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话直,你别介意':对不起,我很介意!

01

情绪的按钮被按下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女儿和儿子因为比较谁的鸡腿大而吵起来了。

媳妇第一时间发声制止女儿,然后女儿做出语言对抗。

她俩你一句我一句眼看就要失控。

在她们沉默的时候,我说:“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孩子们问是什么意思。

我用刚才的事情解释说:

刚才弟弟一发脾气就按下了姐姐的按钮,于是姐姐就开始播放对弟弟做鬼脸和大声说话的行为。

然后姐姐大声说话又按下了妈妈的按钮,于是妈妈就开始责备姐姐。

然后你们就开始互相按对方的按钮,就不断的对抗、争吵。

接着,我反问到“你们知道如何停止按这个按钮吗?”

媳妇首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说出了停止按钮的关键——“要反思,要用非暴力沟通”。

女儿似乎也明白什么意思了,因为她总说自己是情商大师。

而4岁的儿子觉得按按钮这个事挺好玩,举起他的小手说“爸爸,看我按你的按钮。”

然后他就在我的胳膊上用力按下去,然后我就假装开始生气。

就这样,全家人都开心起来了。

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无意识中形成的习惯,通常会在相似的情景中,采取相似的的行为表现出来。

比如生活中我们的沟通方式,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02

用非暴力沟通模式复盘

按照心理老师的建议,每次发生问题后,我们都会在情绪稳定后进行复盘,就是反思。

复盘的过程,需要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我看到的行为”

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你有什么感受”

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导致我/你有那样的感受”

4.请求—“清楚的请求想要的具体行为”

我和媳妇面对面坐下来讨论刚才的问题:

“我看到你刚才对闺女大喊。你有点心烦有点生气,因为你想快点平息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吗?”

“是的,我受不了她高声尖叫的说话方式,听到那种声音我的头就要炸了。”

“那么,你想要她怎么做?”

“我就想她好好说话。”

我又问“怎么样才算好好说话?”

突然,我们一时也说不出来什么算好好说话,我们无法提出具体的请求。

03

为什么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我们看到,非暴力沟通的沟通形式很简单,无非是按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来表达。

不幸的是,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沟通方式可能是这样的。

“你天天跟孩子吆喝什么?”

“我吆喝怎么了!”

“你总是这样,从来不好好说话?

“我怎么不好好说话了!”

“孩子就是跟你学的”

这样的对话,继续下去可能就是“这日子没法过了”。

像这样吵架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深陷在情绪里,被情绪控制了,我们的杏仁核接管了大脑。

按照脑科学的说法,当人类和其他所有哺乳动物感受到压力时,他们的杏仁核会让大脑关闭能让其仔细思考的前额皮质,从而让个体对威胁回以本能反应。

因此对压力的反应就演变为对“遭遇捕食者”这种紧急情况的一种既重要又短暂的反应:关闭自己的思考,而尽力地逃跑、对抗,甚至装死(僵直)。

吵架就是因为大脑采用了对抗模式。

而导致错误沟通方式的原因,往往是“我把注意力放在对方做错了什么,而不是他需要什么”。

比如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女儿不应该高声尖叫,她这样做不对,我们要惩罚她。于是矛盾被激化了,本来是女儿和儿子的问题,扩大成了媳妇、女儿、儿子三个人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往往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

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

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不幸的是,我们往往有强烈的感受,却体会不到,更无法表达它们。

每一个发脾气的人,都希望有人关注他的感受。

而且根据镜像神经元的运行机制,只有自己体验过类似的感受,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

如果自己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样也无法体会别人的感受。

所以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方做错了什么,而不是他需要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却做不到。

04

如何做情绪的主人?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而要达到这一点,你要做的就是自我觉察。

对此,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怎么办’的问题。”

自我觉察,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情绪。

如果让你说出表达情绪的词汇,你能脱口而出的可能只是“开心”、“生气”、“难过”吧。其实表达感受的词汇至少有500个。

为了更好的沟通感情,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比如:

(1)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2)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学会倾听。

倾听,使身心痊愈。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

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的头发自然卷太丑了。”

“自然卷很好看啊!”我说。

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不理我了。

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

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

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你对你的发型感到很失望吗?

不论别人说什么,不要着急分析,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a)观察,(b)感受,(c)需要,和(d)请求。

再回到文章开始的故事,如果我们能看到女儿和儿子吵架背后的需求“想要获得更多父母的爱”,我们就不会因为她的脾气而发火,而是应该感觉到愧疚。

因为她的弟弟分享父母对她的爱。

那个时候,我们只要过去一把抱住两个孩子说:

“好了好了,宝贝,爸爸妈妈那么爱你们,才不想因为吃饭的事跟你们吵架。”

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学会非暴力沟通,让你的情绪按钮不会那么容易被按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