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吉林参帮喜欢让没经验的“新”人加入,其实新人大有用处

民国时期,长白山挖参帮有一个规矩,就是新人在提出进山挖人参时,所有人都不能拒绝。至于规矩的形成,总共有三点原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清朝年时期,北方地区由于天灾的原因,致使灾民爆增,一度形成了饿殍满地,哀鸿遍野的场景,于是,大批灾民不顾清廷的严令,纷纷向土地肥沃的关外涌去,目的就是为了谋得一个生存的机会,此次巨大移民潮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被历史学家称为闯关东。闯关东者大多来自于山东或河北地区,他们进入关东境内之后,往往会处于人生地不熟的状态,于是,一些人为了寻找捷径,特意参加了赚钱最快却又最危险的参帮。

参帮是什么?它是长白山上一个特殊的组织,是专门在深山老林中寻找人参的帮派。参帮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自然而然的,参帮所有人员都要自上而下遵守规矩。参帮最核心的领导者就是参把头,第二负责人是边棍儿,其余负责生火做饭者则是端锅的,而新参帮进山的队伍一般5人到7人组成,人数必须是单数,因为参帮成员们都认为,采到人参是大好事,所谓好事成双,一旦挖到人参,人参与人数就正好能配为双数,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当然,参帮的规矩还有不少,如在挖参时不能说蛇或者黄字等等,因为它们的谐音都显得尤为晦气。当然,参帮还有不少看起来十分奇怪的规矩,以至于不说出其中的原因就很难理解个中深意,参把头不能拒绝初把郎加入参帮的规矩,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如果按照常理而言,参把头作为一帮之主,帮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有做主的权力,况且初把郎没有进山挖参的经验,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完全可能会成为参帮的累赘,甚至还有可能坏大事,参把头拒绝初把郎完全合情合理。不过在问题表象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三个特殊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

参把头不能拒绝初把郎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寻参的“出奇制胜”的问题。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组织在工作时,都需要服从上级的命令,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但是采摘人参与其他工作性质不同,一般而言,采摘人参往往都需要碰运气,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把头也有空手而归的时候,故此而言,在参把头的统一指挥下,参帮进山也可能会一无所获。但是初把郎却完全不同,他们没有经验对参把头的指令服从性也不高,极有可能在不听话的行动中寻找到人参。

参把头不能拒绝初把郎的第二个理由,就是参帮的迷信思想。参把头和参帮成员们都信奉山神爷爷,更相信山神爷爷对每一个人都是完全公平的,所以,参帮人员一生之中发现的人参数量都是有限的。相比于参帮老成员而言,他们已经在山上找到过不少人参,命中之参的数量越来越少,可初把郎却是新手,命中应该得到的人参却十分充足,故此,一旦他们上山,就很有可能满载而归,让大家都得到实惠。

参把头不能拒绝初把郎的第三个理由,正是自己要避嫌。对于老采参人而言,在长白山里穿梭搜寻人参,能够认识山路是最基本的素质,故此,参帮中的每个人都具有独自出山的能力。参帮进山的主要目的就是采参,一旦寻找到人参,则需要由专人进行保管,而按照往常的习惯,保管者应该就是参把头。可是此处存在一个矛盾,参把头毕竟也是人,存在独吞人参逃跑的可能,如此会让所有参帮人员感到不安。可相比于众人,参帮中的初把郎却完全不同,他们不认识下山的路,将挖出来的人参交给他们保管,保险率会大大提升。参把头如果拒绝了初把郎的加入,无疑是将自己推上试图独人参的风口浪尖。

在市场环境的优胜劣汰中,每一个行业的长盛不衰,其实都有赖于自身制度的不断优化与完善。看似令人发愁的初把郎制度,其实也是参帮择选新人的智慧,毕竟只有源源不断新鲜血液的补充,才能让参帮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
参考资料:《挖参》 曹保明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