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闻传播学必考的10道理论题(传播学篇·上)

如前所述,每年年终冲刺复习阶段,【木铎考研】都会推出当年度的【新闻传播学年度考点盘点】,我们将依次推出【2017年新闻传播学必考的10道热点题/理论题/史论题/业务题】。

今天,我们推出的是【2017年新闻传播学必考的10道理论题(传播学篇·上)】。搬起小板凳,拿起纸和笔,快来划重点吧。

必考传播学理论一:把关人

1
理论概述:

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库尔特·卢因(每日考点 | 传播学史上常考人物汇总(名词解释必备)最早在《群体的生活渠道》中提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后来,怀特将此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

此模式说明,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播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而必须做出信息取舍选择;在此过程中,传媒组织充当“把关人”,由他们决定哪些信息内容同受众见面。

2
必考理由:

各大新闻院校历年真题都着重考察对“把关人”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新应用。仅仅在2017年和2016年在几十所重要高校中,相关考题就各有4道左右。

2017年:

1、【材料分析题】:结合一段材料,阐释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并给出你的理解。(2017武汉大学学硕809新闻传播学基础)

2、【论述题】:把关人理论(2017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440)

3、【论述题】:把关人理论的作用实质即标准,探讨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对“把关”的挑战(2017年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专硕440)

4、【名词解释题】:把关人(2017年郑州大学新闻传播专硕334)

2016年:

1、【名词解释题】:把关人(2016上海大学专硕)

2、【名词解释题】:把关人(2016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理论)

3、【名词解释题】:把关人(2016西南大学 334)

4、【论述题】:学者说的一段话,大意是受把关人等因素的约制,传媒再公正也无法将客观世界真确地呈现给受众,谈理解。(2016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

而搜索知网对“把关人”关键词的收录,相关研究以及文献贡献量也是逐年增长,见(图1),可见“把关人”这一传播学考点的重要程度。

3
答题要点:

“把关人”理论永远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考点,基于此理论可有以下考点:

(一)对于记者来说,在数字化时代怎样做好“把关人”角色定位与转化;

(二)社交媒体对“把关人”角色的冲击。(1)首先,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59%的假新闻发源于微博,信息良莠不齐,增加把关的负荷;(2)其次,社交娱乐化现象严重,对于以往仅仅停留在“真假判断”层面上的把关提出新的挑战;(3)最后,社交媒体引导与教育的偏差提升把关的难度。

(三)把关的新特征。(1)首先,“协同把关”成为网络信息纠错的主要渠道之一;(2)其次,对于专业媒介来说,通过议程设置、对话语领袖的把关、媒介组织内部把关、媒介技术把关来净化网络空间。

必考传播学理论二:传播学主要学派

1
理论概述:

一、经验学派(每日考点 |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上)

在广义上指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分为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

二、多伦多学派

在通信设备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数理理论得以诞生,成为此派直接理论来源。专注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起源于加拿大,被称为多伦多学派。奠基者:香农、维纳、莫尔斯。详细可参见:

三、批判学派(每日考点 |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下)

从广义来讲,包括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法兰克福学派。

此学派多以揭示传播中符号背后的权力,以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为研究思路,因持批判立场又被称为批判学派。此学派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连同其传播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大众传媒在本质上是少数垄断子恩对大多数人实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作为变革的对象。分为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

四、媒介环境学派(每日考点 | 媒介环境学概念的梳理及考试要点

媒介环境学从人文——技术视角探讨了媒介的性质,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还是一种环境。媒介环境学吸收了生态学和系统论的理念,追求媒介/技术、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关怀。先驱和奠基人为刘易斯·芒福德、雅克·艾吕尔;第一代代表人物(他们开创了媒介环境学派之多伦多派)有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每日考点 | 关于麦克卢汉的考点集锦);第二代代表人物有尼尔·波兹曼、沃尔特·翁;第三代代表人物有保罗·莱文森和梅罗维茨。

2
必考理由:

历年考题着重考察几大学派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及各自特点分析,这也是2018考研同学尤为要注意的地方。如2017年和2016在几十所重要的高校中,相关考题在5-6道左右,其中对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芝加哥学派考察最多。

2017年:

1、【简答题】: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研究态度有什么不同?(2017年中山大学学硕传播学基础)

2、【论述题】: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试分析。(2017武汉大学学硕809新闻传播学基础)

3、【名词解释题】:法兰克福学派(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440真题)

4、【简答题】: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基础440)

5、【简答题】:芝加哥学派的传播学贡献(2017年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基础)

2016年:

1、【简答题】:法兰克福学派(2016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实务)

2、【名词解释题】:文化研究学派(2016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440)

3、【论述题】:评述传播学批判学派(2016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务实816)

4、【简答题】:芝加哥学派(北京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

5、【综合论述题】:批判学派的三个流派(2016上海大学专硕)

6、【论述题】:芝加哥学派角度分析传播创造维系社会(2016南京大学传播学史)

根据知网搜索,“批判学派”的相关研究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0左右,如图2-1。

但“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研究量近十年来都保持在360-500之间,如图2-2。

相反,经验学派下的“芝加哥学派”相关研究量不超过120,如图2-3。

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对“文化研究学派”的相关研究一直保持巨大热度,如图2-4,超过了其他学派,虽然近几年有所下滑,但仍然是值得关注的考点。

3
答题要点: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是传播学中一个必考的方向,尤其是对报考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最基础的学派渊源以及特点,还要掌握学派中各大流派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在几大传播学派当中,批判学派最容易成为考点。着重考察“文化工业”、“公共领域”、“机械复制主义”、“文化霸权”、“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等。

必考传播学理论三:议程设置理论

1
理论概述: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来自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他认为媒体是连接现实环境与公众认知,我们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媒介处理后的“二手信息”,后来,帕克、科恩等学者更精确地表述了该思想。帕克认为“新闻能够促使公众关注并回应某些议题,因而抑制了对其他议题的关注”,科恩认为“新闻媒体在告诉人们怎么想这一方面可能并不成功,但在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面却异常成功”。

议程设置理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书上的定义大家自己去背哈~),

第二阶段为属性议程设置,不仅可以影响受众对议程某一特征的重视程度,还会反过来影响对象议程的显著程度,即议程设置的第一层会影响第二层,如图3;

议程设置的第三层为网络议程设置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影响公众的不是单个的议题或者属性,而是一系列议题所组成的认知网络;新闻媒体不仅告诉我们“想什么”或者“怎么想”,同时还决定了我们如何将不同的信息碎片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

2
必考理由:

根据历年高校考题,议程设置的考察热度集中在2017年。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效果仍然是热门话题,学界对于传统经典理论的探析一直保持较大热度,如图3-1,2015年达到顶峰,从近两年的文献研究量来看,议程设置仍保持较高热度。

2017年:

1、【名词解释题】:议程设置(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2、【简答题】:结合理论所学知识,谈谈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假说可能需要哪些修正(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理论)

3、【名词解释题】:属性议程设置(2017南京大学学硕620传播史论)

4、【论述题】:用各种媒介分析“议程设置”现象(2017年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基础440)

5、【名词解释题】:议程设置理论中的导向需求(2017中国人民大学学硕610新闻传播史论)

6、【简答题】: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基本内涵(2017年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综合)

2016年:

1、【名词解释题】:议程设置(2016南京大学新闻传播440)

2、【简答题】:议程设置有别于以往效果的特点(201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实务334)

3
答题要点:

对于议程设置相关理论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议程设置的三层含义;

(二)议程建构和议程融合理论;

(三)议程设置理论与铺垫效果的异同;

(四)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效果的联系与区别(框架效果见下期嗷~);

(五)政治传播中如何提升主流媒体的议程中设置能力;

(六)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的关系;

(七)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转向。

更多议程设置相关理论如何考察,可参见(每日考点|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及相关高频考点

必考传播学理论四:传播控制

1
理论概述:

传播的六种话语种提到“传播是控制”。 维纳在“控制论模式”中提到,任何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秩序运行的,但由于系统内部以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偶然和随机的偏离因素,任何系统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从确定状态走向不确定状态的倾向,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方法就是信息反馈;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表明,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还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霍夫兰的说服效果研究也同样证明传播是一种控制。

传播的五种自然控制情形:(1)选择的控制;(2)时间的控制;(3)材料组合框架的控制(媒介框架、新闻框架);(4)话语符号的控制;(5)接受信息过程对信息的无形控制。

传播的社会控制方式:(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控制;(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4)文化控制;(5)技术控制。(这些都要能背诵的哈~)

2
必考理由:

根据知网对“传播控制”的搜索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学界关于此现象的学术探究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在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环境下“传播控制”的研究将依然是学术关注的焦点。

历年考题相关考察集中于概念阐释,但更多也考察对“传播控制”总体的认知。如:

2017年:

1、【名词解释题】:媒介战略控制(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334真题)

2、【名词解释题】控制论(2017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传播)

2016年:

1【分析题】:与记者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的缺失有关的一段论述,记者在媒介融合下对信息控制的作用越来越小。通过对这段材料的分析,谈理解。(2016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基础)

3
答题要点:

考试中对于控制的考察更为隐晦,往往会和意识形态、传统理论等结合起来。比如:

(1)沉默的螺旋理论(每日考点 | 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内涵及相关考试要点)中,将“舆论”看做是一种社会控制;

(2)议程设置理论中,从“环境再构成作业”的观点出发,同样凸显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刻板成见”通过阻碍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也可以形成控制作用;

(4)“把关人”对于信息的控制作用等,延展到今天的媒介发展,新技术的出现是否会带来信息与思想的控制和垄断?受众如何打破自身信息被搜集和利用的困扰?

(5)这些都是在“传播控制”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这些同学们都要知道如何活学活用。

必考传播学理论五:涵化理论

1
理论概述:

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提供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出现很大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涵化理论(或曰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生存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达成“共识”,而大众传媒在形成“共识”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其扮演着三种角色:故事讲解员、熔炉(缓和社会矛盾)、文化武器(维护现存制度)。

培养理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制度分析——为什们有倾向、讯息系统分析—是什么倾向、培养分析—倾向导致怎样的后果。

培养理论的重要目的是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其观点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现状鲜明的批判态度和改革志向,因此一些学者把它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上述研究,格伯纳又对培养理论进行了适当调整,提出了主流说、共鸣说。(1)主流说认为,受众如果经常观看电视,他们在心中形成的对社会现实的判断更接近于媒介现实,更接近社会主流。(2)共鸣说认为,在一些特殊的受众如女性中,电视的培养效果更加凸显。

80年代后,培养理论又提出了主流效果、回响效果理论。(1)主流效果指出,多样化的价值观,因为接触电视而变得和电视出现的主流意见相近。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引导社会主流舆论,使公众意见趋于相同。(2)回响效果理论指出,当电视世界的经验与个人经验趋于相同的时候,则培养效果如同空谷回音明显增大。

2
必考理由:

从近两年各大高校对“涵化理论”相关命题可以看出,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几乎占据全部题目,经典理论必考无疑,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经典理论的适用性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每日考点 | 传播理论:“培养理论”相关考点及历年出题方向

2017年:

1、【名词解释题】:涵化理论(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440真题)

2、【论述题】:涵化理论对形成社会共识的影响(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334)

2016年:

1、【简答题】:培养理论(2016北京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

2、【论述题】:培养理论及其建设国家形象(2016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440)

3、【简答题】:涵化理论(2016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

3
答题要点:

新媒体语境下涵化理论的发展:

(一)涵化线性模式——涵化多元认知模式。(1)首先,早期的涵化线性模式认为观看数量是电视影响观众的主要因素,但新的媒体形态改变了传统电视以时间为标准的传播特性,观众可以自己安排观看时间,从而消解了传统电视对观看时间的控制。(2)其次,早期的研究者认为电视对受众的涵化结果是受众被动接受电视提供的信息,然而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改变了传统电视影响的单向性。(3)此外,涵化模式的单向性认为电视对于受众的影响具有整体性,近年来涵化研究引入了观众群体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认知结构、心里变化等指标,证明影响受众认知的因素还包括更多的社会因素。

(二)“受众涵化媒介”成为“媒介涵化受众”的补充。传统涵化理论认为,媒介对受众具有涵化效果,(1)第一,媒介的变化会涵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会涵化个体行为;(2)第二,媒介本身的内容涵化个体行为。大数据时代,媒介的信息生产取决于受众的个性与特点,“以用户为中心”的受众决定论其实决定了媒介的信息生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媒介涵化受众”,而是“受众涵化媒介”。被涵化的媒介再推送与受众原有观点相符的信息,造成受众原有认知模式的强化和进一步涵化。

好啦,对于2017年必考的十个传播学理论的梳理,我们先讲这五个理论(实际上已经写了不下于5000字了~~)。下期我们将会跟大家分享另外五个必考的新闻传播学理论。

(0)

相关推荐