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古书画中的“写九”与敦煌旧俗

今日为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看作为“大吉之日”。而且,古人也把冬至节气看成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俗称“亚岁”。

元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局部)

唐宋时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在敦煌文献、壁画里,以及中国传统古画中有关冬至的记录和描绘也是十分丰富的。

莫高窟第68窟 落日 盛唐

敦煌壁画中的岁时节令之冬至

自古,冬至就是“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日行南至”(《孝经说》及《三礼义宗》)的重要节气,更是万民同庆的大节日。《东京梦华录》里写得直观:“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唐宋以来,举国上下都视冬至同元正,放假过节是必须的了。敦煌文献S.6537《郑余庆书仪》中记载:“元正、冬至日,在已上二大节,准令休假七日,前三后四日。”

敦煌文献S.6537《郑余庆书仪》

实际上,冬至不仅是“大如年”,也确实是承担过“年”之重任的。它是殷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的“岁首”,是周时的正月,于是亦被后世称为“周正之节”。

敦煌文献S.4663《杂抄》

冬至自古被视为“大吉之日”。敦煌文献P.3671、S.4663、S.5658等卷《杂抄》中有明确讲“冬至之日,阳爻始动,万物生芽。”

古人多将阳气作为君道之象,而冬至因是一年中阳气上升的初始,拜贺之礼便是人们在这天要追求仪式感的表现了。

莫高窟第431窟 院落场景 初唐

拜贺之礼多存在于朝堂官府,下属当面参拜上级,是规矩,如果有特殊原因未能当面参拜,也要写好书信以表庆贺。那时候薄礼相送是应尽的礼节,各种地方土特产聊表心意,上级对下属也会赏送礼物,比如冬日刚需毡履、夹袄。

春节时,家中自是亲朋相聚,酒食热闹。

莫高窟第23窟 院落场景 盛唐

冬至亦不例外,敦煌文献中载有《冬至相迎书》:“长至初启,三冬正中,嘉节膺期,聊堪展思。竟无珍异,祗待明公,空酒馄饨,幸垂访及。谨状。”

酒是自家酿的最香醇,纯手工馄饨皮薄馅大,即使不添加别的配菜,也能食个欢乐,喝个快活。

莫高窟第146窟 宅子酒肆 五代

只要有了酒,讲话总会少上许多刻意,多出几分诚恳。回顾过去一年,无需再像年终总结那样“横平竖直”,而是可以就此开怀,嬉笑怒骂倾吐内心真实。

冬至亦是佛教徒们设供献佛的重要日子。敦煌文献S.6275《丙午年十一月纳油历》中记载:“十九日就库纳油叁升,付都师亦冬至[油]肆升,付都师造佛食用。”

敦煌文献S.6275《丙午年十一月纳油历》

冬至更是一年当中寺院里的重要节日。信众们一团忙碌制作美食,举行宴会欢度节日。敦煌文献S.1519《寺院油面破历》记载,“(十一月)十九日麦酒壹瓮、粟酒两瓮,僧录、僧政节料用。更油贰升,酒户郭没支节料用。……又面柒斗、油壹升、酒半瓮,徒众早上拜节造戒斋吃用。”

莫高窟第236窟 斋僧 中唐

“冬至大如年”,宣告的是冬至的地位和分量,也是激励和唤醒。在万物萧瑟的深冬,人们反倒要格外打起精神,不可颓然荒废。今日阳气始至,一盘水饺下肚,一杯温酒入喉,便瞬间元气充盈、毫无倦怠了。

清《雪岳读书图》(局部) 萧云从

古人常以“画梅”、“写九”消磨漫长冬季

冬至时节,冬意正浓,中国传统古画之中也多有表现冬至前后景致的场景。最典型的莫过于山林白雪皑皑、枝头残雪覆盖,寒风萧瑟。

元 佚名《冬鸦秃木图》

明 谢时臣《峨嵋雪图》(局部)

中国北方冬季寒冷,为消磨漫长的冬季,古人发明了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算起 ,每九天算“一”,以此类推。等数到“九”时,便已是春暖花开之时。

南宋 佚名《霜柯竹涧图》

南宋 李迪《雪树寒禽图》

数九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如画梅、写九。

画梅: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北宋 赵佶,《梅花绣眼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每日点染一枚花瓣,一般点法是上点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八十一天过后,还收获了这一冬的天气日历。也许还可以和前几年的对比一下,也别有一番乐趣。

《康熙遗俗轶事饰物考》还记载了另一种涂法:“晴涂红色,阴蓝色,雨涂绿色,风涂黄色,雪可以空白不涂,或填铅粉。九九完成,已是冬去春来,每格笔画颜色不同,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清人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当时道光帝亲书这九个双钩空心字,让大臣们逐日描红填写一画。

故宫养心殿大修前挂的《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不仅仅是古人的闲趣,其实也和大多数传统文化和风俗一般,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传达了无限的情思深意,或是寄托美好愿望,或是真诚的祝福。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以及延续的。

(0)

相关推荐

  • 食器之道 | 带您认识古代敦煌的饮食器具(二)

    2021-03-24 10:03 勺子 勺子之"勺",多写作"杓",可见为木质. 榆林窟第25窟中的樽和勺子 莫高窟第236窟斋僧图中的樽和勺子 勺子的用途有两 ...

  • 欢迎来到敦煌酒家

    敦煌酒户康神神诚邀各位来尝一尝唐代美酒~ 我叫康神神,从出生起就生活敦煌,粟特人,我的职业可是能在敦煌排得上"最受欢迎职业前三"呢! 你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啊,是个酒户. 我们康家从 ...

  • 一份唐代生活消费账单

    马燕云 摘要:敦煌文书P.3569号,即<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四月为官酒戶马三娘.龙粉堆支酒本和算会牒附判词>.这既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一道蕴含了许多唐代普通民众生活智慧与 ...

  • 敦煌岁时节令|端午:寻找千年前的仲夏雅趣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叫重午节.端阳节.天中节.浴兰令节.端午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齐白石端午画作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纪念屈原之说,也有纪念伍子 ...

  • 古人的假期party

    宴会是饮食活动的高级形式,不仅是精美食物和精湛厨艺的集中展示,也是调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宴会的功能,实际上远远超出了饮食本身,而具有了娱乐.艺术审美.联络情感.维系社会关系的功能.   敦煌壁 ...

  • 转:冬至大如年:古书画中的“写九”与敦煌旧俗

    宗和 今日为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看作为"大吉 ...

  • 海棠、梨花与木兰,古书画中的春分花信

    每一种气候都一种花信,它是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一侯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这是春分的花信. 今天是春分.春分一到,海棠.梨花.木兰也在春雨 ...

  • 鉴赏|古书画中的春色与礼俗中的立春之祀

    立春俗称"打春",属二十四节气首个节气,也指由冬入春的临界点,意味着气温将升,万物复苏:也意味着生机勃勃,农家播种. 它居岁首,人们常于此日开展相关民俗活动,去祸祈福,以昭示整年的 ...

  • 古书画中“传”和“款”字类作品

    元 曹知白(传)林亭远岫 香港佳士得拍品 在众多艺术品收藏种类中,古代书画作为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艺术门类,一直受到历代收藏家的重视和青睐.在现今的书画收藏热中,随着一些大名头的古代书画陆续在市 ...

  • 珍藏古书画中最著名的30幅长卷!

    2020-02-17 10:17:32 来源: 中外绘画艺术https://www.163.com/dy/article/F5J3ASQ60514CN4V.html 宋 赵佶 柳鸦芦雁图卷 纸本设色 ...

  • 故宫古书画修复大师张旭光|父子三代传续,守护古书画中的“旧气”

    书画的装裱修复手艺,至少在晋朝就已存在,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裱画技术唐时初具规模,至宋徽宗宣和年间日臻成熟,传承至今.文物之所以能够留存千年,靠的是一代代修复人为之"续命". ...

  • 古书画欣赏:大明朝, 恣肆奇特徐文长

    明代才子特别多.<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有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不过,论起在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民间的口碑之好,除徐 ...

  • 冬至大如年,我在北方的寒风中吃饺子,你在南方的小巷口吃汤圆

    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后,太阳往北移,我们中国所属的北半球白天开始变长.虽然白天变长,但是太阳直射的是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依然很冷!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会每天长一 ...

  • 黄牧甫在吴大澂藏2000方古玺中精选,自钤、自存,随身必备超级印谱《十六金符斋印存》&黄牧甫篆刻

    离我们最近篆刻三巨头, 吴昌硕.齐白石.黄牧甫, 吴昌硕在冲刀运刀时,左右摆动,一如书写石鼓文时的运笔,辅以敲.击.凿.磨等"残破刀法",斑驳古拙,如洪七公一样,刚正有力. 齐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