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的武侯祠
我们从宁强县的从青木川去汉中勉县,用时约3.5小时。首先参观了位于国道旁边的阳平关古城。勉县重点打卡的是参观武侯祠和武侯墓,正好武侯祠就在县城西端的武侯镇,距离阳平关古城800米左右,也是在国道108旁边。
勉县(汉中)武侯祠就在勉县城西,与武侯墓隔汉江(古沔水)遥遥相峙。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
诸葛亮死后,蜀人十分思念他,士大夫朝议纷纷劝谏刘禅为诸葛亮立庙,公元263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于是下诏于沔县(今陕西勉县)建庙,这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 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武侯祠占地50余亩,有7个院落,现存有大殿、拜殿、木楼、木牌坊、琴楼、钟鼓楼、截门、祟圣词、琴亭等古建筑,多为明、清建筑。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54岁。诸葛亮为蜀汉求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逝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到后来,多处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中国大陆目前有9处武侯祠,分别是成都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岐山武侯祠、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保山武侯祠、湖北襄阳武侯祠、黄陵庙、甘肃祁山武侯祠。
西汉在此建沔阳县,明朝改称沔县,后来考虑到“沔”字太生僻,1964年用同音字改成了勉县,一直沿用至今。诗中“典午”指的是司马懿,陆游在诗末尾说,世间一般读书人哪里能建下诸葛亮这样的赫赫功业,不知诸葛亮当年在这读书台上到底读了些什么书,使他有了那样的非凡才略。明朝建立后,特别是勉县武侯祠搬迁到汉江之北、官道路旁之后,名人在此留下墨迹的便多了起来。
现在的勉县武侯祠所在地是诸葛亮北伐时在汉中的丞相行辕府旧址。
一进武侯祠山门,是一个乐楼广场,一座清代乐楼位于广场北部。这是古代专为祭祀诸葛亮时演戏而建的,所以也可以叫“戏楼”。
乐楼广场的南侧,一座高大雄伟、气势非凡的木牌楼矗立在中轴线上,上书金字“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
这座牌楼初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果亲王重修。牌楼背面的匾额上题写“天下第一流”,想是称颂诸葛亮为天下第一谋士吧。
牌楼前这条东西向、铺着花岗石的道路,据说便是当年的蜀道之一、由汉中往来蜀地的主要道路“金牛道”。在古代,行人至此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诸葛亮的崇拜和敬仰。
牌楼之后便是琴楼,大概是根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故事所建。据说“空城计”发生在勉县。
琴楼建于公元263年,唐贞元、明万历、清嘉庆年间做过大修。现楼内存放石琴一张,据载为晋代遗物。
琴楼的两侧,为钟鼓楼。
这里的钟鼓楼方位不同于传统的钟鼓楼,一般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取晨钟暮鼓之意。这里的钟楼位于西面,而鼓楼位于东面,意为诸葛亮不忘北伐,统一汉室,故而西钟东鼓。
穿过琴楼是戟门,它是历代排列兵器之所,两侧悬挂著名法家于右任先生的题联:“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说明了孔明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戟门前方的殿堂叫拜殿。拜殿内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唐、明、清各代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
后面是祭祖诸葛亮的大殿,正中的神拿中是诸葛亮的塑像。右手扶古琴,左手持兵书,塑像旁边为侍立的琴童,神龛下两侧分别为侍卫关兴和张苞,大殿上悬挂书有“忠贯云霄”四字的愿额,是嘉庆皇帝亲题。大门两侧有联道:“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此联道出了诸葛亮临终时的旷古遗憾。
大殿后为祟圣祠,又称寝宫,古代宗庙分为两部分,前面的叫庙,后面的叫寝,一般称其为“前庙后寝”或“前堂后寝”。寝宫东南边是琴台,世传诸葛亮在世时曾在此抚琴。
大殿两侧有东、西回廊院,东院有一株“旱莲”,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非常珍稀。
它属于玉兰花的变种,类似莲花,因花开在三月,又称其树为“应春树”。旱莲花已被汉中市政府确定为汉中市“市花”。
西院有一处墨林,碑廊里除了碑刻,还有三国人物雕像。
武侯祠的最后面是观江楼,登临之上,南面远眺杜家山和定军山,西面远跳阳平关。说是可以俯瞰汉水两岸,但是江是观不到了!看到的只是新建的三国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