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关键是防,你防对了吗?

学草莓种植技术,看病虫害防治方法
了解市场行情 就上·草莓种植助手

最近很多地方都是连续阴雨加上低温弱光,为白粉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我的棚内又上白粉了,治不住了”很多莓友棚内发生白粉病了,虽说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但在这样一个花果期发生,那到手的钱就没了,严重者能让产量减少40-50%。怎么能让人不着急?

白粉病难防治有两个原因:

一是病害抗药性强,部分地区白粉病菌已对很多药剂产生抗性,最直观的就是打了很多药,没用,控制不住。

二是白粉病病菌寄生能力很强,没有伤口也可以通过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草莓植株的表皮。温度及相对湿度适宜时病菌孢子会不断产生,反复浸染,使该病在棚内暴发成灾。

果实白粉病-图片来自说好不放弃莓友

图片来自用心莓友

目前这个天气棚内草莓随时可能会受到白粉病的侵害,建议提前做好预防,因为预防才是防治白粉病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哪些措施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0℃病菌繁殖受抑制,温度低于5℃、高于35℃时几乎不发病。强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因此在生产上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好温、湿度及光照掐灭病害发生流行条件。

1、白天升高棚内温度和降低夜温的方法。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采用升高棚内温度闷棚2-3小时,具体可以这榜首操作,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关闭所有通风口,将棚内温度升到36-37℃左右时,保持2-3小时左右,然后打开进出风口利用通风将棚内温度降到23-25度,连续3-4天的闷棚。植株坐果后可尽量降低夜间温度,可低至5~6℃,可大大减少白粉病的发病几率。

2、尽量降低棚内湿度。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浇水尽可能在上午11点之前完成,浇水后打开风口排湿至少一个小时,降低棚内湿度。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应加大放风量,通风降温排湿。垄间可用稻壳、切碎的稻草或麦秸垫果。既可保护果实,又可降低棚室湿度。垫果材料在果实采收后应及时撤除。

3、合理增加光照。及时打掉底部老叶,病叶、病果并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病菌随雨水和气流进行再侵染,减少菌源基数。同时利于田间透风透光。连续阴雨少日照天气可以人工补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最白炽灯。既便宜也实用。

4、重点部位重点巡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检查时首先要查距离温室后墙两米的部位,这个部位空气对流频繁,空气忽干忽湿,白粉病易于发生。因此检查是否有白粉病时,要先检查距离后墙两米的部位的草莓。如果发现有少量植株发病应及时摘掉病叶病果,用密闭塑料袋装好带出棚外消毁。防止发生二次传播。同时局部用药,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图片来自贫穷贵公子莓友

治疗药剂有:

2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30克/亩)、25%粉唑醇悬浮剂(20-40克/亩)、可选29%绿妃(比萘嘧菌酯)1500倍液,或42.4%健达(唑醚氟酰胺)1500-2000或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露娜森)1500-3000倍液。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1000倍液,乙醚酚等。

用药的注意事项:

(1)为防抗性的产生大家要注意不同机理药剂的轮换交替使用,打药后视情况间隔7-10天再次用药,每种药剂每季最多用2-3次。

(2)打药时加大水量打,打透,一般一亩地最好能打5-6桶水,正反面都要喷到,一定要喷施仔细,正反面都要着药,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在花果期,不方便打药时,我们们可以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来防治白粉病。硫磺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杀虫杀菌剂,但是在草莓花果期预防和治疗白粉病上却有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是:一般棚室内每100米安装1台熏蒸器,熏蒸器内盛20克含量99%的硫黄粉,傍晩盖帘闭棚后开始加热熏蒸。隔日1次,每次3-4小时,其间注意观察,硫黄粉不足时及时补充。隔天熏蒸一次,连续熏蒸10次。对白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