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与灾难

1516年,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造了一个词“Utopia”,也就是乌托邦。它指的是一种想象中的近乎完美的社会。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词根“ou-topos”,合在一起是,“不存在的地方”。
换句话说,莫尔早就意识到,这种完美的地方并不存在,只是一个空想。他写下《乌托邦》的初衷,大概是针砭时弊,浇一浇心中的块垒。可惜,后世的人忘记了乌托邦的本意,执意要将这种无法实现的理念落实到人间,犹如飞蛾投火。
然而,乌托邦理念之所以是乌托邦,恰恰在于它不可行。社会苦难深重时,它可能会蛊惑人心,但一旦落实下来,必然因违背人性而遭到自发的抵制。就其本意而言,人类无法自发地、和平地建立起一个乌托邦社会。因此,让乌托邦理念变成社会现实,必然要借助大规模的暴力。讽刺的是,一种拿人类做祭品的社会,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是完美的地方。
当然,个别人或个别团体自愿组建一个乌托邦社团,这个毫无问题。毕竟,他们是用自己的金钱和生命为自己的理念埋单,对社会构不成危害。但是,我们没有权利让其他人为我们自己的乌托邦理念埋单。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世俗主义的日益弥漫,人类的道德自负和理性自负也愈发膨胀,在这种时候,我们更有必要抵制乌托邦理念的诱惑。方法就是回到起点:记住乌托邦只是一个空想;而我们只不过是凡人,不是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