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亲密关系》
两情相悦,佳偶天成,天生一对,喜结良缘……
太多美好的字眼争相奔向每一对情侣恋人的心中,似乎彼此就是最正确的那位。是的,起初事实如此。与先生相识的第一年,我也这么认为。
直到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好奇被不耐烦遏止;我希望的陪伴被没时间打发;我的意见被不当回事冷落……曾经我的一切都很重要,而瞬间变得可有可无了。
情感就是这么的脆弱,却生命力顽强。我和先生的感情就像野草一样,似乎烧不尽,风一吹便又起死回生。就这么过着,过着……
幡然醒悟的一天是在我一次几乎崩溃大哭之后,我认为不能继续这么耗费心智和年华来搪塞自己。尽管旁人解忧却仍未消除那座翻不过的大山。
于是,我想到了万卷书!书中自有十万个怎么办!几经搜罗万般书的海洋,我终于找到了这把金钥匙:《亲密关系》,作者克里斯多福,他回答了我无法根解的疑问,舒缓了我内心的极度忧郁。终拨得云开见月明!
我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这本书的阅读,作者抽象的描绘亲密关系使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他跳出情爱的纠缠烦恼,而升华到家庭溯源与灵魂思考来探索亲密关系。
人性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在两性关系上,自我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作者开篇即指出“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实则寻找自我”。
请试着回忆一下自己的感情历史,恋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眼中都是看着对方的好,最美的样子是在心中的那种感觉,自己认为那是最好的,所以恋人具备这些特质。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的因果关系如果倒置,发光的就一定是金子吗?答案是否定的,“闪闪发光物,并非尽黄金”!
“月晕现象”迷糊了双眼,头脑似乎也迷失了。恋人进展的第一阶段就如此现象,闪亮的不一定就是黄金。当初觉得吸引自己的闪光点,如今怎么暗淡无光了呢?
随之而来的是“幻灭”阶段!很多亲密关系在这里就分崩离析被瓦解了。因为一个念头常浮现着:我是与一个幻觉结婚,药效退了以后,我觉得他糟透了!深有同感的我曾经也多次对着朋友埋怨先生各种不好。嚼烂的琐碎让我始终原地踏步,如何也走不出反复的怪圈,一度采用消极和冷暴力对抗解决。
如果是违章停车被贴罚单了,你会不会反省自己,下次不再犯;如果生病了,你会不会反省自己,为什么平时不注意身体;如果孩子对你疏远了,你会不会反省自己,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
所以,基于问题出现而无法自行化小解决,我们对于自我相关的事都自然而然的反省和总结,那么对于两性关系的夫妻关系呢?似乎就没那么真正的重视了。作者这里开启了“内省”阶段:我对镜中人说话,问他能否改变自己的态度!
如何洞察与消融情绪及情绪背后的原始信念?如何释放潜藏已久的不舒服?如何接受当前问题并转化为欣赏?走出受害、迫害与拯救的无休止循环。改变自己的态度,就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也会改变心情和见解。
已经翻越过“内省”这座大山,收获的自然是自我升华的财富感悟,“启示”就像藏宝图里的终点一样,走到这里,你已经找到了宝藏。你经历过前期的痛苦、挣扎、彷徨、求解悟道,最终得到了权利之仗——自我情绪和意识收放自如。走出那颗自我的心,向外跨出一大步,风景会更加宽泛美好。
每一个蜕变,都寓示着一次新生,情感也一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感情战之后,伤败散场的,曲终人散;战后犹存的,化解前嫌,亦能有新的开始。“新的起点”完结了这本书的结尾部分。
克里斯多福先生的《亲密关系》不仅指的是情侣,也包括父母、子女。
每一层关系都有追本溯源的链接,因此体悟和启示适用于每一层关系。比如说,我们小时候的家庭关系,父母的相处模式,父母对儿女的教养态度,无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以至于这个人成年成家后继续这样的模式,作用于配偶、子女和父母。
特别是感觉的重要性和责任的重要性。
对于感觉,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脆弱的部分,这是造成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突破这个防御机制,接受和认识这些情绪,从而发现一个充满力量、智慧与快乐的真实自我。
对于责任,责怪与批评他人行为,是一种简单轻易的手段,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至于高于他人的位置,同时也使自己摆脱不安,我们需要摆脱错误的归因,正视这份感觉并理解这份情绪,责怪与批评便不再发生!
当我自由的在这本书里一层层掀开“关系”的面纱时,克里斯多福先生的抽象思考和比喻回答了我对“关系”的各种疑问与不解。我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般感受,茅塞顿开。
只因曾与先生关系的漩涡式沉浮,充满危险与痛苦,不曾想同时也醒悟到了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理亦需要思考的艺术和心态的柔和。
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与父母的争执,与先生的不合。化解开来,照本宣科借用克里斯多福先生的“良策”,一切都变得那么的善解人意,自责与愧疚。
亲密关系不止两性关系,作为我的枕边书、工具书,爱不释手,读不尽然,每一次感悟都会增进自己灵魂深处的认知。不留遗憾和伤害給自己最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