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飞多高、走多远,梦回牵绕的还是那个村……花尔楼村是辽宁省义县稍户营子镇下辖的一个村屯,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处于义县、阜新、北镇三地交界处,到义县比到阜新市清河门区的距离远了大约2倍,也不及到北镇市近;到锦州市的直线距离是到阜新市主城区的3倍。
花尔楼村在辽西走廊义县属于建村较早的村落之一。1958年,属铁河咀(嘴)子乡;1963年,分为花东、花西、花北三个自然屯;1983年,属稍户营子乡;1984年,合并称花尔楼村,属稍户营子镇。目前,全村人口约3000人,共分十二个生产组,有商、刘、潘、张、闫、何等姓氏组成。该村西邻是有商姓聚居地的铁河嘴子村,东为连王景屯村,北与阜新县卧凤沟乡三家子村接壤。
该村坐落在医巫闾山北端脚下,明朝为了抵御蒙古和女真入侵,在辽东漫长防御线上,西起山海关东到鸭绿江修筑了一条长城,又称辽东边墙。沿边墙修造的墩台楼堡珠连碧贯,宛转相连。花尔楼曾建有军事楼台一座,名为安澜敌楼。过去人们也称花尔楼这边为“边里”,壕北边为“边外”。
花儿楼村名是依此楼得名,至于花尔楼名字的由来也有蹊跷。花尔楼在清末还叫“花儿楼”,应该是民国或以后确立的音近“花尔楼”名称。那么,花儿楼的名字又由何而来呢?遍查史志,皆无所云。问及村中耄耋老者,皆言出生时此地即名花尔楼,不知名字起源。
明朝时,很多地方以当地长城烽火楼台名为地名,但这里的烽火楼明确记载为“安澜敌楼”!烽火楼怎会以花尔冠名呢?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守这个楼的官叫花尔,故名花尔楼,所以村也就依驻地而得名。原来的安澜敌楼横匾旁有“明万历已卯中秋立”字样,在文化大革命扫四旧的大潮中原楼被扒毁了,可幸的是2020年恢复古村落改造中,此楼又重新复建起来了。
在安澜敌楼南面的闾山脚下有座古庙观音禅寺(解放前叫观音堂),每逢佛教节令烧香拜佛的人不断,特别是每年的四月十八,远近居士、村民前来拜谒者众多,热闹非凡。原来庙里有一口大钟,钟文上记载了当时的年代,亦有商氏人们捐银的记载。目前,这口钟被移到水库旁的山岗上作为汛期警钟。
花尔楼村现有商姓约600人,约占全村各姓氏总人口的20%,与邻近商姓聚居的铁河咀村均为满族。该村商氏以前没有正式的家谱,只有口口相传,2017年冬编撰有《义州花尔楼商氏家谱》(草谱)。据说,商姓原本是汉族,清朝时是出民入八旗中的正蓝旗。据义县瓦子峪商氏家族文化热爱者商志国宗亲介绍,商家屯、张家堡、花尔楼、铁河咀等商氏聚居村的商氏均于清初自河北永平府乐亭县迁入。
(上图为花尔楼商氏家族文化热爱者商桂桐宗亲家传挂谱,看质地已有些年份了,可惜字迹模糊的己无法辨清内容)
义县商氏现有人口达四千余众,分布于至少七个村落,还有外迁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山东、辽宁本省的大连、沈阳等各地者。义县辽宁省是商姓聚居以及外迁大县,此地所有商氏是否为同一个支系,还有一些疑似,但对义县暨辽西商姓历史进一步挖掘考证,在东北三省乃至内蒙、河北东部商姓的文化研究中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