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宝《中医食疗学》学习笔记2-9 炎炎夏日论食疗
1、夏季气候特点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对正常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的旺盛起来。
《内经》讲“春夏养阳”,即在炎热的夏天,从气候特点来讲,要注意养护体内的阳气。
夏天气候以暑热为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素问·热论》)
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别。起病缓,病情轻者,为“伤暑”。发病急,病情重者为“中暑”。
2、夏季食疗养生原则及方法
夏季阳气亢盛,气候炎热,人们常感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这是因为夏季气候暑热兼湿,汗孔开泄,出汗较多导致的。加上人们喜食生冷寒凉之物,更容易导致脾胃所伤,所以,从季节气候上来讲,夏季的食疗养生是增强人体对炎热气候的适应能力,以防治暑证,暑湿证。夏季食疗养生,对增强人体在秋冬季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1)夏季食疗养生原则:少生冷,要吃苦,多喝水,吃清淡。
1)少生冷。
从阴阳学角度来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正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食,贪食过多,会导致寒凉食物伤及脾胃,令人吐泻。
所以,像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然是消暑避夏的佳品,但不宜冰镇食用。
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故夏季不宜过食生冷及冰镇的饮料食物,以免损伤脾阳,影响心肾功能的作用,同时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宜热性食物,以免助热生火,不宜辛散开泄过多,以免耗气伤津。夏季最忌饮食不洁,暴饮暴食,肥甘厚味,生冷油腻,引用冷饮、啤酒无度。
夏季选择食物也应该注意:宜注重选择绿豆西瓜,莲子,鸡肉,甘蔗,梨等甘寒之品,但不宜食用过多
2)多食酸味,苦味。
夏季酷暑炎热,高温湿重,而苦味食物既可清泄暑热,又能健脾燥湿,增进食欲。所以应该经常食用苦味食物。
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清心去火,清肝明目,健脾益胃的功效,适应中暑,糖尿病,风热感冒及各种热性病。
苦菜,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明目,和胃,止咳的功效,适应于痢疾,黄疸,血淋,痔瘘,咳嗽,支气管炎,疳积。
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和胃,止咳的功效,适应于上呼吸道感染。
莴笋,芹菜,莲子,百合也都可以作为夏季食用蔬菜中的佳品。
3)多喝水。
夏季炎热出汗多,随汗丢失大量水分,所以夏季饮食养生上特别注意多饮水,以补充机体因出汗丢失的水分。
解暑的饮料中以茶水为最佳,特别是绿茶,在夏季饮用具有消暑解渴,清热泻火的作用。
从夏季饮水的数量而言,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为宜,时时饮用,不要等口渴时再饮;大渴时不宜饮水过多,以免胃部不适;餐前及进餐时不宜过多饮用白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消化;晨起喝水有助健康;睡前不宜多饮水,以免影响睡眠;同时,不要过贪冷饮。
4)吃清淡。
盛夏之际,气候炎热,人体脏腑的功能,特别是胃肠功能较弱,所以饮食上要顾护脾胃。如人体出汗多,饮水多,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则易导致食欲不振。天气炎热,人们又常贪凉喜冷,极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菜肴色泽不宜过深,口味不宜过浓,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应重视健脾养胃,勿过饱过饥。
如果过食肥甘厚腻之物,则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有损健康。
总之,夏季食疗养生宜清热解暑,益气生津,长夏还应注意清暑利湿,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营养,这是夏季食疗养生的根本。
本节小结:赤日炎炎多暑热,益气生津把水喝。清淡饮食护脾胃,不吃油腻心安和。
食疗小贴士:清肺饮,源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材料:天花粉10克,生甘草,薄荷各5克,冰糖适量。
步骤:
1、制作料包。将天花粉,生甘草,薄荷放入料包内。
2、文火煎水。将料包放入锅中小火煮15分钟即可。
功效:清肺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