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IPD发布会
那么,IPD究竟是什么?
IPD是通过对产品开发中各种最佳实践进行集成,实现对产品开发工作有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它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公司最先于1986年提出的基于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ProductAndCycletimeExcellence,PACE),PACE现已成为业界产品开发管理的通用参考模型。
同年,加拿大罗伯特·G.库伯博士在其著作《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以市场为驱动》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从构想到发布产品的业务流程的应用,对很多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宝洁、杜邦、惠普、北电等公司都采用了他的阶段门径系统的理念。
IBM吸收了PACE的很多理论精华,更强调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市场的驱动作用;也把阶段门径的理念集成到了自己的IPD流程中,最终形成了一套IBM关于产品开发的方法论体系,就是著名的IPD。
1997年年末,任正非及一行人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公司、贝尔实验室与惠普公司,了解了这些公司的管理。IBM副总裁送了任正非一本哈佛大学出版的《The Power of Product andCycle time Excellence》,书中主要介绍了大项目的管理方法。
在IBM整整听了一天管理后,对项目从研究到生命周期终结的投资评审、综合管理、结构化项目开发、决策模型、管道管理、异步开发、跨功能部门团队、评分模型等有了深刻的理解。
任正非对IBM的管理模型十分欣赏,后来发现朗讯也是这么管理研发的,这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的一些管理著述。
“华为没有一个人曾经经营过大型的高科技公司,从开发到市场,从生产到财务……全都是外行,是未涉世事的学生一边摸索一边前进,磕磕碰碰走过来的。”
1998年年初,任正非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一文中写道,“我们只有认真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会使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是付出数十亿美元直接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经历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引进IPD是华为从“土八路”走向国际化,从偶然成功走向必然之路的开始。随着华为业务的发展,华为客观、主观上都必须努力改进管理。为了实现华为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追求,学习和引进业界最佳的管理体系是华为一直坚持的变革方针。
实施IPD变革并持续不断实践、优化使华为建立了一套适合华为的,能制度化、持续稳定交付高质量产品的研发管理体系。这不仅获得了国际市场的准入认可,更重要的是在产品领域不再依赖于“英雄”而是基于流程,可以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任正非在1999年IPD动员大会上指出:“从客观和主观上,公司都需要一场变革。各级部门要紧密配合起来,努力改进我们的方法。”
“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扩大规模,不能有效管理,就会面临死亡。管理是内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风暴。因此,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础。”
任正非1998年年初在《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一文中强调说:“这就是华为要走规模化、搞活内部动力机制、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战略出发点。”
经过二十年多年华为的IPD变革,IPD给华为带来的价值主要是实现了以下三个转变:
1、从偶然成功转变为构建可复制、持续稳定高质量的管理体系;
2、技术导向转变为客户需求导向的投资行为;
3、从纯研发转变为跨部门团队协同开发、共同负责。
这套体系强调产品规划和开发基于客户需求导向,保证了投资和研发始终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及持续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开发从仅仅是研发部门的事,转变为全公司跨部门团队的模式,使得华为能快速有序地提供质量好、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且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证明,华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华为从1999年引进IPD后,根据自己的实践,不断优化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华为特色的IPD整套方法论和可操作体系。华为二十年的实践走到今天进入世界100强,证明这套产品开发管理方法论体系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