮各4.5g,炒枳壳6g,姜竹茹6g,延胡索9g,炒川楝子9g,柴胡4.5g,生、熟川大黄各9g,玄明粉(冲)9g,3剂。1月29日复诊,药后大便日解3次,在大便内发现3枚大如黄豆的圆形结石,上腹部疼痛顿减,原方去玄明粉,再服3剂,胆区已不痛。再去生川大黄,连服7剂,以资巩固。

【按语】  此方配合得当,随症加减,疗效确切,能起到排胆道结石之功效。本方在临床应用中,经多次修改而定,治疗胆道结石,疗效满意。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3.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清热利胆丸(朱锡祺方)

【组成】  柴胡60g,黄芩30g,木香18g,生大黄18g,郁金45g,玄明粉18g,赤芍18g,金钱草60g,徐长卿18g,一见喜18g,川厚朴30g,茵陈90g。

【用法】  煎汤代水(茵陈质软如絮,不易研粉,故煎汤代水),泛丸如梧桐子大。上为一料量。每服6g,日2次。一般连续用药1.5~2个月。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消石止痛。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方解】  方中柴胡、黄芩、赤芍、大黄取大柴胡汤意,和解少阳,泄下热结,一见喜、川厚朴清热化湿,郁金、茵陈、金钱草、玄明粉利胆消石,木香、徐长聊理气止痛。

【验案】  张某,男,37岁。初诊:1970年11月16日。患者确诊慢性胆囊炎,胆囊部位疼痛,放射右肩,时有低热,历时2年余。曾住某院内科,治疗无效而转外科手术。患者畏惧,自动要求出院。嗣后胆囊绞痛屡发,经常高热,多次住院。虽经各种治疗,但疗效欠佳。服用清热利胆丸1个月后,胆囊疼痛明显减轻。再服药半月,症状全部消失。又给丸药半月,以资巩固。经2个月的治疗,共服上药2料,患者进脂肪饮食,亦无胆囊区疼痛。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按语】  朱氏认为,急性胆囊疾患宜汤药荡涤,但缓解期用丸药缓图,既方便病员,节省药材,又能巩固疗效,而达到小发、少发或不发的目的。有些病例排出了胆囊结石,得到了根治。病史资料完整的5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表明,本方的显效率为62%,有效率为84%。

【方源】  《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4.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利胆消炎汤(周建龙方)

【组成】  金钱草、枳壳、山楂各30g,郁金、黄芩、栀子、木香、鸡内金、川楝子、延胡索、佛手、白术各10g。

【功效主治】  行气止痛,清热利湿。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方解】  慢性胆囊炎属于祖国医学之“胆胀”“胁痛”范畴,其发生部位多在肝胆。《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肝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情志失调,则至肝郁而生胁痛;郁久化热;肝克脾土,土失健运则生湿。根据“木郁达之”“客者除之”“寒者热之”之治则,周老师提出“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之法。利胆消炎汤,方中金钱草以清肝利胆;枳壳大剂量用至30g,以理气宽中;余药以行肝气,解湿热,止疼痛,消食积。据现代药理研究:郁金、黄芩、栀子、金钱草等具有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延胡索素可使胆囊的血流量增加;川楝子能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活动。方中诸药配伍严谨,为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之良方。

【加减】  有泛酸者,去山楂,加煅瓦楞、海螵蛸各30g;纳差者加茯苓、神曲各10g;伴肠鸣,腹泻者加茯苓10g,薏苡仁30g;兼瘀滞而见舌有瘀斑者加牡丹皮10g,三七粉3g(冲服)。

【按语】  共治疗16例。除1例患者无效外,其余患者经用该方治疗,服药1周内症状缓解,1个月后诸症消失。

【方源】  王醊恩.周建龙教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经验管窥.现代中医药,2003(6):10

5.胆石症胆囊炎——复方茵陈蒿汤(叶景华方)

【组成】  茵陈30g,山栀子10g,生大黄10g,黄芩10g,广郁金10g,厚朴6g,青陈皮各10g,枳壳10g,金钱草30g。

【用法】  每日1剂,煎2汁,分2次服,隔3~4小时服1次,病重者1日2剂。

【功效主治】  清热利胆,理气排石。主治胆石症,胆囊炎,黄疸不退,腹胀便秘,术后胆汁引流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

【方解】  茵陈蒿汤是治疗阳黄证的主方,能清热利湿退黄,加黄芩以增强清热消炎作用;加金钱草以加强利湿之功;加郁金、枳壳、青陈皮、厚朴等理气之剂,不仅可以止痛除胀,还有助于利胆排石。临床观察复方茵陈蒿汤的利胆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结石随着胆汁畅利而排出。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关注更多秘验方

【加减】  大便多者改制大黄;热盛而便秘、多日不解者加玄明粉6g冲服;发热者加细柴胡10g,蒲公英30g,连翘10g,金银花30g;腹胀者加大腹子皮10g,广木香6g;腹痛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

【验案】  患女,14岁,学生。因右上腹部疼痛,发热,黄疸而住院手术治疗。诊断为胆囊炎,总胆管结石。术后6天,T管引流胆汁甚少,每日只有10~20m1,黄疸不退,乃请中医诊治。术后6天,T管引流胆汁甚少,昨有发热,目黄,纳呆,大便褐色,舌苔腻,边尖红,脉数。湿热阻滞,胆汁不利。治以清化湿热而利胆,以复方茵陈蒿汤加蒲公英30g。服药2剂后引流量明显增加,每日300~500m1,舌苔腻渐化,纳增。又服药4剂,夹T管后无不适,黄疸退,改进健脾清化湿热之剂。白术10g,青陈皮各10g,茵陈30g,郁金10g,甘草3g,黄芩10g,枳壳10g。服4剂,拔除T管,一般情况好而停药。

【按语】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初期有两种情况:①仍有发热,黄疸,腹胀不适,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数;②发热、黄疸渐退,腹部不适,T管引流不畅,有泥沙样结石从引流中排出。以上两种情况仍以邪实为主,故治疗尚须祛邪通利。六腑以通为用,在治疗过程中腑气通畅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腑时大黄是要药,不仅有清热通便作用,与茵陈、山栀子配合有很好的利胆功效。便秘多日须加玄明粉同用,以增强通腑作用。另外,若术后时间较长,或上述两种情况经治疗后病情好转,黄疸退,腹中有时尚不适,大便正常,为邪势已衰,而有正虚,多数为阴虚。见舌红少苔,盗汗,和气虚乏力,纳呆,气短等,这时不宜再用复方茵陈蒿汤,而应扶正调理。但扶正不能专用滋补药,须一方面养阴或益气健脾,一方面理气,清化余邪。

【方源】  《叶景华医技精选》

(0)

相关推荐

  • 医案|胆宁汤治疗胆石症两则

    案例一 程某,女,52岁.患者以阵发性右上腹疼痛半年,加重伴恶心.发热2天为主诉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即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2天前,患者右上腹部疼痛加重,恶寒发热,口苦咽干,大便 ...

  • 五种中药溶解胆结石

    针对胆结石的治疗,除开有手术指征的,一般是能够 挑选药品传统医治的,在其中就会有一些中药材可溶解结石,因此胆结石病人可依据自身的状况来挑选一些合适的中药材来医治.有五种中药材溶解胆结石可获得非常好的实 ...

  • 肝胆胰腺病资料汇编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龚士澄治胆石症六方: 其一.大柴胡加减方:酒大黄10克, 柴胡.白芍.半夏各9克,黄芩,枳实各6克.金钱草15克.黄郁金,广木香,陈皮各8克.玄明粉8克(2次和服). 本方适宜肝胆湿热蕴结者,胆石症经 ...

  • 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艾灸穴位和方法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 ...

  • 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57例 [关键词] 胆囊炎 [摘要]本文对57例胆囊炎.胆结石,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6.4%的经验,包括病理分析.治疗方法.方药作了介绍. [关键词]胆囊炎    ...

  • 这味中药汤剂,是老中医的最爱,用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效果非常好

    这味中药汤剂,是老中医的最爱,用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效果非常好

  • 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汇总

    龚士澄治胆石症六方: 其一.大柴胡加减方:酒大黄10克, 柴胡.白芍.半夏各9克,黄芩,枳实各6克.金钱草15克.黄郁金,广木香,陈皮各8克.玄明粉8克(2次和服). 本方适宜肝胆湿热蕴结者,胆石症经 ...

  • 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验方汇编

    肝胆胰腺病资料汇编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龚士澄治胆石症六方: 其一.大柴胡加减方:酒大黄10克, 柴胡.白芍.半夏各9克,黄芩,枳实各6克.金钱草15克.黄郁金,广木香,陈皮各8克.玄明粉8克(2次和 ...

  • 精制熊胆粉及其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症改善胆囊功能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熊胆粉制品,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这种熊胆粉制品呈现优异的生物学效果,例如其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胆结石疾病.预防或治疗胆囊炎.以及改善胆囊功能. 背景技术: :熊胆入药 ...

  • 张鸿谋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思路

    张鸿谋教授治疗胆病,以中医四诊合参辨证,参考西医B超.CT.MRI报告,经方为主,处方精炼,分阶段辨证施治,效果显著.记录如下,以飨读者. 临床案例 李某,男,55岁.初诊2018年9月5日.诉饮酒后 ...

  • 名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名方集锦

    胆石病--柴牡五金汤(陈苏生方) [组成]  柴胡9g,生牡蛎(先煎)30g,海金沙15g,广郁金9g,鸡内金4.5g,川楝子9g,金钱草15-30g,青陈皮各0.5g,枳实6g,甘草4.5g,川厚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