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随笔】丐丏《读书的窘境》
文/丐丏
【作者简介】丐丏,本名张新春,辽宁新民人,市作协会员,编辑职称,喜爱文史,些有文章见媒获奖出版,现为国企管理人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读书的基本现实
人大多是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的。一些官员能集读书、著述、文化、贪腐于一身,所学所用与品德品行一人各表,心有旁骛,志存他向,是足够让人惊异的——如此“伪读书人”的蜕变是复杂而应当警惕的。
抛开官员或贪官不说,试问:你周边的人读书吗?哪怕是偶尔——不论你读书否。反正,我周边人很少有读书的。贤妻不读书,记得早年她乘兴读过《傲慢与偏见》,读后感是“不错”;在我的鼓吹下最近准备读张爱玲,书已早就全套在架,待其开卷。侄男外女孩子们不读书(教材之外),其他亲朋们不读书——姐除外。上级不读书,下属几乎不读书。
博友“@倚楼望月乱翻书”曾在微博上留言:“无意中发现了同事的藏书,应该也是买了太多不敢带回家了。”这道出了读书人、爱书人的一种尴尬处境。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在接受央视“面对面(20160417)”栏目专访时曾脱口而出:“成人是不读书的。中国读书的成人有多少?”可能他觉得前一句说得有点儿绝对了,后一句又拉回来点儿。
杨信宏《积财千万,无过读书》(20170224《光明日报》)、姚平《“全民阅读”当再上台阶》(20170322《光明日报》)二文中都讲道:2015年我国年人均阅读纸质书4.58本,相比发达国家年人均数十本的阅读量,差距非常明显。有资料显示(2015年),欧美年人均读书为16本,北欧达24本,英国竟达64本。在我们,即便是那4.58本,你信么?读书少,因为我们尚不算“发达国家”么?——也许正因为我们读书少才尚未发达。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较2015年的7.84本增加了0.02本。报纸和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分别低于2015年的54.76期(份)和4.91期(份)。这些数字,仅搁在我们的“发达地区”或还靠谱,搁在“全国人均”则绝没可能,无论纸质、电子,无论书、刊、报。
光明网“光明阅读”频道曾做过一个专题:“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细问下来,估计各有说辞。早年我们批判“读书无用论”;今天,“读书没用”应该还是相当一部分人不爱读书的一个现实而功利的考虑。尴尬的“读书”,贫者不指望其雪中送炭,富者不指望其锦上添花。——因严重违纪被“双开”的深圳市政法委原书记蒋某家“偌大一间豪宅里,遍寻不见一本书”,据说后来还是在其床头找到一本“少儿不宜”。多数贪官的头脑、家居被铜臭、情色而不是书香占据着、笼罩着、浸润着。
比不读书情况严重的是不买书。我们的新居多有书架,而书架上少有书籍或少有“正经”书籍。许多正式工作着的人是有书报费待遇的,但专费专用的很少,你出钱我也不买不读,报销时则四下里乱开发票。刘欢在《南方周末》记者就“中国好歌曲”对其所做的采访时举了一个例子(据网络),套用其语气和句式:“今天晚上假如有200块钱给你,或者是买书(原为‘买票看演出’),再就是把它吃了,在咱们国家可能90%以上的人是把它吃了。他不认为花那个钱值得,这个就麻烦了。”读书应该比看演出还处境尴尬。其实,温饱已不是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的首要问题了,但我们还是喜吃爱穿——吃穿上我们不怕“麻烦”!
有“余”则玩
古人有“三余”读书故事。对于我们许多人而言,很少是有“余”则读的。放眼望去,大家似乎都闷头在那儿,电脑手机、手机电脑,玩的就不说了;读的(所谓数字或电子阅读),梁晓声先生也表示怀疑:“大多数人都在看些没有营养的节目、没有价值的影片、没有深度的文章。”这似乎比纯玩还要好些。对当下随处可见的“手机控”现象,梁先生很是担忧:“你有多少青春、多少时间可以被手机消磨?”
鼓捣手机、电脑之外,另一种在我们中间盛行的非常耗“余”的活动恐怕要属打麻将了。走过一片住宅小区,打麻将的洗牌声总会此起彼伏——季春、三夏、初秋听得清,晚秋、三冬、早春可想象。
玩手机、打麻将之类对我们的侵害是潜移默化而深远的,其后果当不亚于早年的吸食鸦片。
对比“读万卷书”,一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则更热衷于先“行万里路”——这至少是为了健康的健康活动似无可非议,不一定非要“活到老学到老”嘛!有钱有闲的,自驾行、“驴友”行、摄影行、国外行早已不在话下,最近听说,玩法已推陈出新,有玩跑马的,有玩改装汽车、山地越野的,有玩江河快艇、湖海潜水的,等等,不一而足。人各有志啊!
读书是可寄托的
为什么读书?似不待多言,往大而又大了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读书;往小而又小了讲,为平静而优雅地打发时间而读书,为“享福”而读书——“有工夫读书,谓之福。”(张潮《幽梦影》)
如果不喜欢读书、不读书的情况愈演愈烈,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没文化;越来越没文化,那我们的诸多梦想包括“中国梦”最终可能真的就是一场梦了——说得有点儿言重亦严重了;读书不是万能的,不读书是万万可能的——论现象,不论“致用”与否。
“一个学者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高峰《不爱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段话说的更言重也更严重啊!振聋发聩而非危言耸听。
读书网、读书日、读书节的设立及全民阅读、读书征文活动的开展等等,我们正致力于提升“读书”的人气、扭转“读书”的窘境,使读书由小众而大众、由偶尔而日常。——但愿这些活动都不是头脑一热、心血来潮的,更不要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尊重原创,文末点个赞呗!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