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印谱知见补略

清季大力提倡经学,其他『弦外之音』伴随着『文字狱』的大兴而消亡。汉族士人遂不问政治,专注于治史、研经之学。利用金石学的考证来建立严谨的经史学术研究体系是有清以来士人最为常见的治学方式。因此,经学的提倡,连带着对金石的强烈关注,从而客观上促成了金石学的建立和以严谨为治学特色的『朴学』之风兴起。对金石资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形成了包括金石碑刻、古玺印章等收藏与传播的潮流,之于金石碑刻便是从晚明时期的抄录、参考到有清一代的摹拓、把玩;之于古玺印章则在自汉晋即蔚为大观谱牒学的催化之下,以大量的印蜕钤拓而集制成印谱以便于士人的研习和文人的把玩而展开。同时,与金石学相关的训诂学、文字学大家及其著述亦得此而层出不穷,并形成深厚的小学传统。这都为篆刻及其传播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谢景卿《续集汉印分韵》扉页

  由于沿海的地理优势,清康、乾间,广州一口通商,由外贸所带来经济的勃兴和文化交流的繁仍。由是,诚如学海堂、粤雅堂等公私文化机构创设如林,粤中书声盈巷,文风日炽。另一方面,延至嘉、道时期,外来文士游宦、游学岭南极盛一时①,通过游粤群体所带来的中原时风亦得以泽被岭南,并与正处于持续发展之中的本土文化发生融构,从而促使岭南文化发展并因此形成了岭南文化开放通达、兼容并包的个性内质,之于岭南文化中的印学一门自不例外。广东新会人莫善元《篆刻印存》跋云:『印存之谱海内少传……自乾隆中叶,以至于今百余年间,量细小古物不无散失,况咸丰初又造兵燹,金石尚难存,何有于纸本……』②与书画图籍相同,因地处南方一隅的广东气候潮湿,纸质材料易为虫蛀霉坏,向来不易保存。加之咸丰初年兵火屡劫,且撰录无人,作为古时篆刻主要的展示形式—印谱,遂多散佚又或少见于记载。虽稍晚于中原,然而由于上述经济、游宦诸因素,使私人收藏家拥有丰富的资金从事金石的搜购和印谱的弆藏与传播;又有外来印人为稻梁谋而游粤鬻艺;以及诚如宦游广东的翁方纲、阮元、何绍基、张之洞等人政余倡导金石。在这优越的内外条件下,广东印学名家接踵蔚起,代不乏人。仅以与印学相关的印谱、图籍而言,见于史载以及见于实物的广东名家(或广东人所收藏、辑存)印稿、篆刻谱、字学丛书,以笔者知见的粗略统计就有四五百种,近数千册,钤盖于印谱的印蜕则近万数矣。二百年来,粤东钜室(行商)称:潘、卢、伍、叶。以广州十三行行商为代表的番禺潘有为(毅堂)一门、番禺伍元蕙一门、南海叶梦龙一门以及南海孔广陶一门、南海伍政宣『怀雪斋』、乃至民国时期的实业家黄景棠等儒商实为收藏秦汉古印和时人篆刻之大宗;官方政要如可园张敬修、番禺陈融等又兼艺术家与艺术赞助者的身份。张氏政余聘请江浙印人余曼庵、徐三庚至可园为清客,传授印艺。而被誉为『刀法猛劲无匹』的陈融尝在越秀山麓筑『颙园』,组织颙园金石书画俱乐部,诱掖后学。陈氏见于记载或传世可见的印谱有十数种、近百册,可见二者对印学推介自不乏其力;又有文士群体如南海谢景卿、番禺黄子高、番禺陈澧于印学方面著述既精且丰;还有自能篆刻,故鉴别力异于豪资好事之人的高要何昆玉、鹤山易孺、东莞邓尔雅、台山黄文宽等人亦大量辑制自刻或他刻印谱;更有凡古印收集,虽
『典衣鬻琴』而『弗少吝』印痴三水苏展骥、番禺严荄、番禺屈向邦、中山杨庆簪等等。凡此种种,可见,广东印学并无多少的积淀、缺乏深厚的底蕴明显是不实之言,遂清末民初广东印人蔡守遂有『莫叹南天金石贫』之谓。

吴荣光《筠清馆金石文字》扉页

陈澧《摹印述》书页,载自《美术丛书》初集第一辑

黎永椿《说文通检》扉页

  篆刻是由篆法、章法、刀法等元素构成的一门艺术,从临摹到创作是其学习的不二之途。光绪《海阳县志·艺文略》记明隆庆年间,夏宏辑撰《篆谱》一卷,可为广东印学字书的最早记录。延至清季,在上述经学、金石学大为发展的潮流之下,以文字学为内容与篆刻密切相关的著述首先兴起于岭南,并日渐繁盛。诚如清中晚期的谢景卿《续集汉印分韵》、黄子高《续三十五印举》、吴荣光《筠清馆金石文字》、陈澧《摹印述》、黎永椿《说文通检》,直至民国时期的容庚《雕虫小言》、商承祚《石刻篆文编》等,可谓洋洋之大观(时至今日,广东书法家、篆刻家深厚的文字学基础仍是颇负盛誉的地域特色传统)。清乾、嘉间,广东番禺潘有为(毅堂)游宦京师,广搜古铜

番禺潘有为《看篆楼古铜印谱》内页

苏展骥辑《秦汉印汇》扉页

印,得一千三百余事,拓为《看篆楼印谱》六册,实为秦汉古印收藏之滥觞。秦汉印本为宝若至珍之文物,直接用原印钤盖成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印章本身带来磨损,对文物破坏很大,未必适合于弆藏珍袭古印的每个收藏家;加之尚有一些如瓦当等不便于直接钤盖、仅可以摹拓的素材亦不便于制作成谱。因此摹刻(含缩摹)、仿制原印进而钤盖成谱就成了既节省访碑、搜古玺的时间,又可定玩金石资料的文士常见行径。因此,几乎与辑秦汉印兴起之风的同时,谢景卿即摹刻所收藏秦汉古铜印并辑拓成《秦汉铜章摄集》四册,翁方纲辑梁他山摹刻印成《缩摹秦汉瓦当文字印》一册,黄钥摹古铜印成《仿古铜印谱》数册等即为摹古印之滥觞。此后,李阳辑摹刻印成《汉铜印原》十六册、孔广陶辑王铁仙缩摹印成《缩摹秦汉瓦当印谱》一册,直至民国时期的李凤公辑摹秦汉印成《秦汉印镜》十二册、容庚辑《虫书印集存》一册等数十种广东摹古印谱可见其盛。并从客观上促使金石收藏家、印人对金石印章本体各个要素进行关注和审美,从临摹学习中汲取养料,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由印人自辑成谱,又因此而推开了自镌印谱辑存之风。其时『皖派』『浙派』雄踞全国印坛,由外来文士带来(或游外归粤的粤人带回)的

何昆玉辑《簠斋藏玉印》序页

何昆玉辑《簠斋藏玉印》内页印选

『浙、皖』时风亦因此而泽被岭南,使粤中印人在学习秦汉印以外,也可以学习明清流派的印风以及外来时人篆刻,是故辑存外来流派印谱(亦有辑入部分岭南名家印)虽出现最晚,亦同为广东印谱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发现两条非常有趣的主线:从字学丛书到集秦汉印谱,再到摹古印谱,进而自镌印谱、集名家印谱,其收藏与传播的时序、路径恰恰体现了篆刻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首先与篆刻相关的文字学著述兴起;尔后便渐渐推开收藏古印、摹古印、自镌印、集篆刻名家印之风气。其中,由秦汉印、元朱文印等经典直接学习的印人基于岭南本土文化的滋养,形成了白文以秦汉印为宗、朱文以元朱文为尚静穆典雅的岭南印风。这种印风未受时风薰染,由黎简、尹右、谢景卿等人发其端,孟鸿光、陈澧、陈璞、何昆玉、李阳等发展,直到宋泽元、宋岐、梁垣光、潘飞声、蔡守、谈月色、潘致中等成熟完善,因与岭南朴学大师密切相关,遂称为『东塾印派』。而浙、皖印风以及后来的黟山印风亦对广东篆刻产生重大的影响,大批的追随者在学习与吸收中得以形成相关印风。从此,近代广东印学形成了称之为『东塾印派』(陈澧倡导而形成的流派)与受『浙派』『黔山派』影响的时人印风三分天下,影响延至今日。所以,基于印谱的梳理,我们得以明晰广东篆刻流派嬗变诸况,『东塾印派』早于诸外来流派泽被下的其他印风,且影响非但不如,或谓过之。其渊源有自,或可纠正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岭南篆刻只以『浙派』印风以及黄牧甫形成的『黟

易孺《魏斋玺印存》内页印选

山派』(或曰『粤派』)论的误区。民国广东学者冼玉清女士所著《粤东印谱考》一书,为开广东印谱研究之先,其分类为集古、摹古、集篆刻名家、自镌印谱和篆刻论著五类,其体例为后之学者多所引用参考;尔后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篆刻年表》或为志传,或为述史,涉及广东印人所辑印谱最为全面;孙淑彦《岭东人文考论》中《潮汕篆刻》一文,又为广东地方印谱个案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梁基永《仪清室所集广东印谱提要》深入研究多年所藏广东印谱,分条析理,多有创见。以上均为广东印谱相关研究提到各种广东印谱即有数百种之巨,部分仅署谱名、册数,部分有详细的论述,无论如何均为我们广东印谱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筚簬篮缕,尤为难能。因属乡邦文物,笔者又有金石篆刻之好,遂刻意收集广东印谱资料多年,曾编为《广东印谱知见表》,今择知见表之中未作考论之部分印谱,略为作提要考证,名曰《广东印谱知见补略》,其体例仍从冼氏《印谱考》,以此一窥广东公私金石书画收藏的繁盛、流派承传的脉络以及篆刻艺术的形成、崛起和发展;并进一步揭示游粤宦仕、印人与岭南文人群体金石交流的路径与状况,从而探讨中原印风与岭南篆刻的融构,以及彰明广东印学深厚的积淀。

一 集古印谱

  (一)苏展骥辑《秦汉印汇》一册,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前③,钤印剪贴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黄子静先生赠书。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苏展骥④(?—一八九九),字梓敬,号笔虎、器父、若瑚,又号不俯翁。弱冠后即留意印学,凡古印、流派印收集,虽典衣鬻琴而『弗少吝』也。曾辑印谱《秦汉印汇》《古铜玉印选》《古近印选》《宝刻经眼印存》《近贤妙篆》《文印楼印存》等十数种。惜天不永年,中年卒于贫病,故印学成就受限,半生所辑印谱亦尽归与之交善的实业家黄景棠。
  此谱扉页有楷书『秦汉印汇』四字,下款行楷『笔虎选辑珍弆』六字。白纸本,浅绿边框,每页一至二印,右上角小楷记印蜕年代、类属等内容,所辑秦印形制、风格多样,汉印则以将军印为主。

赵浩辑《集古名人印谱》扉页、内页、封底

  (二)何昆玉辑《簠斋藏玉印》一册,民国五年丙辰(一九一六),石印本,神州国光社影印刊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何昆玉(一八二九—?),字伯瑜,广东高要县人。毕生致力金石之学,积学甚深。曾助陈介褀辑拓《十钟山房印举》,成为后世印学臬范。篆刻初师『浙派』印人余曼庵,后得孟鸿光、陈澧等前辈赏识。陈澧因授以《说文》之学,并劝其白文宗汉法,朱文师法元人,何氏遂循于此道直至终老,为开岭南篆刻典雅娴静之面目,为世所称著。
此谱为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丁亥四月何昆玉辑拓山东陈介祺所藏古玉印六十七事而成,时何氏仅拓得十册,并贻奉吴大澂审定,弥足珍贵。民国五年丙辰(一九一六)神州国光社影印吴氏考释本刊行。影印本书口有『簠斋藏玉印』五字,下『神州国光社影印』七字。单线粗框,每页一至三印,下附行楷释文、材质,部分附吴大澂考释文字以及玺印出版,流传等状况。有何昆玉自序、张熙跋。何氏序上钤『茂名丁氏醉经堂』(朱文印)、『景堪珍藏』(朱文印)二方收藏印;张熙跋下钤『仲娱小印』(朱文印)收藏印;内页钤『宁静自守』(白文印)、『仲娱小印』(朱文印)、『景堪珍藏』(朱文印)三方收藏印。此谱为陈介祺万印楼所藏玉印精品,后全辑入《十钟山房印举》,其中『淮阳王玺』(白文印)『妾娋緁伃』(白文鸟虫篆)、『王武』(白文鸟虫篆)、『蔡睢』(白文鸟虫篆)等典雅精妙,为各印学丛书所著录。又书中附吴大澂得自顾子嘉的『事』(白文古玺)一印,亦见诸谱著录。

李凤公辑《秦汉印镜》扉页

周礼《泰崖篆刻集》序页

  何昆玉自序:『陈寿翁京卿所藏古玉印以「赵飞燕印」为甲观旧藏,龚定庵太史家题咏殆遍后,归吾粤潘德畬方伯。方伯与昆本属比邻,其所藏碑帖书画无不相与论析之,惟此赵印未得一览为憾。昆遂以白纹四两宛转求得一印花,朝夕赏玩。爱其刀法、篆法精美绝伦,令人不可捉摹也。方伯暮年凡有古拓碑版,咸多见赠,其亦知昆爱赵印之癖,因以毛诗之数聘归。尔时尚有汉铜「孔褒私印」一事,以其索值太昂,非百金不可得,至今惜之。壬申秋,寿翁闻之,致函张酉山中丞与昆熟商,属携所得古铜印二千七百余事,并十钟山房所藏古铜印共七千余事往潍水。而赵因亦归寿翁秘笈矣。寿翁喜昆所拓之《吉金斋古铜印谱》式,分门别类可作为印举二千部,每部凡六十本,取元吾子衍《三十五举》之意,欲驾前明顾氏《印薮》之上,诚一巨观也。昆于是自备纸本、印泥,苦工为其手拓各印年余。惜寿翁数易其稿,未得成谱。其初稿已成谱者,广纸十部,苏纸改稿未成谱者亦十部。及昆吉金斋版式,每纸拓一印,留为师范者,亦均存潍水。仅蒙寿翁雅爱,出其所藏古玉印六十七事,属拓成谱,计所得凡十册南归。暇时遂为装治,爰记其始末于后,敬殆清卿大中丞鉴定。丁亥四月端溪何昆玉。』
  吴大澂跋:『此册凡古玉印及类玉之印,六一十纽,皆陈氏万印楼中精品也。其中「妾娋緁伃」一印,刻文精眇,拓本求之数年不能得。一旦获此,何快如之。因记册尾,以志良多之惠。丙辰年正月,松窗记。』『癸丑六月晤南萌王君,出示「张敞」「王夑」二玉印,精美绝伦,乃盙斋之孙赠某妓者。后又售与王君。云有象牙椟刻。盙翁手铭当乞其印本坿装此册之后也。松窗又记。』
  (三)易孺《魏斋玺印存》二册,民国九年庚申(一九二○),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余曼庵《曼陁花馆印存》内页印选

  易孺(一八七二—一九四一),初名廷熹,字季复,号大厂,别署易、韦斋、花邻词客、魏斋等,广东鹤山人。早岁在广雅书院治朴学。辛亥革命后旅居北京数载,晚年居沪,历任暨南大学、国立音专等校教授。篆刻早年受黄牧甫影响,后上追古玺、汉印、封泥等,整体风格朴茂遒美、古拙淳朴,为近代广东著名篆刻家之一。
  此谱无序跋,书脚有『魏斋印集』四字,故又名《魏斋印集》。内页书口魏碑书『魏斋玺印存』五字,单线黑色边框,每页一印,共三二方,部分右上方注明材质。此二册经后人重新与易氏自刻印合辑为八册(笔者仅见所遗五册),然各册书脚中册数条用纸贴掩盖上,后六册为自刻谱与此二册为集古玺谱,封面亦不相同,可见原为单独成谱之二册,不可混合。另见易氏《魏斋玺印存稿》,内页边框与此二册相同,然书口『魏斋玺印存稿』六字,多一『稿』字,易氏刻印精益求精,诸印常刻后用各式印泥钤盖,对比效果。稍有不足即重易数刻直至满意为止,遂多有印稿之谓。谱中主要为先秦古玺、肖形印,又有『侯刻』(白文印)、『吴兼』(白文印)、『郭婴』(白文印)用『日』字、『口』『田』字边框等秦时印制,以及『关内侯印』(白文印)、『武阳亭侯』(白文印)、『部曲督印』(白文印)等常见的经典汉印,可见亦收录部分秦汉印。易氏于古玺浸淫多年,功力老到,遂所选、所辑之印方方精到,可为后学提供研习规范。

二 摹古印谱

  (一)孔广陶辑《王铁仙缩摹秦汉瓦当印谱》一册,咸丰四年甲寅(一八五四),钤印本。
  传世未见,《南海孔氏家谱》著录,并存自序,序中述及此谱为辑王铁仙进呈朝廷时所镌缩摹秦汉瓦当之初稿,因呈圣目,先制稿以示恭敬,因此孔氏称此谱印皆『古朴俊逸』『流丽端庄』。
  孔广陶(一八三二—一八九○),字鸿昌,号少唐,广东南海人。孔氏以盐业致富,广搜金石图籍,并好刊刻群书。曾筑藏书楼名曰『岳雪楼』于广州南关太平沙,又名『三十有三万卷堂』,所藏金石书画图籍蔚为大观。著有《云山得意楼吟草》八卷、《云山得意楼文集》二卷、《穗城滋蔓录》二卷、《三秋图室随笔》四卷、《岳雪楼书画录》六卷、《寓目记》四卷、《百七十二兰亭考》八卷、《鸿爪日记》二十卷、《选刊知不足斋诗草》十集等,并辑《岳雪楼丛书》《岳雪楼藏真帖》《南园摹古法帖》《古香斋袖珍》数十种。

张嘉彝辑《古香山馆所藏金石》扉页

  孔氏一门风雅,广陶祖父孔传彦,字振材,一字復之,号南园词客,筑『濠上观鱼轩』,时时文酒高会,风雅壇坫;父孔继勋(原名继光),字伯煜、开文,号炽庭。曾从学诗词于香山黄香石,为道光进士入翰林,授编修;兄孔广镛,字怀民,咸丰末曾与陈澧、谭莹、郑献甫补刊《皇清经解》。又累代皆好金石,广陶其兄广镛、广伦,其子昭瀛、昭祖(过继于孔广镛)、昭澧、昭信、昭翰、昭晟六人皆雅好金石收藏。孔广镛与西泠印人余曼庵交善;孙昭晟子宪瑶与黄牧甫为金石交;广伦之子昭熙字理味,一字静航,号伯熙、印奴等,斋室名曰春晖馆,为附生,善篆刻,辑有《孔氏印略》一卷,所刻印得典雅淳正之气息。
  孔广陶自序云:『秦汉瓦当文久矣乎!篆籀家集而成帙,奉为爼豆不祧之祖。缩摹小本而能特邀天鉴者,声价又当增加十倍焉。铁仙先生讳政治,上元人,少工举业,尤癖金石,故铁笔特精。当高庙御宇,化洽重熙;右文稽古,会集钜儒。重制石鼓文字,先生荣与其选,南归岁值己卯。恭逢仁庙六旬万寿,是时四海琛献,无不发还。先生昔日供职都中,久谂禹鼎之词,汤盘之铭,为上注意。因以古今甲子,制为百二铜章。义取花甲重周,盖皆词以恭祝天子万年也。乃始约赵邃楼抚军以进继,遇阮云台相国而止。昔先生在福城斋尚书幕帷幄,余闲复以碧玉之章缩摹秦汉瓦当文为印计凡四十,自谓仿玉枕兰亭缩小之例,将以寿诸名山。嘉庆丙辰偶得进御赏收,宠褒备至,夫始有愿而违之,终无心而获之。中秘之藏,士林之荣先生岂有意翼此。然后知物之显晦有数,而士之遇合忆有时也。今春予购得瓦当文石印四十方。予素昧篆籀之学,惟见其古香爱玩,不忍释手而有以不知其人为憾。久之始知为先生作,盖将进呈时而先镌其稿于人间者也,嗟乎!赤文绿字已归天府之珍藏,白石元章几致风尘之漂没。先生之宝子若孙弗克宝之,而为予所宝,予能不宝其所宝而与艺林共宝之?亟付搨帙以公同好。至先生篆刻之妙,古朴而自然俊逸,流丽而出以端庄。吾不知方诸空前绝后者为何如?而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其迨拔戟自成一队者乎!事未百年,默然徒见山高而水清。予更懼佳话之日,就淹没也。爰述梗概,以俟博雅君子。是以为序,咸丰甲寅仲夏,南海孔广陶识于藤花轩。』

张嘉彝辑《古香山馆所藏金石》内页印选

  (二)赵浩辑《集古名人印谱》四册,民国二年癸丑(一九一三),钤印本。私人藏,未见著录。
  赵浩(一八八一—一九四七),一名秀石,字士毅、浩公,号石佛,别署牛口,斋名无所容居、山南画舍。广东台山人。民国十二年癸亥(一九二三)与卢振寰、黄少梅等八人组织以复兴中国画为宗旨的『癸亥合作画社』(后称为『国画研究会』),于其时画坛影响甚大。其治印初只配合摹古,仿制既多,遂愔此中三昧,亦风貌多样。著有《读雨庵画录》《花鸟画法》等……  

四 集篆刻名家印谱

  (一)孔昭熙《孔氏印略》一册,光绪四年戊寅(一八七八),钤印本。顺德苏伯扬曾藏,未见著录。孔昭熙传略见上文。

孔昭熙《孔氏印略》扉页

  此谱辑孔昭熙家藏名家所刻用印一百三十三方,孔氏自刻印三十方。其中包括孔传颜、孔继勋、孔广墉和孔广陶、孔昭熙四代名号印、鉴藏印等,孔氏一门风雅,孔昭熙并善篆刻,眼界较高,所收诸印各体兼备,风格亦多样,但白文主要为汉白文风格,朱文取元朱文风格,皆典雅端庄,为孔氏用印章之精品。孔家以盐业致富,光绪末,因盐法改制,易商办为官办,孔家中落,所藏金石书画图籍尽数散于市肆。其中《印略》遗印大小数十方由广东信宜人陆匡文(匋庵)所购得,民国二十年李卓立将陆氏所得印选辑部分成谱《孔氏岳雪楼印存》一册,所钤各印如『岳雪楼鉴藏金石书画图籍之章』『孔氏岳雪楼所藏书画』等印皆出于《印略》。另外,谱中有『南海茂才孔传颜,字振材,一字復之,号南园词客』(白文印)、『西樵东北辟南园』(白文印);孔广陶曾辑有《南园摹古法帖》多种,可见『南园』为孔氏一门交友起居及收藏金石书画之所。孔宪瑶(性膄)与黄牧甫为金石交,孔氏所藏黄氏作品甚夥;黄氏书画款亦多见『居南园』『客于南园』之谓,可见黄氏客粤之时曾寄居孔氏南园。

孔昭熙《孔氏印略》序页

  孔昭熙自序云:『聚一家之印为一书,古有之乎?无有也。聚一家之印且合祖孙累代为一编,古有之乎?无有也。无有则何取乎?尔曰:印章尚矣!上自有元,下讫开天道,其论撰大要有三:一古物,二篆刻,三事实计。四库书目著录者,吾丘衍《古编》、朱象贤《印典》外,存目不过数家提要,皆颇贬抑,盖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故无取焉尔。余家见先曾祖酷嗜书籍,广购精校,筑轩曰「观鱼」为弆藏。所暇复集名手作印,印绝工。先王父暨家君继之,购书且数十万卷,而印亦浸多比者。家君翻撷众籍,慨然感昔贤鬻及借人之语,将举家藏诸印编印卷端以示世。守余昕夕趋侍,思夫古之人,扬先芬陈世德。有抚杯棬而生慕者,有执故研而屑涕者。无他,惟其旧也。而世之号称赏鉴者,流宝一书一画,聚讼直赝,则又往往取证与标题、印记之末。物无聚不散,余家藏图籍虽富,万一百世下偶有遗落,其亦安知不于是乎证之。近以诒子孙,远以质来者,皆不宜罔志也。爰裒所有诸印,并附以鄙印,颜曰《印略》藏焉。是略也,行亦使后世谈印章者,道自古聚一家累代之印为一编,即自某始,不其善乎?若夫争古物、张篆刻、夸事实,如四库所著录以及近人《飞鸿堂印谱》《集古印存》等类为四库所未录者比长量力,匪惟弗逮,亦弗暇。书凡二帙,取而叙之云尔。时光绪戊寅七月朔南海孔昭熙谨识于东墅之春晖馆。』

孔昭熙《孔氏印略》印选

  黄文宽跋:『此谱共五十二页,钤印一百六十三面,成书于戊寅。盖即光绪四年也。孔氏以盐务致富,为粤钜室,至光绪末年始渐凌替。所藏书画斥售以尽。谱内各印初售于陆匋庵。匋庵携庋香港,庚午秋毁于火,掇拾烬余。仅存三十一方,再经兵燹,今亦不知所在矣。文宽又记。』
  卢子枢跋:『此谱为南海孔氏集其家藏书画印记钤以行世。惜传本极少,余阅粤人印谱多种,此谱向未之见。文宽兄酷嗜印谱,收藏颇富。对粤人印谱尤留心搜求,如潘氏之看篆楼、听帆楼,伍氏之澄观阁各谱,均已备置。今复得此罕见谱,其喜慰为何如耶?孔广陶,字怀民①,好学嗜古,筑岳雪楼以藏书画名迹。吴氏筠清馆、潘氏听帆楼珍物多归之,刻有《岳雪楼书画录》《岳雪楼法帖》。藏书亦富,有三十三万卷楼。谱中原印往往流落市上,余曾见数方。其藏书如《宋绍熙本》《王梅溪集》、孔星衍等名人批校之《北堂书钞》亦曾寓目,顺弁及之。甲辰夏日,子枢识。』

莫善元《师古堂仿古印章》扉页

  (二)莫善元《师古堂仿古印章》二册,光绪八年壬午(一八八二),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莫善元,生卒未详。字弼卿,号笠斋,斋室名师古堂、鸣草山房。广东新会人。青年时游艺四方,归粤后遂以讲学为事。晚岁隐居冈城壶隐山房,而求其刻印、学印者恒盈门,其侄孙复初乃以刀法为请益,遂撰《发明仿古印学论》以教之。莫氏能书法、善篆刻,书宗卫夫人、颜真卿,篆刻多类《飞鸿堂印谱》,然亦偶有佳者。

莫善元《师古堂仿古印章》之《发明仿古印学论》页

  此谱两册,上册扉页有篆书『师古堂仿古印章』七字,莫氏辑用于课徒的《发明仿古印学论》,以及摹古作品集存《师古堂仿古印章》合为此册,下册扉页有篆书『篆刻印存』四字,为莫氏辑自刻印成《师古堂篆刻印存》。《发明仿古印学论》首页有『新会莫善元弼卿氏撰著』十字,《篆刻印存》首页注『新会莫善元弼卿氏刻』,凡例莫氏亦称:『仆不忖固陋……则摹仿之,虽不敢自以为神肖,不过聊以存庐山之真面于万一耳阅者。幸毋哂其效颦焉,斯亦幸矣。』马国权《广东印人传》记《师古堂仿古印章》二册为杨炯(纪卿)所辑不知出于何据,②或为误记。
  《发明仿古印学论》体例沿用自明甘旸《印章集说》、杨士修《印母》等论印一般形式,分『篆原』『体裁』『刀法』『单名印』『轩斋印』等分条析理,洋洋数千言。其中『篆原』条称:『镌刻印章虽属小艺,然必读书好学,精通六书之义,方不谬于篆体而与古法合也。』『体裁』条:『篆法夹杂则体裁必乖,虽有刀力亦无足观矣。』『配法』:『有以错综参差以成章法者,仍须审其篆体之相宜与否,断不能孟浪为之。』均可见作者强调入印内容(配篆)风格与题材的统一。『刀法』条:『如见一印之篆法虽极整齐,细玩之则无精神之可观。皆因其用刀之苦涩滞弱以一挑半剔做作而成……全靠精神所注,以一心运全身之内力,而出于腕中以此行刀,其字势,方有全神焉。』强调刀法不应磨、削等制作手段,失去精神。而匀整、妥贴、挪让、疏密等审美法则以及『握刀法』『刀式』『印原』『石印』『纂述论古印文』『单名印』『迴文印』『柬书』『启事』『号印』『表字印』『轩斋印』『篆刻总论』等或为辑古之言,均与前人一般论述无异,创见殊鲜。

莫善元《师古堂仿古印章》之《篆刻印存》印选

  《师古堂仿古印章》为莫氏摹古之作印集,集中存『曲江观涛』(白文印)、『飞鸿』(白文印)、『七十二峰主人』(朱文印)『惺惺斋』(白文印),按曲江在粤,惺惺斋为粤之谢兰生之斋号名,可见莫氏所摹之印为明清流派之印。莫氏又称:『印存集内各印体裁甚富,类皆前代官衔,古人名字及书斋闲用之印,不一而足。原难以尽摹,不过取其宜古宜今,仿其千百中之一,庶几以见古人之浑朴而无怪巧焉耳。』然或为目光所限,细审此谱中多出自《飞鸿堂印谱》,亦有摹粤中印人篆刻,惜不知出自粤中何名手。又《篆刻印存》凡例:『仆不忖固陋,自幼而嗜篆刻,读书之暇,每手一卷而玩味焉。』此均可见粤中时人篆刻及印谱辑存一时之盛。

苏展骥辑《印谱备参》扉页

  《篆刻印存》为莫氏自刻印,因曾学《飞鸿堂印谱》中诸印,格调不高,然亦偶有佳者。『问子孙之祸福我身所贻者是』(白文印)、『一因不知非即一日安于于自是』(白文印)尚布白平实端庄、线条古雅娴静。『聊以胡卢』(朱文印)、『未免有情』(朱文印)、『庾岭探梅』(白文印)等均习气满石,流于俗气。
  (三)朱记荣辑《行素堂集古印存》二册,光绪九年癸未(一八八三),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未见著录。

朱记荣辑《行素堂集古印存》序面

  朱记荣(约一八四八—一九二五),别署孙溪,字懋之、槐卿,号孙溪逸士、槐庐,斋室名为行素草堂,元和(今属江苏苏州)人。光绪间侨居沪上,以刊刻、贩书为业,辑刊之书甚多,所辑《行素草堂金石丛书》即有二十一种,计一百五十二卷之巨,又有《金石三例再续编》《学古退斋印存》等数种传世。
  此谱封面有朱氏行楷书自署『行素堂集古印存』七字,款『孙溪逸士署』,钤『槐庐』(朱文印)、『记荣』(白文印)。扉页一上贴有行楷书『行素堂集古印存上下』九字小纸片,扉页二有『集古印存』四字,钤『槐卿』(朱文印)、『朱记荣印』(白文印)。右下角有收藏『诏平』(朱文印)。诏平即黄景棠,黄氏所收苏展骥印谱,扉页亦常有剪贴小纸片,上书印谱名、类别等,字体、纸张均一致,可证为黄氏所藏,并集辑分类。扉页二背面有『光绪癸未年仲秋之吉,元和朱记荣写于行素草堂孙溪槐庐』。内页书口有『行素堂集古印存』七字,下有『古樵书屋』四字。深蓝色单线边框,每页二至四印以框线分割。部分边框右上角附行楷小字,记述印人或藏者传略,如『沈韶,字尔调,华亭人,受业于闽人曾波臣鲸,工写真,不问妍强老幼,靡不神肖』。谱中所收印皆审别精详,不流于俗,可证朱氏眼界颇高。此谱流传于粤中,不知是否朱氏曾游食于粤,待考。然为粤中黄氏所藏,亦暂归于粤印谱。
  顾翰序:『乾隆初,新安汪氏秀峰检笥中乡贤名印、前哲名刻成《退斋印类》一书,以金银、宝石、晶玉、名刻、冻石、牙角、瓷器、名印、竹木、杂石厘为十卷。审别精详,取才宏富,真艺林巨观也。自遭粤匪之乱,石既散失,无复印行。懋之朱君留心典籍。广为搜罗,偶得是谱。殊石增以名人旧制,时手精刻汇成《行素堂印存》四卷。俾见是谱者,而《退斋印类》已可窥见一斑矣。光绪九年癸未十又一月,孟平顾翰书于沪上。』

朱记荣辑《行素堂集古印存》内页

  (四)伍建常辑《伍铎琴印稿》一册,光绪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伍政宣(生卒年未详),字铎琴,一字梅孙,号怀雪斋。广东南海人。工书,尤精于隶法。③
  此谱扉页有楷书『伍铎琴印稿』五字,款署:『建常持赠』四字;背面『南海伍氏印』五字,上款:『铎琴先生篆刻』,下款:『喆嗣建常贻』。于此可知此为伍建常辑其父伍政宣刻印所成之谱,并持赠三水苏展骥。内页绿色粗线边框,每页一至三印,有汉铸、浙派、皖派风格及飞鸿堂意味。惜功力虽具,格调不高。谱中『游于艺』(朱文印)、『怀雪』(白文印)、『伍氏铎琴』(朱文印)、『政宣私印』(白文印)、『铎琴隶书』(朱文印)、『铎琴墨缘』(白文印)、『钱塘涛神之裔』(白文印)等数印尚有可观处。

伍建常辑《伍铎琴印稿》序页

  吕元璋(劭桐)序:『璋自髫龄与友人伍建常同砚。至本岁在荷溪别墅读我书楼适见案头图书数十颗,询之是铎琴世伯手泽所遗。其雕琢精七巧,篆法古峭,直足规仿秦汉。玩之不忍释,因劝其汇印成谱,以为奕禩楷模,垂诸不朽云尔。光绪丙戌上已节后,愚砚弟吕元璋谨跋。』
  (五)苏展骥所辑八种
  (1)《近贤妙篆》一册,光绪十七年辛卯(一八九一),钤印剪贴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未见著录。苏展骥传略见前。
  此谱无序无跋,白纸剪贴本,扉页有『近贤妙篆』四字,款署『笔虎装时辛卯。黄穆父刻,苏梓敬藏。』是即苏氏所辑黄士陵为友朋如欧阳务耘、苏若瑚、梁庆桂(小珊)、胡曼(汉秋)、张度平等人所刻之印。共计六一枚,每页一至五印不等,无拓边款。其中『肇修之印』(白文印)、『梁氏梅溪』(朱文印)、『梅溪』(朱文印)、『梅溪珍玩』(白文印)、『禺山梁氏肇修字梅溪』(朱文印)等印为拟吴让之法;『梁肇修印』(白文印)取汉铸满白文;『小珊』(朱文印)、『小山』(朱文印)等印师『浙派』,仅『永保』(朱文印)数印为黄氏个人面目,可见苏氏此谱所辑多为黄氏早期风格的作品,许多亦未见传世,弥足珍贵。

伍建常辑《伍铎琴印稿》内页

  另外,首页右下角钤『诏平』(朱文印)一方,诏平即黄景棠。此谱为黄氏曾藏。苏氏殁后,所辑诸谱尽归友人黄景棠,遂各谱均有此印。又谱中(白文印)『木犀香馆』为广东顺德人刘组斋室名号,字恩绶,别号印若,曾辑《刘氏木樨香馆印存》一册,下文略述。
  (2)《文印楼印存》三册,光绪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钤印剪贴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此谱分『所得香』(名家刻印)、『心赏印』(为余曼庵刻印)、『选古印』(秦汉印及明清名家刻印)三册。其中『心赏印』册有壬辰七夕苏氏跋识,遂此谱成谱于光绪十八年壬辰。第一册『所得香』,扉页书『文印楼所得香篆』七字,款署:『不俯收集。』此册为辑自明何震、丁敬至苏氏同时包括浙、皖、粤等全国名家所刻之印,每页一至五印不等。内页每印右下角有苏氏行楷小字记述印蜕作者名号印章材质等内容。谱中存部分伪印、或牵强附会于名家者。明清以降,时人篆刻繁盛,作伪印者甚众。流入粤中,苏氏虽亦善铁笔,然亦不免未能辨也。第二册『心赏印』,扉页书『文印楼心赏印』六字,款署:『曼陀罗庵,梓敬手装。』此册为余曼庵《曼陀庵印谱》一册之剪贴本,苏氏剪贴重装时加入『符玺御史』(白文印)等古印数方。所选余氏之印为其早期作品,如『丁秉贤印』(白文印)、『启仁私印』(朱文印)、『徐灏私印』(朱文印)等印如汉铸、汉朱文气息,浑厚古拙,不失端重。余氏后期作品渐露斧痕习气,又为粤中部分从学者所取法,流弊颇深。自跋云:『余曼庵(谷宾)挟铁笔游吾粤,名动一时。其苍劲沈厚有足传者。壬辰秋偶于旧书坊中得其《曼陀庵印谱》一册,以白金五钱易得。惜铒旁螙残已甚,亟手自剪裱。当时风尚浙派,暂流于破碎楂枒。此独不失端重,时露汉人规矩。是一时之表表者欤。壬辰七夕苏展骥识于榕树雨村。』第三册『选古印』,扉页书『文印楼选古印』六字,款署:『梓敬手装。』体例同一册。所辑由秦至明清,共二五方,然选印不甚精到,有翻沙印、伪印若干。

  (3)《宝刻经眼印存》二册,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钤印剪贴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此谱为苏氏剪辑历代名家刻印。封面篆书『宝刻经眼印存』六字,附拓印款,内页右下角行楷小字记述收藏者和篆刻作者生平等诸况。选拓精良,为苏氏所辑诸印谱之甲观。上册集印五十五方,下册集印四十四方。两册篆刻作者从元赵孟迄至明清诸家(包括粤中印人),附录收藏者名号有:番禺河南杨永衍、福建林佶、石湖渔隐、寿伯、顺德冯穗知、四会严荄、慈溪乌特峰、潘云樵、柯有榛、陈岱云、程廷勋、厉鹗、胡曼、潘飞声、居巢、伍梓星、荆塏、三水邓君展、潘仪征、南海崔夔典、李秉绶、严甘亭等人,大部分为苏氏粤中友朋,并均有金石收藏同好。此亦证粤中其时金石收藏、印谱辑存之盛。其中如杨永衍、冯穗知、严荄、柯有榛、胡曼、潘飞声、居巢、潘仪征等人亦辑印谱若干,遂此谱或为诸人辑谱中剪贴重装以成。苏氏所辑印谱除可自钤拓的收藏印及友朋所藏印外,多从谱中剪辑,并附上书法小字以记年款和作者生平诸况,捜罗排比,为岭南印人立传其功不可没也。
  潘飞声题序:『不俯仁兄嗜刻印,每见佳印必拓入乌帙而习味之,故所刻直诣汉铸之室。余学印不成,今见佳印亦无暇手拓,阅此编为神往久之,视不俯之□精笃好,深愧不如矣。光绪癸巳十二月,潘飞声题。』

苏展骥《宝刻经眼印存》封面

  自序:『印章萌于周,盛于汉至晋后而遂微。迨宋宣和收秦汉印为谱,王子弁晃克一、姜白石、颜叔夏、王顺伯诸家,相继而好事者,始复知有印章之学。故宣和以后闻有佳制,元赵松雪辑《印史》,吾竹房踵之撰《学古编》,著《三十五举》,而印章之学复振于天下。明世能手辈出,各可名家,洎我朝尤称极盛,后来居上齐轨汉朝。其拓所自制为谱者,几莫胜纪矣;其辑古印为谱与辑一代名手之谱亦不下数十家矣。国初周减齐《赖古堂印谱》起明中叶,迄于当时能事萃焉。乾嘉间,番禺潘毅堂《古铜印汇》,歙汪秀峰《汉铜印丛》《集古印存》皆辑古印之大观;而《飞鸿堂印谱》、退斋《印类》网罗时隽亦足观,才士之用心焉。共火屡厄,久佚无存。曩以重值得文何苏程诸拓、汪氏诸书后。得审谢芸公所藏《赖古堂谱》,旋购丁金黄蒋奚生二陈诸谱。而玩索之,怳若观海观澜并穷源委。乃叹圣代文治之昌,非独经学可颉颃。汉人即篆刻亦足隆而争烈如此也。从窥诸老用刀真谛,于是骨董手所获收藏家所蓄,恒以相质摩挲,订定其佳者。辄手自拓存,积辛卯壬辰二年所目过而心赏者,上自元明,至于近世得印若干,装成两帙,皆石刻之精者也。此与往所辑《秦汉印汇》《古铜玉印选》《古近印选》暨前贤香篆,近贤妙篆诸册悉爱我之助哉。以印皆经眼,因取义类于金石经眼、云烟过眼两录名。名以《宝刻经眼印存》序此并首。光绪癸巳暮春三月,顺德苏展骥梓敬甫书于文印楼。』
  黄景棠跋:『顺德苏梓敬性排介,好读书,尤笃嗜金石。弱冠后留意篆刻,凡辑士夫篆,藏有古印谱及名刻佳石者,寅缘清讬,必获见而抚以去□可以价值购取者,虽典衣鬻琴,弗少吝。积数年,学益邃,艺益工而遇亦蹇。中年多病,若夫到省会,到则下榻于寒舍,篝灯相对谈古印人,暇则奏刀为余作印而已。岁己亥息□里门,卒于贫病。浸寻一卧示知,余制挽诗六章讬其□□器甫孝廉寄归,真醊孝廉知余与梓敬有金石契,□□□其半生所力聚之印谱尽付余。此卷所钤多得诸五羊士大夫家,而无不精美。可见梓敬赏鉴之不谬,择之谨严矣。吾粤自国朝来,如朱未央、谢云隐、李药洲皆以印人负一时誉,而梓敬学问渊博、人品高特,实超迈于三君。惜不永年,故成就者少耳。余得梓敬印最夥,他日当汇为印谱,并撰小传以传之。兹篇所述特其楔子云尔。光绪戊申仲秋,黄景棠志。』

苏展骥《宝刻经眼印存》潘飞声跋

  (4)《印谱备参》一册,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前,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此谱无记年月,无序跋。扉页行书『印谱备参,不俯以百泉买得』数字,知曾为三水苏展骥所得。白纸本,内页『田』字手绘细线边框,每页二至四印(后苏氏收藏后部分页有补入一至二方印,印色不同,故忽略不计),为辑何桐、何佩芬、梁光、李元开、王颖(敏庵)、庐子瑞(衡坡道人)、招子庸、陈同(镇常)、张维屏、林仁(乐山)、仪克中(墨农)、潘正享为潘正炜长兄、潘伯临(伯霖)、刘华东(红棉诗屋)、区玉章、罗阳、郑淮(鹧鸪词人)、罗坤、(白文印)『阿侬家住荔枝湾』、伍有庸、张思斋、梁兆纶、吕翔、吕培(植之)、温遂之印、严伦、韩鸣光、林桂、严乐、梁启、庐江女史等人名号之印,其中多为与谢景卿同时或略晚的粤中书画、金石家,或因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搜索处记为谢景卿所辑,梁晓庄年表亦沿用此说,遂同误于此。谢景卿(?—一八○六),字殿扬,号云隐(亦写作芸隐)。南海县麻奢乡人。县诸生。博雅嗜古,善于鉴赏书画人物刻印尤精。陈澧在《乐石斋印谱》序中曾言:『吾粤前辈中,黎二樵善刻印,谢云隐尤为专门。二樵专用汉法,云隐兼元人法。』然细审各印,瑕多于瑜,偶有佳者亦与谢氏流传有序的《芸隐印稿》诸印对比水平、风格均高下自见、相去甚远,尤其谢氏古雅劲挺的元朱文风格印作几未曾见,应是市贾所辑粤中书画家用印(或有伪作)转卖于苏氏而已。另外,谢景卿卒于嘉庆十一年(一八○六),招子庸(一七九三—一八四六)、仪克中(一七九六—一八三七)等尚未弱冠,谢氏实无刻赠印作之可能。

苏展骥《宝刻经眼印存》印选

  苏展骥跋:『壬辰之春,以百泉得于市肆,以其沈雄纯粹,奇者不欲怪,正者不欲呆笨,变者不欲忸怩,是守国初规举,得于周减斋、赖古堂谱诸家者最深,因定为谢芸隐所作。而于其叔坡山为尤似此谱中诸人,计其年代,遂亦不疑。既幸物聚于好,旋复得冯子畏所贻,芸隐谱四卷,则更喜类聚者之得窥全豹也。不俯志时新秋。』
  (5)《文印楼印存》二册,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前,钤印暨剪贴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此谱为两册本,体例同《文印楼印存》三册本。上册扉页书『文印楼印存』五字,款署:『诸名手所刻,不俯收集。』共收印一九六枚,每页一至五印。多为粤中文士用印,篆刻作者为谢曜、朱光夜、张嘉谟、居廉、常云生、孟鸿光、伊秉绶、余曼庵、李阳、谢景卿、何溱、吴伟人、胡震、李诗农、陈古樵、梁山舟、黎简、鲍俊、罗岸先、钱松、柯有榛、陈曼生、汪少山、王小崧、黄牧甫、徐三庚、梁垣光、李敦本、徐问邃、张嘉彝。『铁子』(朱文印)、『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朱文印),款:『宋藕塘之子。』宋藕塘即『常州画派』恽寿平高弟宋光宝。道、咸间,广西李芸甫邀宋光宝、孟觐乙至粤授艺,遂使恽寿平没骨写生一脉于岭南推开风气,或因此中因缘,铁箾子随父至粤,其用印为苏氏所收藏者。嘉、道间粤中已发展成为外来文士游宦、游学的主要地域,盛极一时④。通过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频繁交流,二者之间互相影响、融合,并从而促使岭南文化进一步的发展。苏氏所辑诸印中,常云生、伊秉绶、余曼庵、胡震、黄牧甫、徐三庚等即为外来印人,这些印人至粤游食授徒,使外来印学影响岭南,促进岭南印学渐趋鼎盛。下册为黄牧甫刻印,部分印见于上册。各印均直接钤于谱中,或为苏氏所藏。

苏展骥辑《印谱备参》扉页

  (6)《文印楼印存》一册,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前,钤印剪贴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此谱无序无跋,每页一至二印,附拓边款。书脚有『文印楼印存,黄牧甫』八字。然细审此谱,除『器父』『花草精神』数印外,余均非黄牧甫所刻,而番禺潘氏一门用印为多,如柯有榛刻赠潘飞声『海山琴客』(朱文印)、『南雪巢万松山房黎斋又桐囿三十六村草堂诗集之家』(白文印)、『说剑堂印』(白文印)和『潘恕之印』(白文印)、『潘正衡印』(白文印)等,各印风格亦多类『浙派』或汉铸。
  (7)《剑虹生印篆》一册,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前,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陆松年(一八○五—?),字泮撷、老梅、老松,号梅耦、木长、虹铁、剑虹生,斋名耐青堂、剑虹庐。广东南海人,好蓄金石、书法善篆隶,以金石之气入花鸟画,浑厚古拙,风格近海上吴昌硕。
  此谱扉页书『剑虹生印篆』五字,款署:『不俯公收集。』每页一至二印,共五十二枚。其中『陆叔子松年永用印』(朱文印)、『有唐宣公之后』(白文印)为黄牧甫所刻,余偶有佳者,如『虬铁父手拓金石』(朱文印)、『大篆生八分』(朱文印)线条劲挺,布置自然。『耐青堂』(白文印)近吴昌硕印风。
  (8)《文印楼选印》二册,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前,钤印剪贴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此谱为辑赵次闲、胡正言、谢景卿、孟蒲生、李若舟、梁垣光、杨蓉浦等名家刻印,体例同《文印楼印存》。每页一至四印,共一百二十四枚。中有伪印数方,另十数枚印又重复辑于苏氏它谱。
  (六)汪兆镛辑《兆镛印存》一册,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辛丑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苏展骥辑《印谱备参》内页

  汪兆镛(一八六一—一九三九),字伯序,号憬吾、今吾,又称微尚居士、清溪渔隐、罗浮觉道士、雨屋深灯词客,斋室名微尚斋、小古逸堂。祖籍浙江山阴县,父来粤为幕客而入籍番禺。为陈澧高足之一,好交游,喜游历,平生矢志于钻研经史、金石和诗文,又长于考据订讹,以著书撰文自乐。所著计数十种,共二百余卷。
  此谱无序无跋,白纸本。每页一至二印,共三十四枚,为汪兆镛用印以及所藏其叔父汪瑔(芙生)用印。汪氏有金石积学,谱中所辑用印多不流时俗、典雅端庄亦可见一端。如『雨屋深灯』(朱文印)、『罗浮觉道士』(白文印)、『微尚斋』(朱文印)皆严整端庄,得『浙派』淳正风味;『景吾诗词』(白文印)、『吾素行吾』(白文印)浑朴敦实得汉铸印之神髓;『微尚斋』(朱文印)、『随山馆印』(朱文印)为汪瑔用印,取法元朱文,线条蕴雅,自然妥贴;『罗浮觉道士』(白文印)取法汉玉印亦线条清刚,布局磊落。
  (七)宋泽元、宋岐所辑两种
  (1)《忏华庵印存》四册,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一九○二),刻本暨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宋泽元(一八三二—一九一二),字义门、瀛士、忏华翁,号子存、华庭,斋室名息园。原籍浙江山阴。绘画善墨梅与山水;书法善行书和篆隶,隶书得《乙瑛碑》之形似,篆书学钟鼎文,行书取法唐宋诸家;篆刻博取众家,风格多样,其中以『浙派』印风以及元朱文最为称善。有《忏花庵诗存》《忏花庵文存》《忏花庵丛书》传世。其子宋岐(一八七八—一九四二),字之珊、芷珊、芷山等,尤嗜于印,承篆刻家学,有出蓝之誉。
  此谱为宋泽元及其子宋岐所辑名家所刻及自刻用印,原为四册,今仅遗前三册。封面隶书『忏华庵印存』五字,未署名款。扉页宋氏自署隶书『忏华庵印存』五字,钤『华庭』(朱文印)。内页书口『忏华庵印存』五字,浅绿单粗线边框,各册首页有『印存初集、次集、三集,山阴宋瀛士鉴藏』等语。每页一至三印,下附印质。印章内容全为宋氏名号印和诗词语句等闲章,有『浙派』『皖派』、飞鸿堂、汉铸、玉印等各种风格,丰富多样,惜瑕瑜互见,所遗三册之间辑印并有重复。第一册存印四十四方,第二册六十方,第三册四十七方,其中第一册之『忏华庵主』(半朱半白印)、『玉润珠辉』(白文印)、『山阴老宋』(朱文印)、『山阴老华』(朱文印)、『华庭书画之印』(朱文印),第二册之『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白文印)、『飞鸿』(朱文印)、『倚剑眠琴』(朱文印)、『老花』(白文印),第三册之『华庭作(朱文印)』、『笔砚精良人生一乐』(朱文印)、『华庭近作』(朱文印)、『十月梅花』(朱文印)、『荡胸生层云』(白文印)、『视己成事』(白文印)尚能免俗,气息高妙。又有『大雅』(朱文印)、『军司马印』(白文印)或为汉印临作,得之形似。
  自序:『三代以书契符节昭信守秦汉后,乃有印章。官印而外,更作私印。数千年来踵事增华,文人墨客各逞其精神、智力,争奇竞巧。或以表彰氏族,或以陶写性情。于是鸟篆、螭文遂蔚乎印章之大观矣。自《宣和印谱》为之嚆矢,宋元明诸大家各有秘笈,予家所藏《三桥印腋》及汪氏《讱庵集古》三十二册,真艺林瓌宝也。不倿少好篆隶之学,束发入塾,即取秦汉金石碑版简练以为揣摩。临池之暇又以铁笔昕夕刺刓,玩物丧志,乐志不疲。嗣以镌刻砌章损目,先君子训戒綦切遂屏绝不作,然嗜古之志未尝须臾忘也。旧藏铜玉、瓷晶及各种石印,累累盈目。虽饥驱四方不无散失,而敝笥庋存者犹足自豪。念半生精力所萃,煞费经营不忍捐弃。因装池斯册,命幼子寿峣仿讱庵例按方标识,汇而列之非敢侈言印谱也,亦聊示嗜痂云尔。光绪壬寅秋九月,四百十四甲子老人宋泽元书于息园。』
  (2)《凤山楼印志》八册,民国五年丙辰(一九一六),钤印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梁晓庄《岭南印学年表》著录。
  此谱为宋岐所辑藏印及自刻印、其父宋泽元用印,共八册。内页书口楷书『凤山楼印志』五字,蓝色双线边框,四角与中间有结绳状装饰。每册首尾注明起止、卷数、收藏者等。第一册一百零六方,为其父宋泽元《忏花庵印存》所辑之印。第二册一百一十一方。第三册一百二十方,第四册一百零七方,第五册一百一十一方,第六册九十二方,第七册一百零四方,第八册九十六方并附序跋。其中第七册为《陋室铭》、『岁阳』『岁名』『月令』等主题创作之印,第八册为阴骘文印,其余各册为藏印和自刻之印。藏印自秦汉至清,种类多样。如『军假司马』(白文印)等秦汉铜印、『王穉登』(白文印)等书画家用印,以及何鉴湖刻『鉴湖一曲』(朱文印)、柯铁生刻『里木山房』(朱文印)等时人刻印。自刻印除『宋岐私印』(白文印)、『支山金石延年』(朱文印)等名号印外,尚有不少为临仿之作,如『梦中亦有敲门客,报道庄周骑蝶来』(朱文印)、『金石刻画臣能为』(朱文印)、『聊以自娱』(朱文印)、『长毋相忘』(朱文印)等,皆形神兼俱,出手不俗。又有部分个人创作之印,如『凄凉怀抱』(白文印)、『布衣煗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白文印)等可为其中精品。或为同里番禺陈澧(一八一○—一八八二)『东塾印派』影响,整体而言,宋氏所刻白文多宗汉铸,朱文取法元朱文,布白疏密得宜,线条光洁静穆,气息朴实自然,诚一名手也。
第五册『怕作清朝窃禄人』(朱文印)附楷书记款:『是印与前印同为一石,两面印也。旁无款识、作者,姓氏莫详,谁何揆其辞意。或为明季遗黎汪讱葊《集古印存》中曾载前印,而此独阙如意者。印文有触时,忌处文网严密之秋,为明哲保身之计,不得已而忍弃之。与余所获讱葊故物半经火劫,爆裂欹斜形状不无微差,然以原迹精详,审覆则笔意刀法犹存,非摹拟所可几及。此石被焚之余伤残特甚,徒恃石之凹凸,互维不敝,轻微颠朴非所能堪。古称物之奇者,辄干造物之忌,此印岂其儔耶,不然胡遭厄,斯其甚也。吁可慨已。支山识于芙蓉池馆。』
  自序:『昔季武子使公冶问鲁襄公于方城,玺书追而与之说文玺,王者印也。印信也是印之为用,春秋时已固有之矣。其后苏秦配之,李斯书之。于是昌于秦而盛于汉。官私、贵贱制有等差,其文朴茂郁勃,缥缈纵横神游象外不可方物。彼朝以是试士,以是习宜其所造独臻乎能。魏晋继,有天下流风未泯,犹有足观。下逮李唐浸失古制,始有斋阁之名,诗文之辞。赵宋而后,篆法几废,赖有摹印仅托以存。宣和集天下官印列之于册,而印谱肈为吾赵诸君始踵华趾美。元明以来,贤哲蔚起,而印谱益夥。虽其旨趣或有不同,而以昭示,来兹则一也。予弱而好弄,诵读之余,辄拾顽石剜镌为嬉。既而学作印,早夕孳孳,乐而忘倦。乃搜求名作以资揣摩。久而贾人知予嗜此,相率搜索,踵门求贾予,乃弗论其质之为玉、为金、为陶、为石、为竹、为木亦弗论。作者之为古哲、为时贤,但择其优致而弆之。十载以还,所作、所藏日积月累,奚囊盈矣。春秋佳日欲一抚玩,辄苦其烦,因拓成册,用备浏览。无类质之别,无先后之分,无人已之界,参伍错综,楬櫫而已。他若制以古文,或以岁时,则从其类而次之,颜曰《印志》,志其所有也。丙辰冬,书成述此并之。山阴宋岐。』
  陈龙庆题词:『(其一)子京家世广平风,棗植桃花刻画工;自有奇珍同堕鹊,休将小技笑雕虫。左图右史心心印,折矩周规面面通(册中印章方圆不一);从此瑶斋添韵事,开编辉映醉颜红。』『(其二)檀匣留香百宝嵌,螭文鸟篆费镌剜;入山合佩黄神劵,掌印遥怜女手掺。蓬岛散人(十余年前余曾有此隐号)饶眼福,梅花仙吏是头衔;他时得遂封侯志,斗大黄金压玉函。』
  宋岐后志:『是卷皆先君子遗印也。光绪壬寅,先君子作《忏花庵印存》,命岐标列既蒇事以成语印分赐子孙。岐因嗜此,蒙赏独多。壬子夏,先君子弃养既安窀。岐随诸兄后各敬取遗存名字印数方,慎守珍袭永志孺慕。顾当日印存成书无多,亲友求索者纷纷,馈贻几尽。而比岁兄弟奔走衣食各处一方,遗印完聚不知何日,复拓成帙戞乎难期用将敝簏所藏列为卷首,盖岐引志之成,实导源于奉命标列之日志,此片鳞之庋正志其朔也。宋岐谨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